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豚》的故事
程佳
2022-05-14 11:21

《海豚:手稿对照本,1972-1973》 [美]罗伯特·洛威尔 著 程佳 译 广西人民出版社 2022年2月版

1973年出版的《海豚》,是罗伯特·洛威尔献给他的第三任妻子卡洛琳·布莱克伍德的一本爱情诗集。它出版前后,都在美国文坛引起了不小震动。究其缘由,是洛威尔在其中自曝了自己移情别恋的情感生活,但就是这样一本在道德上令人不快的书,却又因其高超的诗艺为他赢得了又一座普利策诗歌奖。

1970年4月下旬,为了摆脱美国令人窒息的政治氛围、沉闷的中年生活以及创作上的困境,洛威尔到英国牛津大学万灵学院做为期三个月的访问研究员,在这里他与有过一面之缘的卡洛琳重逢,他为天生丽质且有才情的传奇女子所倾倒,这段恋情让他重新感受到生活的激情,创作灵感勃发,《海豚》便是诗人在这一背景下创作出来的自白派诗歌的又一部力作。它沿用了诗人在前一部诗集《笔记本》(后来拆分为《历史》和《献给丽兹和哈丽特》)中采用的那种松散无韵的十四行诗体,而不是像创作《生活研究》时那样采用自由体,摒弃结构严谨、讲求韵律的传统诗歌形式。《海豚》称得上是一部诗体版小说。它有一个“常见的小说桥段”,完整的故事情节。

虽然《海豚》中讲述的爱情故事与诗人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发生的顺序有所不同,虚实参半,但洛威尔认为自己讲述的是“事实的真相”。这本自传式的诗集有着洛威尔诗歌一贯的自白风格,但又有新的突破。如果说洛威尔的《生活研究》大部分诗作都是对往昔的回忆,那么这本《海豚》则是他对当下生命经验的沉思。诚如大众所知,自白派诗歌最大的特点就在于诗人敢于在诗中直陈自己内心深处那些真实的情感——挣扎与扭曲、欢愉与痛苦、私欲与忏悔……洛威尔将自己的内心挣扎公之于众,虽然他这种对自我的揭露可能会让人觉得难以接受,对于大众与世俗的道德体系是一种“露骨而刺眼”的挑战——评论家玛乔瑞·帕洛夫就曾狠狠抨击过这部作品,认为它“时而私密到令人尴尬,时而又无聊透顶,真该像私人信件一样封存”。但自白派诗歌的理念就是以自我感受为切入点,揭示现代社会人类的存在状态和人性真实的弱点与光辉,让我们看到诗人对生命经验的书写实际也包含着对理智与情感、人与人、人与社会等问题的深刻关注与反思。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海豚》无疑是洛威尔自白诗的又一部重要著作,它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人性丰富且复杂,更为真实、完整的洛威尔。

这本极具原创性的爱情诗集,也实现了诗人一直以来在诗歌创作上的突破与追求,从中可以窥见洛威尔以生活之经验来锻造其诗歌之艺术的创作理念。正如洛威尔的朋友,诺贝尔奖获得者沃尔科特所指出的那样:“洛威尔的创作全部指向创作本身,他的诗歌也都是关于创作诗歌的痛苦。”洛威尔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把这个婚变故事与这一暗藏的主题巧妙地结合起来了。而将它们结合起来的是一个在西方文学中寓意丰富而又极具魅力的形象——海豚。

1972年,洛威尔在卡洛琳和弗兰克·比达特的帮助下完成了《海豚》的手稿本,并将其寄送给友人试读。美国的朋友们大都对他在未经哈德威克允许的情况下直接引用她的信件和通话中的话语感到极为震惊。大诗人奥登对此事颇有微词。洛威尔的终身好友伊丽莎白·毕肖普在肯定《海豚》是“辉煌壮丽的诗篇”的同时,也忠告洛威尔:“艺术根本不值那么多。”洛威尔对朋友的批评做出了回应,对相应之处也做了些修改,使人难以看出语句出自何人之口,并重新安排了一些诗的顺序,希望诗集看起来对哈德威克更善意些,以便平息众人的愤怒。然而事实上收效甚微。1973年正式出版的《海豚》仍然遭受了不少批评家的谴责。海伦·文德勒曾问过洛威尔为什么不干脆把《海豚》留着,留到他死后再出版。

还是沃尔科特足够犀利,他在悼颂洛威尔的那篇精彩挽文中说:“洛威尔的每一本新作都极富颠覆性,让批评家噤若寒蝉……批评洛威尔的诗作更像是探测地震,而不是审美判断。”确实,《海豚》在一段时间内受到冷遇,与人们先入为主的道德判断不无关系,但它的艺术性还是很快就征服了普利策诗歌奖的评委们。评委威廉·阿尔弗雷德说,“它呈现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经验……所用的语言也配得上这种经验的严肃性,而且柔韧灵活,足以表达那令人困惑至绝望的种种矛盾”。另一位评委安东尼·赫克特更是对这本诗集盛赞有加认为它“处处表现出一种能力,敢于揭示精神几乎没有勇气言及的东西”。海伦·文德勒则认为《海豚》引用他人信件的做法短期内的确会造成一定伤害,但从长远来看,时间的流逝会使个人变得无关紧要,正如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那个年轻人和黑肤女人是谁已不再重要,这些诗歌的审美价值将如青铜一般,永存于世。

延伸 阅读

《我深爱我们一起相处的这些夜晚:美国当代诗选》

唐小兵 编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艺文志eons

2021年10月版

本书囊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七位桂冠诗人、数位女性主义先驱等21位美国当代诗人的69首情诗代表作,包括露易丝·格丽克、弗罗斯特·甘德、马克·斯特兰德、玛雅·安吉洛等美国当代诗人的作品。编者希望读者可以从诗句中习得自己必要的语词,以此获得诗歌共情术给予的最好报偿。

(原标题:关于《海豚》的故事)

编辑 编辑-黄小菊(客户端)审读 刘春生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