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差点关店......深圳这家30年老字号菜馆又热闹起来了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立兰
2022-06-03 08:58

“疫情后,有两次差点关店,多亏政府和各界的帮助才让我们撑过来。”彭立献是蛇口一家30年老字号客家菜馆的老板,6月2日,他在店里对记者道出心里话,“未来,只要情况允许,我们都会把这家店开下去,为蛇口居民留住这个珍贵的美食记忆。”

这家菜馆名叫汤泉客家菜馆,位于招商路21号,开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是蛇口第一家客家菜馆,也是蛇口目前为数不多店龄超30年的餐饮店。彭立献是客家人,来自河源,他和妻子系菜馆第三任老板,接手这家店有10多年了。

在三代老板的共同维系下,菜馆目前维持两间两层格局,可放下近30张圆桌,有近20名员工。“我们的肉和蔬菜都是从河源送过来的,”彭立献在老家河源还开办农场,养猪、养鱼、喂鸡、种植蔬菜,他说,“在这里吃到的都是地道客家风味儿”。

临近中午,虽是工作日,店里陆续有食客进入,一家老小或三两好友……不多一会儿,一楼近一半桌子坐上了食客,猪肉汤、酿豆腐、椒盐白鳝等客家特色菜悉数上桌,伴着食物香气大家热情交谈。“虽然叫不出他们的名字,但是这些客人的脸庞我都熟悉,”彭立献介绍,目前食客数量已恢复到疫情前2019年时的六成。

“2020年疫情刚起的时候,大家都很慌张,今年过完年后,深圳疫情形势又紧张起来,我老妈都打来电话,问我要不要干脆回河源。”他坦言,前几年,他在河源的农场遭遇猪瘟、亏损几百万,手里又没有足够资金维持菜馆每个月固定十几二十万的支出,有两次差点关店,“当时,有点看不到希望。”

“虽说现在和疫情前相比还有差距,但现在每个月开始有盈余了,”彭立献对当下的经营表示满意,他说,一切多亏深圳对疫情的妥善迅速处置,以及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物质帮助与精神支持。

“前段时间疫情紧张,不允许堂食,街道和社区知道我们的难处后,每日从店里订餐,送给一线医护人员和基层工作者,”他说,最多时每餐要送几百份,“这部分订餐对于维持菜馆运转十分重要。”

菜馆也没有辜负政府的信任。“我们员工每天都做核酸检测,店里日常消杀也按规定做,确保安全。此外,菜品品质和口味也要确保。”他说,有时候一份快餐售价只比成本多5块钱。“我有两个女儿都是护理专业的学生,给医护人员送餐时,我就会想到她们。”彭立献笑言,语气中充满自豪。

后续,《深圳市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若干措施》发布,南山区也制定了《南山区2022年助企(个体工商户)纾困专项扶持措施》。蛇口街道为像彭立献一样的店主提供暖心服务,协助他们申请各种补贴。“我们收到了南山区一次性5000元补贴,还有一些社保补贴,天然气费用也打折了,还有其他一些费用的减免等。”他说,“各种补贴和减免加在一起,对我们帮助很大,让我们压力没有那么大。”

“小时候,爸爸带我来这家店吃饭,现在我带着孩子也来这家店吃饭”,彭立献说,每个月都有四五个客人对他这样说,“每次听到,我内心就会不舍,想再坚持坚持。”眼下,汤泉客家菜馆的热闹渐渐回来了,彭立献也看到了希望,他又萌生了新计划——将店面重新装修,吸引更多食客到蛇口品尝地道客家菜。

(原标题《“两次差点关店,多亏政府和各界的帮助才让我们撑过来”——30年老字号菜馆又热闹起来了》)

编辑 编辑-黄小菊(客户端)审读 刘春生审核 特区报-张雪松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立兰)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