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驻陆丰市河东镇工作队:推动人才创业 带动乡村发展

深圳特区报记者 许舜钿 通讯员 朱勇勇
2022-07-28 16:44
收录于专题:专题 | 活力笋岗
摘要

驻镇工作队坚持在镇党委的领导下,以青年人才为抓手,努力打造一支服务于乡村振兴、带动村民就业创业的青年生力军,用青春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如何克服当前农村青壮年劳力持续外流的困难,聚焦“乡村振兴”主题,围绕本地产业、优势和特色,因地制宜确立和调整人才培养政策及人才工作重点方向。这是罗湖区驻陆丰市河东镇帮扶工作队自进驻以来,心之所思。

驻镇工作队坚持在镇党委的领导下,以青年人才为抓手,努力打造一支服务于乡村振兴、带动村民就业创业的青年生力军,用青春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一年前,在外创业的方略霆夫妻看到了家乡陆丰市乡村振兴的前景,寻觅到了发展良机,夫妻两决定返乡创业。在铺满碎石的露天庭院里小憩,感受树叶间筛下来的阳光,慢慢品味咖啡的馥郁醇香,或看书、或发呆、或闲谈,在田园风光中惬意享受自然,这是方略霆夫妻为客人打造的“世外桃源”。随着河东镇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加快建设,这处隐匿在河东镇高田村名为“理想乡村”的咖啡甜品店悄然走红,让村庄迈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又一步。

“之前我在市区也开过几家咖啡甜品店。这里原本是一个废品收费站,附近的田野风光很吸引我,我把这里租下来改造了一番,便有了现在这家开在乡村的咖啡甜品店。”“85后”方略霆是这家店的老板,在他的亲手设计改造下,原先的废品收费站摇身一变成为原木风格的咖啡甜品店,尽管开业之初也曾面临游客不多的窘境,但随着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加快建设,周边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坑坑洼洼的水泥路变成了干净整洁的柏油沥青路,原本一到天黑就伸手不见五指的村道旁装上了路灯,村里的人气越来越旺。如今,这家店生意越来越好,在各平台网站已小有名气,还获得2022年度汕尾市首届“网红最具人气美食”网络评选第一名。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驻镇工作队和镇党委在党建引领、政策倾斜、专业帮扶上下足功夫,通过举办创业青年座谈会、培训等形式,为广大青年人提供广阔的创业舞台,让创业青年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跟方略霆夫妻一样,陈美菊、陈少杰姐弟俩说到回乡创业也是颇多感触。因穷辍学姐弟俩在外地奔波务工多年后,返乡开起了草莓采摘园,用勤劳的双手建起了一栋三层小楼房。“在镇府和工作队的帮忙下,为我们筹备创业资金解了燃眉之急。现在,我们的草莓种植规模逐步扩大,种类日益丰富,我们姐弟俩也从之前的红瓦土房搬到了水泥精装房,过上了比草莓还甜的幸福生活。”陈美菊说。

驻镇工作队紧紧围绕“五大振兴”,以“党建+人才”促乡村振兴为抓手,与镇党委大力推动人才本地化创业浪潮,带动河东镇全面振兴发展。

党建引领,携手共绘“同心圆”

驻镇工作队坚持在镇党委的领导下一起携手促发展。

凝聚思想认识。驻镇帮扶工作是加强乡村党建,推进乡村基层治理的一次重要契机,凝聚思想共识在镇党委的支持和领导下,驻镇工作队迅速成立临时党支部,先后与相关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签了党建共建协议,开展支部共建结对帮扶活动,同时向高田村、青山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构建“田字型”党建引领基层善治格局,激发创业干事乡村振兴动能。

畅通联席机制。通过例会、“三重一大”议事等机制,镇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定期参与工作队例会,及时共商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进驻以来,工作队先后与镇、各村党组织开展共建结对各类服务活动123次,帮助群众解决创业、就业等微小实事168件。

筑好一库人才。党员干部是实施乡村振兴的指挥者、先锋队和战斗员。驻镇工作队积极协助镇党委培养筑建一批优秀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队伍,从致富能手、大学毕业生中储备选拔村级班子力量,从优秀村党支部村书记、选调生、大学生中储备选拔乡镇中坚力量,树好选人用人“风向标”。进驻以来,先后对镇班子成员交流、空缺村党支部书记任用,科、室骨干的提拔向镇党委积极建言献策。

凝智聚力,共谋助策“搭平台”

驻镇工作队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沉下去”,凝智聚力、多措并举共建人才培育平台,营造干事创业浓厚社会氛围。

请进来学。驻镇工作队与省农科院作物所团队、省园艺学会葡萄分会和深圳市创新盈科技有限公司别签订技术帮扶协议,对本地特色农产品和农业数字化种植技术开展本地人才培育。省农科院作物所、省园艺学会葡萄分会和创新盈科技公司团队先后到河东镇大屯、青山、高田、甘坑、竹坑、秋冬村为村民分别讲解生姜、葡萄、草莓、荔枝等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及时有效解决村民在创业致富路上的难题,赢得了一片掌声。

走出去学。驻镇工作队通过组织镇、村干部前往位于深圳、惠州的广东灿城农产品集团、丰农控股有限公司、广东中荔集团等多家企业交流学习,了解企业历史文化和产业发展历程,激发干部创业振兴“主心骨”内生动力,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智力保障。同时,依托“耕耘者振兴计划”将镇、村骨干和经营主体带头人外送研学培训,培养一支能够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乡村治理骨干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队伍。

沉下去学。通过驻镇帮扶工作机制,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在青山村打造通过“一村一网”“田园综合体+研学基地”项目,推进2个智慧农场、8个家庭作坊(以集装箱街区形式规划布局竹艺、农业制品等现场加工作坊供村民现场操作体验)、10个家庭农场样板项目,激发村民因地制宜积极发展电商业务,成为创业致富“带头人”。与此同时,驻镇工作队组团单位之一罗湖医院集团积极发挥行业优势,与镇卫生院开展业务、学术交流,通过集团派驻医疗团队交流,卫生院派出人员来深跟班作业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培养本地医疗人才。

为民办事,创业服务“掀浪潮”

驻镇工作队坚持为民办实事,持续做好乡土人才振兴文章,掀起聚贤创业大浪潮。

大力孵育后备人才。工作队通过开办专业技能培训班、入校送学,定期聘请技术专家教学指导等模式,让村民迅速成长成熟起来,成为技能、本领过硬的“田专家”“土秀才”,持续壮大乡土人才队伍。截止目前,工作队与本地福铭教育机构合作,根据本地经营热点,开展妇婴护理、农村电商等技能培训21批次,培训420人,已取得相关业务初级以上各类证书420份。浮洲村帮扶项目蝴蝶兰产业示范基地被评为“汕尾市关工委创业青年示范基地”“陆丰市关工委农村创业青年培训示范基地”等称号。负责人林炳利被评为“广东省农村乡土专家”“汕尾市优秀乡土人才”等荣誉称号。

大步羽化可塑人才。驻镇工作队和镇党委共商对策,在资金、政策、技术、销售等方面对乡土人才的产业进行跟踪扶持,帮助乡土人才大胆走出去,做大做强产业。工作队依托广东农行派驻专职金融助理参加驻镇帮扶工作组建起一支流动“党员+金融服务”队。截止目前,为帮扶群众、企业搭建平台32次,向银行提交了6份初审合格的资料,涉及“创业资本”近300万元。陈美菊两姐弟草莓园创业致富就是其中一员。

大量磁吸在外人才。为满足返乡人才对创业软硬环境的需求,提供宽松政策、优惠条件、优质服务、一流平台,驻镇工作队紧紧围绕陆丰市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中心任务,大力配合镇党委推进“山水画廊”示范带建设,并深入规划构建“一带两核三轴多片区”的村域空间,为创业青年在家乡发展搭建良好平台。同时,充分发挥乡村振兴“宣传员”“联络员”作用,会同团镇委、镇农办举办形式多样的创业青年座谈会、岗位招聘等活动,在为广大青年提供广阔创业舞台的基础上,通过“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将优秀人才引留本地,宣传表彰优秀,增添创业青年的政治荣誉感、成就感和归属感。截止目前,工作队会同市、镇相关部门共开展创业青年座谈会等活动26次,约800人参与。“创业青年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我作为一名基层年轻党员,看着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景观示范带建设后,我真切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给村里带来的新希望,毕业后便回到家乡从事农村电商工作,希望能够发挥自己所能。”后坎村青年党员分享道。


编辑 李依林 审核 汪新林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许舜钿 通讯员 朱勇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