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名城建设,这些指标显示南京“动能充沛”
南京日报
2020-07-16 16:25
收录于专题:江苏南京

上半年过去,南京创新名城建设亮出精彩“成绩单”

01

兑现市委一号文政策,共计投入11.45亿元,涵盖新型研发机构、企业培育、人才创新创业、平台载体建设和创新生态环境营造等方面;

02

相关创新指标企稳向好,新签约新型研发机构78家、累计签约356家,孵化引进企业累计超过5800家;

03

南京创新周向全世界诠释“云上城市创新”的精彩,线下超10万人次参与,线上超2亿人次互动,活动场次、观众参与度,均创下历史新高。

今年是南京实施创新名城建设的第三个年头。年初,市委专门成立创新委员会,对创新工作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推进。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更是坚持每月一调度,更大力度、更高效率把创新名城建设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成立市委创新委、整合15个高新园区,就是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更好发挥统筹协调督查推动作用,切实解决创新工作‘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的问题。”

7月15日,张敬华再次调度市委创新委有关工作,盘点上半年创新名城建设成效,强调推动创新名城建设既要坚持大胆探索,更要注重系统谋划。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工作的重要论述,不断完善创新名城建设顶层设计,构建具有南京特色的创新工作推进架构,把高企培育作为创新名城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稳扎稳打、久久为功,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经济增长方式。

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 摄

记者了解到,随着创新名城建设深入推进,创新对城市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强劲,这份上半年成绩单中,不仅展示出全市各项创新指标实现了新的较快提升,更彰显出南京创新动能更加充沛,创新名城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有力地支撑了全市高质量发展。

1  关于市委一号文政策兑现

真金白银发了11.45亿元,努力营造最优创新生态

2020南京市创新名城建设推进大会现场。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 冯芃摄

今年1月2日, 2020南京市创新名城建设推进大会召开,“新年第一会”的主题,折射出创新对于南京的重大意义。

会上,市委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创新名城建设加快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的若干政策措施》正式发布。这已是连续第三年市委一号文聚焦创新名城建设。

紫金山创新大会会场外展示的新型研发机构。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 冯芃摄

政策的实施,首先是要让各类创新主体广泛知晓。

市委创新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围绕企业培育、战略平台、园区改革、开放创新、科技金融、创新治理等六项具体任务,研究整理三个一号文的228个政策点,汇编了35个细则、56个工作方案,并正式印发。组织开展创新名城送政策“百千万”服务工程,统一制定并分发政策宣讲材料和宣传资料,推动宣传服务工作的有效衔接,确保政策措施惠及各类创新主体。累计开展专题宣讲、培训60多场,培训企业超过5000家,发放宣传资料近万册。

“中华门创将”大赛获奖选手。南报融媒体记者 杜文双 冯芃摄

政策的见效,需要实实在在的投入。

截至6月底,已兑现新型研发机构绩效考核1.36亿元、高新区绩效考核0.95亿元、“创业南京”英才计划2.68亿元等资金,共计11.45亿元,支出进度达30%。

上半年政策兑现涵盖新型研发机构、企业培育、人才创新创业、平台载体建设和创新生态环境营造等方面。政策的有效支持,对冲疫情影响,畅通经济循环,抢抓未来发展机遇,为全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2  关于创新名城建设主要指标

部分指标已达到或超过去年同期水平

魅力南京城。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 摄

记者从会上公布的上半年创新名城建设成绩单中发现,今年上半年创新名城建设相关指标企稳向好态势更加明显,部分指标已达到或超过去年同期水平。

上半年,15个高新园区去行政化改革全面落地,高新区总部管委会正式组建运行,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上半年,15个高新园区新型研发机构研发投入超8亿元,同比增长51.5%;孵化引进企业累计营业收入达45.5亿元。

企业培育方面

科技型中小企业前四批入库数达到6876家,同比增长39.73%;推动高企申报1634家;新增上市公司4家,新增独角兽企业3家、培育独角兽企业31家、瞪羚企业179家;摸排出规上企业重点培育对象企业964家。

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方面

新签约新型研发机构78家、累计签约356家,新增孵化引进企业2277家、累计超过5800家,设立天使基金规模超过72亿元。投资增速方面,1-5月份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额233.77亿元,同比增长24.9%。

荣获优秀新型研发机构的南京昂科利医药科技创新研究院里,研发人员正在进行生物医药的实验。南报融媒体记者 段仁虎 摄

成果转化方面

全市共认定登记技术合同9212项,成交额达397.74亿元,成交额同比增长32%,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1%。

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

全市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15.43万人,扶持大学生创业3276人。

2020南京创新周——全球网络互动人才招聘会。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 孙中元 摄

知识产权方面

1-5月份,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2.98件,居全国各城市前列;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发明专利授权量、PCT专利申请量、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量、万企有效注册商标企业增幅、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项数等6项指标位居全省第一。

金融创投支撑方面

综合金服平台累计入库企业已超1.7万家、授权注册企业5161家,沉淀企业数据40余万条,汇总、服务企业融资规模近650亿元;科技银行累计对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4554笔,金额130亿元。

3  关于2020南京创新周

全民参与度、国内知名度、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

6月27日,2020南京创新周闭幕大会现场。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 徐琦摄

创新永不落幕,名城别样精彩。

今年的创新周是在疫情影响特殊背景下举办的一届创新盛会。6月22日—26日,面对复杂形势,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坚持“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发展”,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全市上下攻坚克难,突出“疫情防控常态化+创新发展网络化”,打造了一届“云上”创新盛会,全民参与度、国内知名度、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主要表现在“三高三超”:

嘉宾层次创新高

创新周注册参会重要嘉宾3813人,包括4名创新大国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7名创新大国和科技强国总领事、9名诺贝尔奖和图灵奖获得者、199名中外院士、76名中外知名高校院所负责人、206名国际知名企业高管等重量级嘉宾。

互动参与创新高

共举办各类活动303场,其中,高端论坛24场、分场活动126场、T20创新合作活动37场、中华门创将大赛58场、潮科技大赛20场、创新达人秀38场。这次创新周线下超10万人次参与,线上超2亿人次互动,活动场次、观众参与度,均创下历史新高。

参会人数创新高

创新周云平台总注册用户达10.72万人,通过云平台,创新周各类活动覆盖2亿人次;紫金山创新大会(开幕式)吸引了来自44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万人观看并参与其中。

宣传影响超预期

全网发布创新周相关信息近17万篇,相关话题阅读量达3700万,近600家境外媒体刊载南京创新周内容,国际互动、活动影响超出预期。

风采展示超预期

云平台“High科技”展示837项顶尖“黑科技”产品,发布256项新产品新技术,“五名五最”城市板块在线访问量近百万次;“云游南京湾—创美丽古都”吸引超百万人次在线观看。

合作项目超预期

通过活动和平台对接,共达成签约项目或合作意向346项,总投资额超过1080亿元,包括省政府与中科院签订的共建南京麒麟科技城合作协议等。

市民在2020南京创新周系列活动之一的“人工智能体验展——时光创梦展”上体验人工智能项目。通讯员 和玲玉 南报融媒体记者 徐琦 摄

记者了解到,这一成绩单的背后,是严密组织有力推进、勇于创新敢于担当、主动参与苦干实干、分工协作形成合力的结果,南京还将延续放大创新周效应,跟踪落实创新周成果,促进创新名城建设的有效深化。

4  在“谋”上深入研究,在“调”上全面发力,在“督”上见到成效

南京城。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摄

建设创新名城是事关南京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是塑造城市持久优势的特色路径。

创新名城下半年工作,必须围绕这几点——

推动下一步创新工作,要持续完善“市委创新委+高新园区”为主架构的顶层设计,注重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方面作用,促进科技成果持续涌现并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要紧扣中心任务牵头抓总,进一步强化在政策制定、任务推进、督查考核、开放合作方面的统筹职能,切实在“谋”上深入研究,在“调”上全面发力,在“督”上见到成效。特别要加强创新政策与“十四五”规划编制融合,将创新发展理念深深嵌入南京的中长期发展之中。

高新区是创新名城建设的主阵地、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要瞄准一流水平、提高发展标杆,深化去行政化改革,理顺园区运行机制,完善监测考评体系,营造机制活、运转顺、动力足、氛围浓、支撑强的创新环境。

2020南京创新周成效超出预期,要认真总结,围绕“永不落幕”加强后续跟进,巩固拓展资源渠道,抓好平台常态化运营,推动更多成果落地,进一步擦亮南京创新周品牌。

高企、新型研发机构培育是创新名城建设的核心任务,要坚持量质并举、招育并重,全力以赴完成既定目标任务。

传统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一个等不得、慢不得的过程。特别是今年以来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更加凸显了推动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然性。南京在创新上有独特优势,也已经有了好的基础,全市上下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努力实现更有创新性探索性引领性的发展,以创新名城建设的务实成果,为全省全国大局作出新的贡献。

紫金山观察记者 毛庆

南报融媒体编辑 付娴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