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言观社|打通公平正义“最后一公里”
沈彬
2022-06-23 11:34

6月21日,民事强制执行法草案首次提请国家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这是我国首次专门立法保障民事强制执行。我国的民事执行程序,由此从过去法典中只有35个法条的“小屋子”,成为单列207项法条的廊庑轩然的法治大厦。

民事强制执行程序单独立法,旨在有效惩戒“老赖”,破解“执行难”,堪称我国诉讼法律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法律白条”问题一直是个痼疾,成为法治之伤,法官也缺乏有效的制裁手段。近几年来,惩戒“老赖”的手段全面升级:禁乘飞机、禁坐高铁、禁各种高消费,“一处失信,处处受阻”。执行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基本解决执行难”这一阶段性目标如期实现。

但还是要看到,这些行之有效的惩戒“老赖”措施,主要还是基于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其法律位阶较低,不利于塑造司法权威、协调各方力量共同解决执行难问题。

2019年,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印发《关于加强综合治理从源头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的意见》,其中明确“加快推进制定民事强制执行法,为民事执行提供有力法律保障”。民事强制执行法的立法,就是在落实中央的“源头”解决执行难要求,也是对于既有执行措施的精细化、法典化。

民事强制执行法草案,瞄准“老赖”实施精准制裁,也是通过立法赋能,让各相关主体通力协作,共同参与破解执行难。对“以虚假诉讼、虚假仲裁、虚假公证等方法逃避履行执行依据确定的义务”等情况,草案赋予法院罚款、拘留“老赖”的权力。草案还引进了“律师调查令制度”,调动律师寻找可执行财产的线索。

执行工作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没有被执行的判决是没意义的。民事强制执行立法,将从源头治理、法治治理层面打通公平正义“最后一公里”。(作者系知名评论员)

(原标题《打通公平正义“最后一公里”》)

编辑 编辑-黄小菊(客户端)审读 刘春生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
(作者:沈彬)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