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抗疫志愿者日记|赵偲容:“即使穿着防护服,也能被居民一眼认出我们是谁”

赵偲容
2022-05-31 17:19
摘要

我毫不犹豫地报名了为期两周左右的脱产志愿服务,因为我是一名党员,同时作为深圳大家庭里的一份子,特别是曾在老家湖北荆州经历过为期三个月的居家隔离,这个时候我一定要尽我所能为深圳抗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赵偲容


深圳报业集团读特客户端记者

服务地点:

福田区福保街道益田村

今年春节后,深圳突发疫情。3月7日晚,我所在的部门微信群里出现一则通知:市妇联将成立巾帼抗疫志愿队,读特客户端员工可以自愿报名参加志愿工作。当时有两种支援方式,一种是为期两周左右的脱产志愿服务,另一种是随时待命就近参与志愿服务。

我毫不犹豫地报名了为期两周左右的脱产志愿服务,因为我是一名党员,同时作为深圳大家庭里的一份子,特别是曾在老家湖北荆州经历过为期三个月的居家隔离,这个时候我一定要尽我所能为深圳抗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不辱使命,以担当诠释初心

3月9日晚8点,我和同事被分到了第三批抗疫志愿突击队,将到福田区福保街道益田村管控区开展为期14天的脱产志愿服务。

3月10日早8点,益田村党群服务中心,我们集结完毕之后便直接投入到志愿服务工作中。一开始根据分配,我们志愿队主要负责福保街道益田村管控区内113栋和114栋所有居民的核酸服务工作,包括核查绿码,维护核酸秩序,登记居民信息,录入居民核酸码信息,“扫楼”提醒居民做核酸,守住管控区卡口……可以说,除了做核酸需要专业医护人员外,其他岗位我们都要全力支援和协助。

在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第四天,街道办工作人员找到我和另一名同事,表示因人手协调不过来,需要我们去另一栋楼进行志愿服务工作。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除了继续113栋、114栋的志愿服务工作以外,每天还需提前一小时到75栋进行核酸服务志愿工作,而这三栋楼的居民总数接近千人。虽然工作起来会有点累,但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这也是一种志愿服务工作上的认可吧。当时我还发了一条朋友圈,记录下“‘承包’了一栋楼”的特别时刻。

迎难而上,以实干兑现承诺

3月23日,按照原定的支援计划,我应当结束为期14天的抗疫志愿工作。在离开之际,看到社区工作人手十分紧张,考虑到岗位调整可能对防疫工作产生影响,我们第三批抗疫志愿者所有队员经过沟通后一致决定,延长增援服务。

参与志愿服务工作,一开始觉得还挺新奇的,特别是第一天报到后领到“装备”时,大家都在那里拍照留念。但在志愿服务过程中,不论天气多么炎热,都得穿上不透气的防护服连续工作四五个小时,很快就能体会到这一身蓝色防疫“铠甲”的“威力”了,不仅行动不便,连呼吸也非常困难。由于每一次脱换都可能造成防疫物资的消耗,所以常常值一次班,我们都默认了不喝水,不上厕所。

在做志愿者之前,我一直觉得核酸检测是一个简单的工作,但是真正身处其中时,才知道不论是扫核酸码还是维护核酸检测队伍秩序,都需要百分百的细心、足够的耐心和强大的内心。特别是遇到不太会使用手机或不知道怎么将核酸码调出来的老年人时,更应该拿捏好沟通的方式。

工作中的用心居民也是能感受到的。在连续多天的志愿服务工作后,即使我们都穿着防护服,居民也能一眼认出我们是谁了。最让我感动的是,在我们即将结束志愿服务工作的前一天,有一位居民姐姐亲手包了一大碗烧卖拿给我们吃。那个时候才知道,“你们辛苦了”这句话原来有这么大的魔力,每次听到都很暖心,这也是居民对我们工作的认可。

恪尽职守,以专业践行使命

作为一名媒体工作者,在这个特殊时期,我深知除了将志愿服务工作完成好之外,还应勇担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使命,充分发挥专业特长。

所以在志愿服务工作期间,每天我都会利用休息时间策划、拍摄和记录管控区内的真实情况以及疫情防控相关内容,主题包含一线抗疫工作者日常、防护服穿戴演示的防疫科普、花式喊话管控区居民做核酸的抗疫日常等。3月13日,我和另一名同事利用晚上的休息时间,和前方记者一起制作了《菜多、管够》的直播,直至凌晨2点才结束。第二天,我继续以最饱满的状态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因为身处管控区,我还拍摄制作了《管控区内菜篮子的供应情况》等视频,第一时间回应市民的需求。

十六天的日子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期间有过苦有过累也有过感动。这不仅是我的第一次志愿服务工作,也将会是我人生道路上一段珍贵的回忆。希望疫情能早日散去,你我下次见面时,印在记忆里的是彼此不被口罩遮住的脸庞。

(原标题《我的抗疫志愿者日记|赵偲容:“即使穿着防护服,也能被居民一眼认出我们是谁”》)

编辑 吴徐美审读 吴剑林审核 新闻网-曹亮
(作者:赵偲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