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原又在国际顶刊发文!从深圳走出的“石墨烯天才”多次带来新见解
读特融媒实验室
2022-07-13 11:48

95后“石墨烯天才”曹原近日又在国际顶级刊物发文。

7月7日,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博士后曹原以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发文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的子刊Nature Materials发表了题为:Robust superconductivity in magic-angle multilayer graphene family的研究论文。

曹原今年7月在《自然》杂志子刊Nature Materials发文。

根据行业媒体介绍,该文报告了超导魔角扭曲四层和五层石墨烯的实验实现,因此将交替扭曲魔角多层石墨烯建立为可靠的莫尔超导体家族。这一发现表明,成员共享的平带在超导性中起着核心作用。该文称:我们在平行磁场中的测量,N  = 2 和N  > 2 层结构,这与它们对磁场的轨道响应之间的差异一致。我们的结果扩展了新兴的莫尔超导体家族,为设计新的超导材料平台提供了新的见解和潜在的影响。

读特新闻+

曹原:从深圳走出的“石墨烯天才”

曹原于1996年出生在成都,11岁时就因天赋秉异而被选拔进入深圳耀华实验学校超常班。2010年,14岁的曹原以669分的高考成绩被中科大少年班录取,并入选“严济慈物理英才班”。曹原在中国科大就读期间,先后两次荣获新创校友基金会设立或资助的海外交流奖学金与郭沫若奖学金(后者是中国科大本科生最高荣誉奖)。2014年他前往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2020年博士毕业后,曹原继续在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曹原的个人网站上显示,他专注于“扭曲电子学”——材料中的电子学与“扭曲”的研究。他在网站上自我介绍道:“我的兴趣和专业非常多样,涵盖物理学、电子工程、纳米技术和计算机科学。我也是电子黑客、天文摄影和小提琴的爱好者。”

2018年3月5日,年仅22岁的曹原作为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同期发表了两篇石墨烯重磅论文。文章刊登后立即在整个学界引起巨大反响。一些报道称其“一举解决了困扰世界107年的难题”。

我们都知道超导现象,但是超导必须在非常低的温度才能实现,自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卡末林·昂内斯因发现超导现象以来,无数科学家希望能研发出常温超导材料,但均以失败告终。

而曹原作为第一作者的这两篇Nature论文发现了让石墨烯实现超导的方法:当两层平行石墨烯堆成约1.1°的微妙角度(被命名为魔角)时,就会产生以0电阻传输电子的神奇超导效应。

这一重磅发现,让曹原成为了最年轻的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发表论文的中国学者,1996年出生的他当时年仅22岁,也让他登上了2018年Nature 年度十大科学人物之首,这是Nature创刊149年历史上年龄最小的入榜者。

此后,曹原连续在国际顶刊发文。目前,他至少已经在顶尖学术期刊《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了9篇论文,包括8篇《Nature》和1篇《Science》。其中,2018年和2020年,曹原分别两次“背靠背”连发2篇《自然》,仅2021年上半年就密集发布了4篇,被称为“石墨烯驾驭者”

去年8月,媒体曾经报道,“天才少年”曹原获2021年凝聚态物理领域青年物理学家最高奖(William L. McMillan Award),该奖自1986年开始评选,由伊利诺伊大学物理系颁发,每年表彰1至2位凝聚态物理领域杰出青年研究员。据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网站描述,曹原获奖的理由是:表彰其在“扭曲双层石墨烯中发现和探索超导电性和相关量子现象”中所取得的成就。

曹原在深圳耀华实验学校就读期间的数学竞赛主教练胡凤元老师说,在耀华读书期间,曹原除了在校期间投入大量时间去学校实验室做实验,他还在自己家里搭了一个小实验室,还购置了一批化学、物理的实验仪器,经常自己在家进行实验。勤于思考、善于动手,曹原震惊世界的成果背后,是在深圳读书期间埋下的种子。

耐人寻味的是,曹原曾经的物理老师黄佳堂告诉记者,在课堂上,他曾为曹原等人讲过“超导状态”,并告诉他们如果能在常温下发现超导材料,就可能颠覆世界。“现在的技术还做不到,这需要你们这一代人的研究,如果你们研究出来,那有很大可能会改变世界!”没想到多年以后,黄老师的这句话被曹原变为现实。

(综合报道资料来源  澎湃新闻、深圳商报 等)

见习编辑 陈桥魁 综合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张雪松 郑蔚珩

(作者:读特融媒实验室)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