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投入100亿元支持原始创新,“新基石研究员项目” 申报正式启动

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雨萌
2022-07-05 18:06
摘要

7月1日起至9月30日,“新基石研究员项目”首次开放申报。

7月5日,由科学家主导、腾讯公司出资、独立运营的“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宣布,7月1日起至9月30日,“新基石研究员项目”首次开放申报。该项目是聚焦原始创新、鼓励自由探索、具有公益属性的新型基础研究资助项目,于今年4月30日正式发布;腾讯将在10年内投入100亿元人民币,长期稳定地支持一批杰出科学家潜心基础研究、实现“从0到1”的原始创新。

该项目严格遵循“科学家主导”的原则,设立科学委员会作为核心机构,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担任首届科学委员会主席,其他三位委员分别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理学部主任谢晓亮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所长张杰。

据介绍,“新基石研究员项目”设置数学与物质科学、生物与医学科学两个领域,并鼓励学科交叉研究。资助类别分为两类:实验类不超过500万元每人每年,理论类不超过300万元每人每年,并连续资助5年。2022年度“新基石研究员项目”计划资助60人。申报人可通过项目官网进行申报。

和任务驱动的项目制研究不同,“新基石研究员项目”最鲜明的特色是“选人不选项目”。它意味着不对获资助的“新基石研究员”设置明确的研究任务,不考核论文数量,也不限定必须拿出成果的期限。“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向研究员提供长期、稳定、灵活的资助,为他们静下心来“十年磨一剑”创造安稳的科研环境。此外,“新基石研究员项目”也只专注支持基础研究,而不是偏应用或即将成果转化的科研领域。

“雄心勃勃、年富力强、敢于担当,敢于在人类未达之境中全力以赴探索,这就是我们要支持的科学家。”施一公表示,以人为本,放眼长远,前提是客观公正地评价申报人的科学能力与科学品味,选择最具有探索精神的申报人。

据了解,未满55岁、担任博士生导师5年以上、在中国内地或港澳地区全职工作,并且每年投入科研工作时间不少于9个月、承担基础研究课题一线研究,以及未申报2022年度“科学探索奖”都可以申报。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技术的源头,也为社会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提供底蕴和后劲。中国基础研究尽管已取得长足进步,但“从0到1”的原始创新能力亟待提升,“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的设立,正是为了补齐这一“短板”。

潘建伟表示,原始创新是基础研究中最难的工作,自由探索难以预测、难以规划、风险极高、耗时漫长,往往不容易得到稳定资助。科学界一直期待,有强度足够的稳定资助项目,支持科学家长时间专注自己的兴趣,遵循科学研究的规律,探索有风险、有希望的方向。

谢晓亮说道,“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就是为了科学家能够心无旁骛地投身到科学研究上,不必为寻找资源疲于奔命。

“期盼‘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可以对改善我国基础研究生态带来重要影响,希望十年后新基石研究员中出现一批对其所在领域有引领作用的科学大家。” 张杰说。

据了解,本年度“新基石研究员项目”资助名单将于2023年第一季度公布。

新基石研究员项目 供图

(原标题《10年投入100亿元支持原始创新,“新基石研究员项目” 申报正式启动》)

编辑 编辑-张克(客户端)审读 吴剑林审核 特区报-桂桐,编辑-范锦桦(客户端)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雨萌)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