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金融助力科技发展,全国首支生物医药产业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获批

读特记者 何泳
2020-07-16 20:04
摘要

7月16日,由坪山区人民政府、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作为指导单位,坪山区科技创新局、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坪山监管局联合主办,中国(南方)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坪山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中心联合承办的“全国首支生物医药产业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成功获批暨知识产权金融助力科技发展成果发布会”在坪山燕子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7月16日,由坪山区人民政府、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作为指导单位,坪山区科技创新局、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坪山监管局联合主办,中国(南方)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坪山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中心联合承办的“全国首支生物医药产业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成功获批暨知识产权金融助力科技发展成果发布会”在坪山燕子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国家知识产权局运用促进司司长雷筱云,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副主任谢红,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圳市知识产权局)机关党委书记、二级巡视员夏昆山,坪山区委副书记、区长李勇分别致辞。深圳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主任戴毅,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副主任邓晓俊,坪山区副区长陈华平及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市税务局、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参与发布会。此外,现场还有参与产品发行的中国(南方)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深圳市高新投集团有限公司、长江证券(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发行参与机构代表、融资企业代表等。

夏昆山在发布会上致辞,他指出,近年来深圳市抢抓“双区驱动”机遇打造知识产权先行示范样板,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工作措施。一方面,致力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出台全国首部涵盖知识产权全类别、以保护为主题的地方法规《深圳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另一方面,大力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我市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管理、服务等各方面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9年深圳市五项核心指标均居全国第一,全市专利申请量26.15万件、授权量16.66万件、授权量增速18.83%、有效发明专利五年以上维持率85.2%、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75万件,占全国30.74%,连续16年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全市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06.3件,约为全国平均水平8倍,为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提供更多“深圳经验”。

同时,不断开展知识产权金融创新,着力打造知识产权金融创新试验田。一是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获历史性突破,2019年12月,推动深圳高新投发行了全国首单以小额贷款债权为基础资产类型的证券化产品,首期产品发行规模1.24亿元;今年3月疫情期间,推动发行了首单疫情防控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发行规模达3.2亿元,彰显了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区在知识产权运营的示范效应和引导作用,构建起知识产权证券化先行示范的“深圳模式”。二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取得实效,出台实施一系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完善质押融资风险补偿体系,建立坏账补偿机制及风险补偿基金,2019年全市专利权质押登记达158件,惠及企业143家,涉及专利1021件,质押金额达30.87亿元。三是知识产权专利保险示范工作稳步推进,制定专利保险示范工作方案,研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新险种,签署落实保险战略合作协议,全市累计投保企业逾千家,保障金额达31亿元。四是知识产权金融公共服务体系持续完善,支持深圳市知识产权金融联盟建设知识产权金融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知识产权金融综合服务,有效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破解融资难题。

他强调,生物医药产业是深圳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坪山区作为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主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势头蓬勃向上,特别是今年疫情期间,坪山区的生物医药产业为我市抗疫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此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会同坪山区政府站在新的政治高度,联合有关机构推动获批发行的“坪山区-南方中心-长江1-10期知识产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在全国范围内首次聚焦生物医药产业,是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落实知识产权证券化工作的有益探索,凸显了坪山区生物医药产业的科技创新实力,为奋力开启新时代知识产权强市新征程,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贡献了坪山力量。

编辑 董雯静

(作者:读特记者 何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