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惠州工业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双双跃居全省第一

惠州日报
2022-07-27 17:10
摘要

近日,惠州上半年经济“成绩单”出炉,工业经济发展颇为亮眼

近日,惠州上半年经济“成绩单”出炉,工业经济发展颇为亮眼——

上半年,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312.67亿元,同比增长8.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41.96亿元,增长9.1%;工业投资快速增长,增长51.7%。尤为抢眼的是,上半年惠州工业投资增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双双跃居全省第一。

成绩的背后是惠州工业经济坚强韧性和持续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稳工业增长、稳经济大盘、稳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上半年,惠州工业经济发展脉络突出一个“稳”字,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保供稳链见实效,真金白银助企纾困解难,“2+1”现代产业集群火力全开,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如今,迈上“万亿工业大市”的惠州,正抢抓“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机遇,打造新型工业强市。

保供稳链

一项项重磅政策给企业吃下“定心丸”

今年春节期间,受突发疫情影响,德赛西威某供应商无法供货,20万块显示屏的供应直接关系到广汽等8家车厂的持续生产。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部门多次协助下,德赛西威顺利实现稳产保供。

“今年上半年,汽车工业重镇华东、东北地区的疫情给德赛西威带来一定影响,但在惠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协调下,我们顺利解决了供应链不畅的问题,保持了良好增长态势。”德赛集团董事长、总裁姜捷坦言,惠州有力的保供稳链措施给企业吃下“定心丸”。

这是惠州以务实举措助力企业保供稳链,实现工业增长的一个缩影。面对疫情影响,惠州成立统筹疫情防控和工业稳增长工作专班,建立企业诉求响应闭环管理机制,迅速收集企业各类诉求,实行快速交办处理,并建立重点企业联络员制度,采取上门服务、精准对接等“一对一”服务方式,协调解决企业防疫、用工、原材料供应等问题。

——政策扶持更有力。减税降费、融资促进、保供稳价……围绕工业稳增长,今年以来,惠州市陆续出台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包括《惠州市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惠州市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行动方案》《惠州市贯彻落实〈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方案》等一项项重磅政策,打出稳增长“组合拳”,畅通了产业链供应链,激发出市场主体活力。

——工作措施更务实。线上、线下多渠道产业链供需对接会,充分发挥龙头“链主”企业在产业链配套和协作方面的带动作用,通过搭建链主企业与上下游供应链企业的对接平台,促进产业对接,进一步增强优势产业链的韧性和竞争力,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车间里,机器轰鸣;项目现场,建设热火朝天……上半年工业运行稳中有进,离不开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重点骨干企业、产业链关键节点企业及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企业平稳运行,夯实了工业生产“压舱石”。

数据显示,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41.96亿元,增长9.1%,增速居全省第一。在产的34个行业大类增长面73.5%,12个行业增加值增速比一季度上升。

与此同时,支柱产业支撑作用明显。电子行业增长6.3%;石化能源新材料行业增长13.8%,其中石化产业增长23.1%、新材料制造业增长2.0%;生命健康制造业增长6.5%,“2+1”产业合计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1个百分点。分产品看,超半数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实现增长,其中化学药品原药、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液晶显示屏分别增长41.2%、28.1%、19%。

纾困解难

真金白银扶持市场主体稳住经济大盘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工业肩负着重大责任,工业稳则经济稳。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惠州市一方面加大工业投资,发挥投资和项目建设的支撑作用,一方面持续助企纾困解难,真金白银扶持市场主体,稳住经济大盘。

今年以来,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恒力(惠州)PTA主体项目、正威惠州新材料产业园、亿纬锂能动力电池等一批工业项目“大干快上”势头强劲,“3+7”工业园区建设持续加大投入,既为惠州市打造更具核心竞争力的“2+1”现代产业集群、建设新型工业强市夯实根基,也为投资实现较快增长增添新动力。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惠州市工业投资增长51.7%,比上年同期高出12.8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一,是自2021年10月起持续保持50%以上的高增长趋势。

大项目建设只争朝夕,掀起项目攻坚热潮;大企业马力全开,加快国际化布局,实现逆势增长,打下惠州工业经济上半年的“主基调”。

而对广大中小微企业来说,政府一系列“真金白银”纾困解难举措,给企业带来更多“获得感”,更加坚定发展壮大的信心。今年以来,惠州市积极落实国家、省助企纾困政策并及时出台配套措施,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问题,稳预期、强信心,助力市场主体迎难而上、共克时艰,为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一揽子纾困解难政策给我们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广东威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外事部总监陈励军说。威林科技是惠州市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之一,今年准备冲刺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陈励军介绍,去年该公司实现营收约4亿元,今年继续逆势增长,预计全年营收有望实现6亿元。

一揽子政策落实得好不好,关键要看企业的“获得感”强不强。惠州市思美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姚红定对此深有感触:“税收方面的减免、‘小升规’的补助、稳岗返还等各类‘免、减、缓、返、补’加在一起,今年公司大概可节省30万元。这对疫情影响下的中小企业发展帮助很大。”姚红定告诉记者,公司发展势头迅猛,去年顺利实现“小升规”,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今年计划申报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转型升级

“2+1”现代产业集群竞争力不断提升

走进位于大亚湾区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惠州市时达创马达有限公司,先进的自动化马达生产线让人眼前一亮。该公司总经理钟金福说,“得益于自动化设备的应用,一条生产线一天可以生产2万台马达。”

在距此不远的大亚湾石化区,我国首个“双频5G+工业互联网”智能炼厂建设项目在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建成投用。中国海油通过数字技术实现了传统炼厂生产方式的更新迭代,在粤港澳大湾区建立起一个智能化、数字化的新炼厂,生产数据自动采集率超98%,设备预防性维修率超97%,工厂监控成本降低30%,生产事故发生率降低80%,工作效率和决策准确性极大提高。

在天达塑胶制品(惠州)有限公司,一排排塑机轰鸣作响,款式各异的餐盘、刀叉、罐子等塑胶产品,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每天的原材料就要用掉七八十吨,十多个产品货柜出口国外市场。”该公司总经理王芳说。

当下,惠州产业结构正在优化升级,企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越来越多“惠州智造”畅销海内外,产业链竞争力不断增强……

这些变化,从一组数据就可以看出: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惠州市先进制造业投资增长70%、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66.2%、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2.7%;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7%,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66.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41%,工业经济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

从企业到产业,再到园区,惠州稳步推进工业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竞争力不断提升。在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通报的2021年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质量评价结果中,惠州市“电子信息(移动智能终端)·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石化化工(炼化、合成材料)·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双双获得“四星级”示范基地。

(原标题《上半年惠州工业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双双跃居全省第一》)

实习编辑 温泓烨  审读 吴剑林  审核 张雪松 桂桐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