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略:画面之外的想象空间
简单来说,我们喜欢神秘,喜欢分析线索,猜测究竟发生了什么,然后在惊讶中获得快感。让观看者自己去思考、去分析、去猜测,要有意义得多。
确实,很多摄影师是把所有的东西都毫无保留地呈现给读者,如最高的清晰度、最强的锐度、最大的反差、最浓的色彩,令观者没有任何想象的空间。数字暗房能够进行影像的后期处理,这对人们获得“完美”照片的作用很大,而观者只需要把处理影调的所有滑块都拉到“10”即可。
要让观者获得有意义的观看体验,出奇制胜的方法是省略。真正想要表现的信息只是暗示出来,含糊其辞、若隐若现,或者根本不表现出来,但这反而会激发观看者的想象力。
阳台。马提尼克岛,1972 年1 月。
是谁在毛玻璃后面?那人在想什么,看什么?我们能确定其性别吗?柯特兹的杰作提出了太多的问题却未给出答案,并且是一个独特的例子,说明了如何运用“抑制”(restraint)激发思考,让我们更长时间地观看影像。而不留任何想象空间的照片,就没有这种效果。
即使是熟悉的被摄体,也能表现得出乎意料,而且只是简单地省略掉了一些信息。匈牙利大师安德烈· 柯特兹(André Kertész)的作品,就不太会让人物主体清晰地展示出来,由此令观者产生观看的兴趣。我们是“生存至上”的,好奇的我们非常想要识别这个主体。
上图阳台上观景的人,其特征甚至性别都被隐去了,观者只能被迫仔细观看,想象着照片未表达出的是什么,为观者积极发挥想象力提供空间,继而长时间仔细地观看照片,创造出更加持久的观看体验。
最佳视点
摄影师知道把哪些内容纳入画面是要进行仔细选择的,因为在什么位置拍照,要表达什么意图,与主题选择一样重要。
稍加留心就会发现,绝大多数照片的拍摄位置,都是摄影师碰巧在那个时候就到了那里,是随机的。因此,想要出人意料、吸引观者注意,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寻找不常见的视点。
平视大白鲨。史蒂芬·夫林克。
还有什么照片的视点能像《平视大白鲨》这张照片这么震撼,我真想不出来。史蒂芬·夫林克(Stephen Frink)把照相机置于水平面,凶悍的大白鲨正冲出水面。
我们的期待根深蒂固,这确实让人惊讶。在潜意识中,我们认为照片呈现的都是自己习惯的、舒服的平视。面对不常见的视点,观者会高度注意,极力弄清楚自己所看到的是什么。
最好的照片带给观者恍然大悟的体验。就像是一个人睡在陌生的屋子里,突然清醒过来,恍惚一瞬后终于明白自己是在哪里。人的大脑有条件反射,会去努力理解所看到的事物。从晕头转向到清楚明白,这个过程给观者一种回报感,甚至在长久、反复的观看中仍会有这种感觉。
肯尼迪角。佛罗里达州,1969 年。
盖里· 维诺格兰德(Garry Winogrand)是街头摄影大师。1969 年,阿波罗11 号火箭从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角发射(上图),他见证了这一历史性事件。虽然身在现场,但与照片中的其他摄影师不同,他并不想拍摄火箭升空。他的照片,表现了他对人类行为的一贯关注。他注意到这位女士的镜头没有对向火箭发射的壮观场景,而是对着不知什么让她感兴趣的景象。这位女士不寻常的举动,可能也反映了盖里·维诺格兰德自己离经叛道的好奇心。
最佳视点的作用不只是改变构图,也能传达出摄影师的意图和人格,展现出摄影师对拍摄主题的感觉,也会影响到观者对主题的感觉。托德· 海斯勒(Todd Heisler)拍摄了连环杀人犯大卫·博科维茨(David Berkowitz,下图),传递出罪犯强烈的亲近欲,但照相机是冷静的。
建构叙事
在单一框架中,一张照片要讲述一个故事,需要把一个有限的时间段压缩进单一的画面,以阻止时间流动。但其实,曝光之前和之后发生的事情,对照片的成败也至关重要。区别在于,曝光之前和之后的事情只能交给观者的大脑去想象。
时间似乎不可触摸,不可直接拍摄。它不是我们能拿得着的“东西”,但时间是基本的力量。相比基于时间的媒介(如视频、音乐或者艺术表演),单一的画面似乎是个局限。然而,所有艺术媒介都必须找到方法,把缺点变成优点。
照片是一种速记方法。它不是小说、戏剧、电影,但令人惊叹的是,照片可以超越拍摄时的时间范围。一个特别有表现力的瞬间,暗含着过去和未来,并把细节留给了想象力。上图是我最喜欢的照片之一。观者很容易看出来这是博物馆的环境(碰巧这是阿姆斯特丹的荷兰国家博物馆),但是,观看这幅著名的伦勃朗绘画的人,为什么只有医护人员和一个躺在床上的人?你不需要知道完整的故事就能想到,把这名老妇人拉到这里肯定颇费周折,并且画面里的一切都会是有特别意义的。
像这样的照片,文字说明是非常重要的。一些照片本身不需要解释,但不是所有照片都是这样的,当然你也可以想象。上面这张照片的完整信息是:照片的拍摄者是 “救护车遗愿基金会”(Ambulance Wish Foundation)的志愿人员,这个基金会是荷兰的慈善组织,宗旨是满足临终病人的最后愿望。这个老妇人的要求是,最后再看一眼这幅画,所以志愿者们为她安排了这次参观,且是在闭馆后进行的。不久后,她死于ALS(一种运动神经元疾病)。病人所剩时日有限,事不宜迟,这个瞬间上的重要性也是这张照片充满力量的一个原因。
图文摘自
作者:[ 英] 布赖恩·迪尔格
译者:付党生
开本:16 开
版次:2020 年3 月第1 版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观看的方式”、“注意的方式”、“思考的方式”三个部分阐释人的视觉与照相机的区别、理解和领悟视觉吸引原理,并选择了近200幅优秀摄影作品为例,破解好照片的密码。实例生动引人,分析简约鞭辟,不少经验的总结给人深刻的启示:“我们实际看见的,比我们认为看见的要少很多很多。”
编辑 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