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抗疫志愿者日记丨廖伟明:“我在社区与‘奥密克戎’正面对阵”

廖伟明
2022-07-05 18:57
摘要

“奥密克戎?”这是我第一次和它在社区正面对阵,说不怕那是假的,不过多年工作经历教会我,要把不安和压力藏在心里。



廖伟明(右)和队友在社区“扫楼”。

廖伟明

西九龙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志愿者服务队民警


服务地点:


福田区香蜜湖街道

3月11日,我们西九龙边检站7名志愿民警来到福田区香蜜湖街道,和深圳边检总站其他5个单位的13名同志一起,组成深圳边检总站志愿服务队,队长就是我们西九龙边检站教导员吴浩同志。

经过紧张而充分的准备,我们穿着全副防护装备,进入金众小区,开始逐门逐户进行核酸采样、测量体温、核查健康码、登记信息、配送物资等俗称“扫楼”的工作。

小区里有一栋楼发现了确诊患者,正是由西九龙边检站的吴浩、张至良和我所在的服务小组负责。第二天我们才知道,这个楼栋已经被升级为中风险地区。

“深圳此轮疫情的病毒为奥密克戎变异株BA.2,传染性极强!大家一定要确保防护到位!”上楼前,吴浩队长再次提醒大家,并且安排我们互相检查防护装备情况。

“奥密克戎?”虽然以前在口岸执勤中有排除过类似的风险,但这是我第一次和它在社区正面对阵,说不怕那是假的,不过多年工作经历教会我,要把不安和压力藏在心里。

开始上楼了,跟我来自同一个执勤队的张至良瞟了我一眼。尽管隔着面屏,但从他的眼神和略微僵硬的动作,我知道年轻的他有点慌。

“还记得我们在闭环执勤时怎么检查防护的吗?别怕,按标准流程来就不会有事!”我轻轻地拍了拍他,示意让他跟在我后面。

“请问你们家有多少人?”

“请出示健康码。”

“家里有什么需要吗?”

……

按照不落一人的要求,我们逐门逐户进行询问、检测、登记。小张也逐渐放开了,有时还主动抢在我前面帮忙。吴浩教导员更是冲在最前面。

战友的勇敢也鼓舞着我。凌晨1点、2点、3点……首轮工作终于临近尾声,尽管春天的夜里还有点寒意,但是穿着封闭的防护服,我们的衣服已经被汗水浸透。

脱下防护服,廖伟明的衣服已经湿透。

在进入最后一个套房时,里面住着好几户人家。住在靠门位置的一位大婶淳朴地笑着,看着我们这群“大白”进来,然后一边配合我们登记,一边拿出几盒牛奶往我手里塞。“不行不行,我们还要工作!”我赶紧谢绝她的好意。她可能感觉到干扰我们工作了,有点不好意思地把牛奶放下,站在门口微笑着看我们工作。

屋子里住户较多,空间又窄,我就站在过道配合同事们开展排查。那位大婶一直在门口等着,看到我们有人站在过道,就又热情地拿起牛奶,想给我们送过来。“阿姨,真的不用了,谢谢!谢谢!”我们连声谢绝。

终于,工作完成,我们收队准备离开,不料那位大婶又从屋里走了出来,还端着那几盒牛奶。“你们辛苦了!你们辛苦了!”她反反复复地念叨着,想把牛奶塞到我们手里。“阿姨,我们是警察,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啊!”我们向大婶连连表示感谢,大婶也终于被我们说服了。

回到临时住处,已经是凌晨4点,可我却久久不能入睡,同事们化身“大白”的身影,彼此鼓励的声音,群众淳朴的笑容,大婶端着的牛奶……都在我脑海里反复放映。

奥密克戎?干就完了!

(原标题《我的抗疫志愿者日记丨廖伟明:“我在社区与‘奥密克戎’正面对阵”》)

见习编辑 饶欢  审读 吴剑林 审核 范锦桦 桂桐

(作者:廖伟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