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岁的朱伯(化名)发现巨大胸腺瘤,慕名从福建省奔赴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以下简称“港大深圳医院”)求诊。近日,港大深圳医院胸外科迅速召集心血管医学中心、麻醉医学部、肿瘤医学中心等开展MDT多学科会诊,并成功进行手术。据了解,类似手术粗略检索国际仅十几例,十分罕见,国内仅见数例,广东省未见报道。
罕见!阿伯辗转多地远道求医
福建漳州的朱伯两个月前开始出现胸闷,程度越来越重。在福州和厦门三甲医院就诊检查,发现其前纵隔长了一个巨大的肿瘤。更糟糕的是,肿瘤侵犯了上腔静脉,瘤栓沿着上腔静脉长入右心房并几乎将其填满,同时瘤栓还突向三尖瓣及右心室。
这就意味着,在看似并无大碍的外表下,朱伯的身体其实暗藏着致命危机,如果瘤栓脱落进入肺动脉,将引起致命性肺栓塞,而瘤栓如果将三尖瓣口完全阻塞,则随时阻断心脏血流造成猝死。通过穿刺活检,朱伯被确诊为A型胸腺瘤。伯而且病情复杂,手术难度大风险高。
朱伯经过多方了解,朱伯他们获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胸外科团队对复杂胸腺瘤治疗极其擅长,于是辗转联系到胸外科主任庞大志顾问医生,决定奔赴深圳看诊。
庞大志医生团队为患者实施手术。
妙手!多学科联合,成功“拆弹”
朱伯很快从漳州来到深圳,住进了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胸外科,管床医生李敬龙安排了全面术前检查,结论与他在福建时的检查基本相同。
胸外科迅速召集心脏大血管外科、麻醉医学部、肿瘤医学中心、心血管综合内科开展MDT多学科会诊。大家一致认为,患者病情复杂,无论是瘤栓脱落引起肺栓塞,还是瘤栓将三尖瓣完全堵塞阻断心脏血流,都可能引起患者猝死。尽管风险巨大,但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应尽快安排!
5月11日,朱伯被送进了手术室。麻醉完善后,打开患者的胸腔,与术前预计完全一致,肿瘤位于前上纵隔,且沿着大血管一路长到了心脏里。前纵隔大血管密布,手术时稍不慎就可能造成致命性大出血,手术过程暗礁密布,异常艰难。
主刀庞大志顾问医生手术刀在血管丛中游走,从容分离肿瘤,很快将心脏以外部分的肿瘤完全游离,并切除了受侵犯的右肺组织。随后,心脏大血管外科医生建立体外循环,心血管医学中心主任魏民新教授切开上腔静脉及右心房,将心脏内的瘤栓及受侵的部分心房壁切除,再将左右无名静脉离断,完整移除整个肿瘤,最后用两根人工血管分别重建了左右无名静脉与右心房通道。
惊险的手术在几位专家妙手默契配合下成功完成。术后,朱伯在医护人员精心照料下,恢复非常顺利,已经准备出院。
警惕!胸腺瘤早期无症状,手术挑战性极高
胸腺瘤来源于胸腺上皮,是前纵隔常见肿瘤,早期并无症状,多数是体检时发现。当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则可能出现胸痛胸闷及咳嗽。如果侵犯了无名静脉或上腔静脉,则可能出现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表现为颜面部水肿、颈静脉怒张等症状。
胸腺瘤的首选治疗为手术治疗。如果侵犯了上腔静脉等大血管,肿瘤切除和血管重建都十分困难。业内专家认为,侵犯上腔静脉的恶性胸腺瘤的切除术因高难度高风险,是公认的胸外科领域内最具挑战性的手术之一,也是胸外科医生们孜孜以求的巅峰技艺之一。朱伯所患的胸腺瘤在侵犯上腔静脉的基础上,肿瘤进一步侵犯到心脏,因需要更多的游离切除和更复杂的血管及心壁重建,手术变得愈加困难。在全球范围内,有能力完成此类手术的医学中心十分罕见,目前仅有十余例类似病例见诸报道,国内仅有数例,广东省此前则未见报道。
在此之前,港大深圳医院胸外科团队已完成许多复杂纵隔肿瘤手术。就在2个月前,医院多学科会诊为患者梁女士成功进行一例巨大纵隔肿瘤手术,其肿瘤大至25*15cm,几乎占据整个左侧胸腔,侵犯左肺上叶,经手术成功完整切除巨大肿瘤及左肺上叶,术后11天患者顺利出院。
胸外科团队不断钻研和提升手术水平,借助手术机器人成功实施多例微创手术,包括开展大纵隔肿瘤及胸腺切除术、非插管全麻下行机器人完全机械臂胸腺扩大切除术等等。面对合并症多,手术风险大的患者,胸外科团队注重手术安全性,制定完善手术方案为患者保驾护航,不留尿管,不放胸管,将麻醉和手术创伤降至最低。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胸外科自成立以来,一直将纵隔外科作为重点发展方向。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方面久负盛名,手术数量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独特的围术期处理技术,使该中心重症肌无力术后呼吸困难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从通常的10%-30%降至接近于0。
在复杂纵隔肿瘤手术方面同样颇有建树,切除了多例20厘米以上巨大纵隔肿瘤,侵及上腔静脉需行血管重建的复杂胸腺瘤手术,庞大志医生团队近年来共完成了7例,为国内完成类似手术例数较多的中心之一。而此次顺利完成的国内外罕见的高难度胸腺瘤手术,则标志着港大深圳医院和深圳市在纵隔外科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
(原标题《胸腺瘤长到心脏里!59岁福建阿伯在深圳重获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