用一部舞剧,读懂一件国宝,舞剧《五星出东方》在深亮相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文 胡蕾/图
2022-08-07 15:13

以国家一级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为题材,由北京新疆两地联合出品、制作、演出的舞剧《五星出东方》于8月5、6日在深圳大剧院精彩亮相。

演出当晚,舞台上婀娜妩媚的“灯舞”上演“手可摘星辰”,端庄大气的“锦绣”舞段伴随织机声袖舞翻飞,一展大汉气魄,火热动感的“集市舞”让观众忍不住一起律动摇摆……各具特色,多彩丰富的舞蹈令人目不暇接,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故事笑中带泪,剧场内掌声、欢呼声迭起,在场观众纷纷被国宝文物演绎出的传奇故事所打动。

剧中的三位主角,奉、春君、建特的扮演者罗昱文、古丽米娜、索朗群旦诙谐幽默的三人舞,让观众领略到了这部舞剧独特的艺术风格

剧中的三位主角,奉、春君、建特的扮演者罗昱文、古丽米娜、索朗群旦诙谐幽默的三人舞,让观众领略到了这部舞剧独特的艺术风格。

“此次受到第十八届中国(深圳)文博会艺术节邀请,带着《五星出东方》这样一部西域题材的舞剧来到我们改革开放前沿的南方城市——深圳,在这里开启了我们新一轮全国巡演是非常有意义的。选择深圳,是因为深圳对于舞剧这个艺术门类有着年轻、充满活力的艺术视角,最重要的考量还是这里浓郁的人文气息,和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这和我们这部舞剧的调性非常契合。”北京演艺集团副总经理、舞剧《五星出东方》制作人董宁说。

舞剧《五星出东方》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出品,北京演艺集团联合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和田地委宣传部共同制作,北京歌剧舞剧院、新疆新玉歌舞团演出,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该剧讲述了汉朝戍边将领奉在精绝古城与北人首领之子建特、精绝首领之女春君之间,从剑拔弩张到并肩携手、从素不相识到深深认同,结下深厚情谊的动人故事,诠释了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结成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主题。

国家一级文物为题材,深度解读内涵价值 演绎传奇故事

舞剧《五星出东方》的构想和题材来源于在古丝绸之路新疆和田尼雅遗址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1995年10月,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成员在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一处古墓中发现一块织锦,长18.5厘米,宽12.5厘米,上有八个篆体汉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历经千年,色彩依旧艳丽如初。织锦现为国家一级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出土也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在我们接触到这件文物的时候,就被织锦上五星、中国的字样所震撼,但随着我们在创作过程中深入了解,才真正地感受到这件文物的珍贵所在,应该说,它所蕴含的巨大价值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从一件属于两千年前汉代中原的织造品出土于新疆和田尼雅遗址,还是被专家推测这件护臂的佩戴者是精绝首领,都可以说明当时的西域就已经在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并且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了,西域对于中原文化的认同和向往,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传播之远、影响力之广。”董宁说。

北京演艺集团副总经理、舞剧《五星出东方》制作人董宁向在场观众介绍了这部剧目的创排历程。

舞剧《五星出东方》基于这一无比珍贵的创作资源,通过艺术化创作处理,历经两年潜心创作打磨,这部题材重大主旨鲜明的舞剧,通过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质感表现,充分表达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主题思想;舞蹈编排凸显新意,从西域舞到汉唐古典舞,从民风民俗舞到宫廷乐舞,特别是轻喜剧的风格,引起了观众强烈的共鸣,珍贵文物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内涵在舞台上生动鲜活地展示了出来,让观众真正用一部舞剧,读懂一件国宝。

舞剧从尼雅考古现场开篇,考古人员发现“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后,在风沙中进入时空隧道,为观众展开了这块织锦背后的故事:汉朝戍边将领奉和北人首领之子建特遭遇沙暴,被僧人救入精绝古城,并与精绝首领之女春君相识结缘。风沙磨砺,几番变故,真情让他们敞开心扉,友爱让他们守望相助,热血让他们生死与共。奉贴身佩戴的织锦护臂寄托着最深沉的家国情怀,熠熠生辉,字字千钧,见证了中原与西域人民的深情厚谊。这片土地永在,一如风沙在历史长河中汇聚成广袤无垠的大漠,各族人民结成命运共同体,仰望五星闪耀,心向东方。

舞剧构建独具匠心,是戏剧样式和表现形式的一次突破创新

舞剧《五星出东方》面对这样的题材,如何准确地展现主题主旨,又能创作出一部好看的、打动人心的舞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舞剧《五星出东方》的戏剧样式突破了现有舞剧的构剧方式:舞剧从现实的考古现场切入,穿越到两千年前汉代讲述一个故事,在故事中又多次穿越闪回,最后又回到现实的考古现场。最终形成了真实的考古环境与虚拟的历史场景,在同一部剧中的呈现,这样的创新舞剧架构方式,是极其符合对这件文物发现、探索、认知的过程,运用一个虚构的故事来表现出历史真实、讲述历史史实。

其次,舞剧《五星出东方》还体现出了极强的包容性品格。舞剧中建构了非常多的人物角色、关系分支,通过各种不同角色间的互动,展现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这样的包容性,更是体现在舞蹈呈现上,在剧中能看到龟兹乐舞转化来的远古灯舞、还能看到大汉风情锦绣汉舞,还有宝莱坞似的既非西域也非中原的集市舞蹈,这样丰富强大的舞段包容性,是舞剧《五星出东方》一次用舞蹈解读和展现中华文明包容性的大胆创新。

剧中舞段之丰富让人目不暇接且独具匠心,灯舞中,精绝舞者捧灯而出,婀娜灵动,恍如飞天仙子;将士舞中,大汉将士威武雄壮,金戈铁马,宣示着保卫家乡的决心;仕女舞,汉朝仕女漫步而行,端庄雍容;洗澡舞,诙谐幽默……显示了主创深厚的艺术功底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这样丰富的舞蹈语言及编排让每一段情景故事中的舞蹈展现都能给观众带来惊喜,颠覆了观众对舞剧的传统认知,在演出结束后对剧目赞不绝口,直呼创意满分!

专家评论说,“这部舞剧的舞蹈编排凸显新意。从西域舞到汉唐古典舞,从民风民俗舞到宫廷乐舞,以及华彩式舞蹈,作品在舞蹈编排设计上将不同舞种进行了非常自然的融合与对话。”

舞剧《五星出东方》总编导、国家一级导演、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王舸是一位有着多部代表作的年轻导演,多次荣获“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等,他坦言,这部剧是他执导过的最难的一部作品,难在了这一题材对编导的想象力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战。“舞剧《五星出东方》在风格上,尝试用喜剧的方式展现厚重的历史,这在舞剧中十分少见;舞段创作上,丰富的舞蹈语言让每一段情节显得格外生动,带给观众许多新奇的感受。多个舞段融合了多种传统文化元素和符号,呈现了各种独具特色的舞种,我认为,这是中国舞剧的一次全新尝试和探索。”王舸说。

舞剧《五星出东方》总编导、国家一级导演、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王舸

舞剧《五星出东方》通过对舞蹈艺术本体的创新和突破,恰到好处地递进情节,既让观众觉得好看好懂,又使舞剧的结构更为紧凑。这些舞蹈具有标志性的动作设计,体现了鲜明的历史渊源、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极具感染力和冲击力。

实力破圈,好评如潮,舞剧《五星出东方》全力备战文华大奖

舞剧《五星出东方》自2021年6月在北京成功首演,相继走过上海、济南、佛山、泉州等多个城市,完成巡演30余场,演出不仅得到业界、专家、观众的一致赞誉,特别是收获了中央、北京市、巡演城市媒体的高度好评。

同时,舞剧《五星出东方》登陆多台热门电视节目,相继亮相央视综艺频道《国家宝藏·展演季》《我的艺术清单》、B 站与河南卫视推出的舞蹈节目《舞千年》,河南卫视和b站的元宵晚会等,多个话题登陆微博热搜榜单引发热议,到目前为止总曝光量已超过了3亿,被称为是一部成功出圈的文物题材爆款舞剧。

有观众评价:“用舞蹈讲述文物故事、表达民族融合,又一部文化自信之作”,“不仅看了剧,了解了历史,也读懂了一件文物背后的故事”。“这是一部值得三刷四刷的舞剧”“国宝文物的全新呈现,太美了!”

据了解,舞剧《五星出东方》此次在深圳大剧院正式开启新一轮巡演,同时也是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后的首次演出。后续还将于8月12、13日在重庆施光南大剧院、8月24、25、26日在新疆乌鲁木齐演出,9月份将代表北京参评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第十七届文华奖。

此次参评文华大奖,舞剧《五星出东方》还进行了更高要求标准的全剧梳理和细节处理,北京演艺集团与主创团队对剧作不遗余力地修改提升、细节打磨,力求以完美的姿态展现在观众面前。一方面是结合“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宏大主题,对故事剧情、人物脉络再次进行梳理,使主题阐释更简洁、精准、清晰。二是调整舞蹈和形体语言的和谐统一、对舞台细节呈现、展示性舞段处理、转场的流畅性、戏剧形体语汇等方面进行修磨、提高。三是舞台呈现上,在灯光、音乐、服装、多媒体、字幕等多方面再度进行精修整理。这样的“完美主义”,不仅是主创团队个人实力的展现,也是制作单位北京演艺集团对于艺术创作的不懈追求,力争将这部作品从精品打造成经典。

(原标题《文华奖参评舞剧《五星出东方》新一轮巡“从深圳出发”!》)

编辑 特区报-连博审读 韩绍俊审核 特区报-张雪松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文 胡蕾/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