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7月30日,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简称“广州国家版本馆”)与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西安分馆、杭州分馆同时开馆。为更全面、系统地展示广州国家版本馆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鲜明的岭南特色和强烈的时代气息,深圳特区报从今日起推出“聚焦广州国家版本馆”连续报道,以飨读者。
刊发有《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的1992年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头版成为重要展品之一。
7月30日,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也称“广州国家版本馆”)与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西安分馆、杭州分馆同时开馆。当天下午,深圳特区报记者与中央和省市媒体记者一起探访了坐落于广州市从化区凤凰山麓的广州国家版本馆,广州国家版本馆揭开“神秘面纱”。
收藏版本主要包括十大类型
据馆方相关负责人介绍,广州国家版本馆是集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美术馆等多种功能形态为一体的综合性场馆,将古今中外载有中华文明印记、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传承价值的各类载体及其生产、制作、传播、应用的相关设施设备、技术工艺纳入收藏范围,涵盖古籍、善本、文献、出版物,以及各种图片、拓片、手稿、稿抄本、印版、模板、雕版、钱币、票证、技术标准、数字资源、缩微资料等多种形态,收藏版本主要包括十大类型。
这十大类型是:正式出版的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形态及其数字版;古籍、革命文献、民国文献;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内部资料、侨刊乡讯等;有文化历史传承价值的其他印刷型版本;有文化历史传承价值的手稿及其他载体形式的创作版本、出版档案、拓片、微缩胶片、电影胶片、雕版、印版、印章、木板水印作品、石印作品、陶瓷、戏剧脸谱、新闻照片、非遗技艺图谱等;有文化历史传承价值的工业品、建筑物等的设计图纸、模型;邮票、明信片、邮资封等;具有重要金融符号性质或有时代特征的钱币、布票、粮票、股票、税票、支票、汇票、国库劵、外汇劵等;其他有文化历史传承价值的数字版本;有文化历史思想价值的外国各类型、各语种版本。
打造传世经典中华文化殿堂
广州国家版本馆面朝流溪河,背靠凤凰山,距离广州中心城区约90公里,总设计藏量2500万册(件),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团队负责设计。
何镜堂院士告诉记者,广州国家版本馆建筑群以“中华典藏、岭南山水、时代新韵、文明灯塔”为总体构思,整体布局依山就势,层次递进,传承中华传统礼轴形制,四周环绕人文与自然交融的岭南园林,打造传世经典的中华文化殿堂形象。整个建筑群坐北向南、前低后高、逐步升级,沿着中轴线步入其中,桥、湖、亭、文沁阁主楼、藏书阁(明德楼)贯穿成线,并突出文沁阁主楼这一主体,西侧为展览场所,东侧为研究机构以及办公生活区。
何镜堂表示,文沁阁内部实际上有七层构造,分别是名为“文明基石”的负一至四层下中庭与名为“面向未来”的五至七层上中庭。特别在七层设计了一个宽敞的瞭望平台,可供人们舒目远眺,将南面的山体尽收眼底。整个建筑群注重营造大山大水环绕的天际线。可以说,内部看得见文脉,外部望得见山水。”
深圳特区报1992年3月26日头版入展
记者看到,广州国家版本馆设置有“伟大时代的印记——改革开放以来精品出版物专题展”“千秋写印 华夏有章——中华版本概览”“红色印记 映照初心——红色广东专题版本展”“互鉴千年 融通未来——海上丝绸之路专题版本展”等四个常设展览和“时代留声 传世之音——中国黑胶唱片版本展”“岭南风骨——广东美术名家典藏作品展”“团圆——广式月饼文化专题版本展”等三个专题展,联袂打造世界级中华版本文化展示窗口。
步入“伟大时代的印记——改革开放以来精品出版物专题展”,记者在“第二部分 茁壮成长(1992-2002)”中欣喜地看到,刊发有《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的1992年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头版成为重要展品之一。该专题展以改革开放历史发展为脉络,分“大地回春”“茁壮成长”“苍翠挺拔”“欣欣向荣”4个单元,把精品出版物作为伟大改革开放的时代注脚,以小切口、大视野,集中讲述改革开放的故事、新时代的故事,重点展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原标题《广州国家版本馆揭开神秘面纱》)
见习编辑 韩湘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桂桐 连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