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言观社 | 莫把员工当“奴工”

深圳特区报
2022-05-12 09:44
摘要

作为现代企业,不能把员工当“奴工”对待,而应把人当作人,保障人的权利,呵护人的尊严。这是底线,不可逾越。

员工因疫居家办公期间须每五分钟抓拍一次人脸,每天不够89次算旷工,将扣除全部绩效……连日来,成人在线教育平台尚德机构的一番做法,引发不小的社会争议。

前有国美监测通报员工上班“摸鱼”,后有尚德以抓拍人脸方式监督员工办公,奉行的都是“严字诀”,暴露的则是管理上的僵硬与滞后——虽然都是上市公司,但单从监控员工的做法看,涉事企业的管理仍处于“前现代水平”。

倒不是说企业不能对员工严加管理、不能对“带薪摸鱼”行为强化约束,毕竟企业不是养“懒”院,在向管理要效益的诉求下,“公司不养闲人,团队不养懒人”也在情理之中。但就算企业要追求管理效能最大化,也须将自主管理权收束在劳动法等法律框架下,也要遵循基本的企业伦理。

这方面的反面教材是亚马逊:2019年4月,亚马逊被曝用AI监控员工,可精确计算工人消极懈怠的摸鱼时间(Time Off Task),并根据实时数据生成在线解雇指令。消息一经曝出,引发轩然大波。

无论是滥用AI监控,还是定时抓拍人脸,都是对员工隐私的罔顾,也是对员工尊严的漠视:当员工在管理权滥行的震慑下连厕所都不敢上时,这与其说是管理有方,不如说是给员工戴上了“数字镣铐”。如此管理,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员工的抗拒心理与逆反心态,这又很容易转化为归属感的匮乏和创造力的被扼杀。

对现代企业来说,管理办法也许有100种,但想尽办法将员工绑在工位上,显然不是最科学合理的那一种。在BSC、KPI、OKR、KSF等绩效考核工具频出,MBO(目标管理)理念越来越受推崇的当下,企业不是采取有活性的细粒度管理,而是总想着算计和压榨,暴露的是管理能力的低下。

说到底,作为现代企业,不能把员工当“奴工”对待,而应把人当作人,保障人的权利,呵护人的尊严。这是底线,不可逾越。

(作者系知名评论员 佘宗明)

(原标题《莫把员工当“奴工”》)

编辑 编辑-黄力雯(客户端)审读 刘春生审核 特区报-张雪松
(作者:深圳特区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