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双碳”目标,中广核持续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

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亚男
2022-06-17 19:31
摘要

截至2022年6月14日,新能源在运总装机容量突破2824万千瓦,总累计上网电量3118.5亿度,等效减少标煤消耗9433.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5019万吨。

历经十余年发展,新能源已成为中广核“6+1”产业布局的重要支柱产业,全面覆盖风电、太阳能、水电、燃气、热电联产等类型。截至2022年6月14日,新能源在运总装机容量突破2824万千瓦,总累计上网电量3118.5亿度,等效减少标煤消耗9433.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5019万吨。

受访单位供图

在风电领域,中广核形成“海陆并举”的格局,海上风电成为继核电后又一“集团战略”。截至目前,中广核国内已储备海上风电资源超2300万千瓦,并网运行235.8万千瓦海上风电。东海上风电项目成为国内首个“双十”标准项目,岱山、嵊泗海上风电成为浙江省最大海上风电场群。

中广核不断探索“新能源+”产业建设,不断优化新能源建设模式,打造低碳、绿色、经济的场站。位于安徽的当涂太白电站积极培育产业生态圈,积极探索集光伏发电、渔业养殖、观光旅游和农业科技实验等于一体的复合运营模式,通过制定“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五位一体的水环境治理新模式,促进光伏区6000亩水域水质优良、环境优美。

据悉,通过与当地农业公司合作打造农业养殖示范基地,饲养鱼、虾、蟹、珍珠等当地特色水产品,当涂太白电站2021年实现收益200余万元,并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打造产学基地和科普基地,成为当地水文环保监测、文化旅游业与新能源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示范光伏电站,实现经济、生态效益双丰收。

立足现有风光业务,中广核积极推进“风光水火储”一体化项目。在青海省德令哈市的戈壁滩上,中广核建成我国首个大型商业化光热示范电站——德令哈50兆瓦光热示范项目,成功填补了我国大规模槽式光热发电技术的空白,使我国正式成为世界上第八个拥有大规模光热电站的国家,为国内光热行业提供了技术及规范标准。2022年3月,中广核德令哈200万千瓦光热储一体化项目开工建设,推进了“风光水火储”一体化项目进程。

中广核始终以“发展清洁能源,造福人类社会”为使命,不断推动清洁能源建设,不断优化节能环境管理,持续为社会提供安全、可靠、清洁、经济的能源。瞄准“双碳”目标,中广核充分发挥海上风电先发优势,全力推进新能源大基地建设,实现新增装机、资源储备新目标。并同步推进新能源与氢能、储能等新兴业态融合发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达成,为绿色能源贡献力量。

(原标题《落实“双碳”目标 中广核持续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

编辑 编辑-黄力雯(客户端)审读 吴剑林审核 特区报-桂桐,编辑-范锦桦(客户端)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亚男)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