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协会在深圳市举办“2019年度广东省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评选活动”。经专家组综合评审,评选委员会审议,《粤港澳大湾区新型门户平台的规划策略:东莞市滨海湾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荣获全省规划设计一等奖。
记者获悉,东莞市滨海湾新区成立以来,全面启动概念规划、发展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及重要节点地区城市设计工作。其中,城市总体规划立足湾区大势、应对区域竞合、重构城市中心、打造时代典范,探索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背景下环湾重点平台规划编制路径。本次滨海湾新区规划编制工作是城市规划体系的创新尝试,颇具规划亮点与特色。
亮点一:
以湾区视角思考,引领新区发展的创新编制理念
《规划》深刻把握珠三角作为传统外部通道功能日益减弱的趋势,抓住“内容生产”的创新时代机遇。以节点互联作为湾区内容生产的发展基石:高水平推动滨海湾站枢纽建设,汇集区域高速铁路与广深莞的市域快线,推动青创城建设引入港澳制度界面,并通过“都市核心区”的建设把湾区的资源与东莞市全域特色进行深度对接。
定义和塑造湾区创新走廊上的“创新城区”:通过增加机构密度、发挥场地独特的创新功能,提供创新生产空间供给,通过引入国际、港澳标准高水平公共设施,提供创新公共服务设施。
最后,通过供给高质量生态产品建立新区后发优势,打造湾区滨水4.0的世界级滨海景观活力长廊,构建显山露海、湾角相连的宜人滨水岸线。
亮点二:
多维底图与空间设计,实现精细化规划的创新方法
《规划》从现状到规划,从二维到三维,建立新区“一张图”支撑的时空底图,整合国土、规划、林业、农业、环保、海洋等数据,构建规划的时空数据底板;采用倾斜摄影技术建立新区三维模型,生成高精度正射影像,为场地的规划与设计提供辅助。
以“多规融合”为原则,推动城市总体规划与发展总体规划、城市设计以及各专题专项同步编制、同步协调,构建新区“一廊两轴三板块”的整体空间格局。以城市设计手段推敲空间形态,驱动用地方案落地,彰显新区的特色魅力。
亮点三:
底线管控与弹性预留,引导城市生长的创新实施路径
《规划》注重实施落地,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坚持多规合一,保护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落实划定生态控制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强制性管控的底线要素,打造新区“一廊三绿心三水系”的生态结构。面向未来的不确定性,设立GIC用地与综合发展用地,划定1.5级开发区与战略预留区,创新用地分类与管理。面向城市运营,精准谋划近期启动项目,精细评估土地账资金账,植入开发投资理念引导城市生长。
编辑 秦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