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在大湾区乘风破浪的香港青年
深圳特区报记者 黄子芸
2022-06-30 07:56

风起南海,潮涌珠江。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公布,提出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目标。3年多来,粤港澳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粤港澳合作更加深入,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

时代命题,青春作答。深圳团市委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立足“中央要求、湾区所向、港澳所需、团委所能”,深度参与到深港合作交流、新兴产业培育、优化营商环境,为港澳青年在深圳学习、工作、创业就业等提供便利,打破内地与港澳之间的“商贸壁垒”“行政壁垒”和“文化壁垒”;持续开展港澳青年来深交流发展情况系列专题调研,形成《香港青年科技人才融入大湾区创新创业调查报告》,增强港澳青年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

在前海梦工场,香港青年陈升创业不到一年,就获得了首轮融资5000万元人民币,实现了事业的起步和大踏步发展;在腾讯,香港青年李子树成为港澳及跨境金融事务高级总监;在坪山区龙田小学,吴嘉怡圆梦当上了语文老师,正式成为广东首批、深圳首位被事业单位编制内岗位聘用的香港青年……

“推开心窗的世界更大,前面的风景,都可以入怀……”饱含深情的歌词,唱出了一众香港青年的心声,他们纷纷“跨过深圳河”,在大湾区收获“第一桶金”,并涌现出源源不断的“创业创新活水”。

盈盈一水间,金光共辉煌。正值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展望未来,深圳团市委将进一步谋划推动深港合作,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市”的精品范例,共建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以更优异、更闪亮的青春答卷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摄

“在这里创出了精彩,也闯出了快乐”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扩宽港澳居民就业创业空间,共享创新创业资源,完善创新创业生态,为港澳青年在内地创新创业就业提供更多机遇和更好条件。

自2010年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诞生起,团市委就主动肩负起服务使命,于2014年会同深圳青联和香港青协共同在前海打造深港青年梦工场,创建以来累计孵化团队近550家,其中港澳团队近270家,被团中央授予全国唯一“青年创新创业跨境合作示范区”。

深港青年梦工场,被团中央授予全国唯一“青年创新创业跨境合作示范区”。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摄

“深圳团委系统是促进深港合作很重要的平台,能为香港青年到深圳创业就业提供良好的土壤和机制。”香港青年戴健进对此深有体会。5年前,他与同学在珠海创立专注于打造新办公生态的BEEPLUS蜜蜂科技,2017年进军深圳市场,如今已成长为估值超过10亿元级企业,并将经验复制到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成都等城市。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研究报告(2019-2020)》蓝皮书指出,随着大湾区协同发展的进一步推进,港澳青年内地创业呈现向好趋势,在创业层次上实现了质的变化。

对于“质”的变化,何耀威很有发言权。早在1991年,他就跨过深圳河到深圳发展了。30余年间,他与深圳一步步共同成长,也亲身感受着深港融合的日益紧密。2018年,他所创办的舒糖正式入驻合作区里的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到目前,舒糖已完成四轮融资,深港两地总投入研发费用超7000万元。

如今,何耀威的办公室正对香港北部,熟悉的城市日常尽收眼底。像他一样的追梦人,在合作区里还有很多。得益于深圳提供的创新土壤,也让他们的创业之路不断延长。

“免费的场地、便利的融资环境、创业初期给予的支持,让我明白前海‘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的真正含义。”陈升说,“从深圳向北看,我看清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国家对香港的照顾;向南看,我对‘一国两制’的伟大实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陈升与他的团队。(受访单位供图)

让陈升毕生难忘的是,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前海考察,同前海的建设者和创业者同话沧桑巨变,他正是其中的一个“幸运儿”。

“总书记对我们说,青年是国家的未来。”陈升激动回忆,“我们青年要牢记总书记嘱托,不负时代,努力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潮中闯出一片新天地。”

如今的陈升,除了“第一批来到深圳前海创业的香港青年”“UNI香港青年创业空间CEO”外,又多了几个身份——香港中文大学创业导师、香港青联科技协会副主席。他说,香港人都觉得深圳是一个创客之城,所以大家对深圳充满了好奇,这些身份也让越来越多人都会找到他。“我作为一个创业者,也特别能理解现在的香港青年,希望能尽自己之力,最大程度地帮助他们融入内地”。

“现在,我想告诉总书记,越来越多香港青年融入大湾区奋斗逐梦。从‘来了就是深圳人’到‘大家都是湾区人’,大家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之中,既创出了精彩,也闯出了快乐。”陈升说。

“朋友圈持续扩大,有交流才会有合作”

“我在深圳结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是我工作上的智多星,生活上的好伙伴,我们在一起每天都干劲十足!”2020年,香港青年章佳洁与伙伴们联合创立致拓壹嘉文化传媒(深圳)有限公司。

章佳洁的朋友圈为何越来越大?解读团市委推进深港融合的“密码”不难发现,团市委将前海定位为共青团改革和青年发展先行地,在思想道德、教育、文化、健康、婚恋、人才培养、社会融入与社会参与等领域提出发展措施,让港人港企不仅“走得过来”,更“融得进来”。

“有交流才会有合作,我加了许多国际青年朋友的微信。”在不久前结束的上合组织青年交流营中,已入驻前海的香港十大杰出新青年、RubyFang高级定制服装品牌创始人方丽华向各国青年介绍推荐中国文化及民族手工艺,希望进一步促进多元文化双向交流与合作。

举办2022年上合组织青年交流营,港澳青年与上合成员国青年代表在交流中相互增进了解、深化友谊、探讨合作。(受访单位供图)

显然,对于年轻的湾区创业者而言,创业地的政策支持固然重要,但能否扎根于此,当地的成长生态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促进粤港澳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深圳青年工作瞄准这一要求,全面发力——

就业实习,这里有政策。“展翅计划港澳台大学生实习专项行动”,创新采用“先摸清需求、后开发配岗”的工作模式,至今开展4期寒暑假实习活动,每年深圳都为有意向来深实习就业的在校香港大学生、应届毕业生遴选优质企业,提供实习、就业岗位。

截至目前,整合包括安永、中兴通讯、招商蛇口、深圳燃气集团等557家深圳知名企事业单位,累计开发2773个实习岗位,完成1469名港澳台生的配岗,同时,与腾讯、安永等深圳知名企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达成长期合作意向,建立起常态化的岗位供给机制。

融入发展,这里有举措。团市委整合全市工作力量,围绕文体艺术、红色寻根、人才交流等八大类主题,陆续推出大湾区青年人才发展论坛、大鹏红色文化之旅、罗湖兰花家年华等交流活动,每年覆盖在深港澳青少年千余人次;累计举办十届“龙腾中华——深港澳台青少年文化交流火车专列”,近6000名深港澳台青少年共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推出大湾区青年人才国情研修班,通过专题授课、调研学习等方式,让香港青年更好了解湾区发展机遇。

此外,“同心耀中华”深港澳台青年文化交流艺术季成为两地情感链接的重要纽带,“深港澳青少年廉洁诗文朗诵会”引导深港澳青少年感悟廉洁理念,“青春颂”交响音乐会让1236名深港澳青年齐聚音乐厅,共同感受一场中西合璧、名曲荟萃的视听盛宴……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层出不穷,港人的生活越来越丰富。

“刚来深圳就有了‘家’,内地发展环境非常好”

2021年,香港青年蔡友翔在深圳有了“家”,这让他对深圳更增添了一分“归属感”。一百多平方米、一间大床房外、一间客厅……在他眼里,这已经算是“豪宅”了。

蔡友翔的“家”是深圳首个“港澳青年驿站”,位于罗湖区深南东路万科深南广场,驿站由深圳团市委与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港湾创新技术(深圳)有限公司、前海新征程(深圳)科创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合作建立。

港澳青年驿站以服务“人才引进、提升、融入”为主线,为来深的港澳青年提供“住宿+就业帮助+城市融入”一站式落脚服务。(受访单位供图)

港澳青年驿站将以服务“人才引进、提升、融入”为主线,为来深的港澳青年提供“住宿+就业帮助+城市融入”一站式落脚服务。“我们为在深工作的港澳籍青年,提供了20套人才安居房,租金则在市场价的基础上给予6折优惠。”现场工作人员说。

“过去两年一直在搬家,现在终于可以安稳下来,还认识了一众港人邻居,更有亲切感,希望接下来集思广益,思考如何帮助更多希望到大湾区发展的香港同胞在深圳安居乐业。”蔡友翔非常感谢政府对创业就业青年的关怀。

近年来,团市委积极推进“青年之家”建设,目前在深圳已建立162家“青年之家”,扎根社区为港澳青年在深就业、生活提供便利,打通为港澳青年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不断提升港澳青年幸福感和获得感。

目前深圳已在全市10个区建立20家青年驿站,为来深求职应届毕业生提供免费住宿、就业指导、城市融入三大服务,累计服务来深大学毕业生3万余人,入住青年留深就业率达到75%。

蔡友翔坦言,尽管过去十几年跑过很多地方,但对内地了解不多。“自从我来这边创业和生活后,有了很多新体会和看法。我要把这边看到的、了解到的信息传递给更多香港人!”蔡友翔说。

“一家人一条心,也想为深圳发展出一分力”

“也想为深圳做些什么。”在深圳,参与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了港人精神融通、价值联结,回馈城市的一种重要方式。

“唔该比老人家先行(麻烦给老人家先走)!”2月25 日下午,罗湖区翠竹街道祥祺鹏大厦核酸采样点,8名港籍志愿者在现场维护秩序、协助采样,此起彼伏的粤语提示让来做核酸采样的港籍居民感到十分亲切。

在罗湖南湖街道万科里核酸采样点,曾是香港田径代表队跳高运动员黄奕贤在人群中特别显眼,身高近2米的他成为了市民们的询问“坐标”。他所加入的“香港在深创业青年志愿服务队”承包了万科里核酸采样点志愿服务工作,日均服务2万人次。

今年3月份,深圳新一轮疫情发生以来,在深学习、工作、生活的香港青年感念内地为香港抗疫作出的巨大付出,纷纷自发就近就便参与支援深圳抗疫志愿服务。

“深圳帮香港,香港撑深圳”,这群港人志愿者成为深圳抗疫中别样的一抹“志愿红”,无数深港青年共同演绎了一个又一个双城抗疫故事。“那时候,我们内心有一种强烈的感受,那就是:一家人一条心,风雨同舟、同心抗疫。”黄奕贤说。

理想远大、热爱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这是当代香港青年的集体画像。他们被这座“奇迹之城”吸引而来,又成为新的更大奇迹的创造者。

近年来,团市委积极探索建立深港澳志愿服务交流机制,组织港澳青年深入社区小区、交通枢纽、疫苗接种点参与志愿服务,提升社会参与感,激发香港青年主人翁意识。

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共有351名港澳籍志愿者参与抗疫工作,截至目前,深圳累计登记注册的港澳籍志愿者达8483人。

“双向奔赴”才能同频共振。城市重视提升对青年的吸引力、吸纳力和承载力,青年增强对城市的创新力、创造力和贡献力,青春力量与城市活力相互激荡,青年与城市的明天都将会更好。

(原标题《在大湾区乘风破浪的香港青年 》)

编辑 编辑-高原(客户端)审读 韩绍俊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特区报-张雪松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黄子芸)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