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是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11日上午,汕头在百载商埠发祥地小公园启动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汕头市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几十个非遗项目“同台竞技”,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展示非遗技艺的魅力与风采,为广大市民和游客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嘉年华”。
此次系列活动由中共汕头市委宣传部为指导单位、汕头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主题为“连接现代生活,绽放迷人光彩”,活动分12个大项,主要涵盖非遗项目展示展演和巡游、美食类非遗集市、非遗购物节和大师精品拍卖、潮剧和潮乐展演、非遗讲坛、非遗法宣传等,充分展示汕头近年来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面所取得的积极成果,让非遗传承真正实现“见人见物见生活”,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非遗保护意识,营造浓厚非遗保护氛围。
南枝醒狮、双咬鹅舞、潮阳英歌、鲤鱼舞都是潮汕地区流传多年的民俗文化,也是汕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活动现场,这些非遗文物“走街串巷”,巡游在小公园的骑楼街区里。除此之外,几十名传统技艺类、传统美食类非遗传承人也来到现场,现场开展非遗技艺展示,吸引了大批市民和游客驻足观看。
流传民间的非遗,穿梭千百年时光,来到小公园街区里,鲜活生动地展示在群众眼前,真正让“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在国家级非遗项目潮阳剪纸的摊位,群众不仅拍照留念,还亲手体验了一番剪纸。“这次活动让我把剪纸带到生活中,让更多群众参与、了解,真正让非遗走进生活,也让越来越多人愿意学习剪纸这项技艺,我相信这项非遗一定能有很好的发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许遵英表示。
历经百年的潮汕美食薄壳米如今也成为一项非遗技艺,经过了多年的改良,如今的薄壳米可以最长可以保存一年,市级非遗项目薄壳米制作技艺(盐鸿)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林群壮介绍道:“从小小的薄壳,到肥美的薄壳米,通过专业师傅凭借多年经验手工制作的真空技术不仅能锁住美味,还能让薄壳米走到世界各地,让薄壳米能够走得更远。”
“本次活动主会场选在汕头小公园,因为这里是汕头老城的核心地域和文化标志,也是汕头开埠区的核心地标,这里是海内外潮人的共同的精神家园,而非遗项目也是一直以来汕头人们心中伴随成长的深刻记忆,所以我们选在这里举办,希望能够让非遗走进人们心中,唤起人们对潮汕文化的记忆,一起来传承、发扬非遗。”市文化馆副馆长陈少冰表示。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汕头市市级以上非遗项目为160个,其中国家级项目14个,省级项目51个。汕头市文化馆负责人介绍称,今年,汕头市新列入第八批省级非遗名录的项目共有12个,新列入第七批市级非遗名录的项目共有58个。此外,汕头于去年10月份还建成了潮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集中展示了汕头、潮州和揭阳三市的代表性非遗项目,规模位居广东省前列。
(原标题《汕头“非遗嘉年华”:数十非遗项目与市民零距离接触大展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