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深圳 芳华记忆 | 覃炳庚:一路拼搏一路歌 人才培养铸高地
深圳特区报记者 黄子芸
2022-05-04 00:06

开栏语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铮铮硬骨绽花开,滴滴鲜血染红它......”

回望百年,青春向党。深圳,这块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是挥洒青春、施展抱负的最好舞台。

在特区发展40载高歌猛进的岁月里,各路英豪纷至沓来,将赤诚的青春之心熔铸进新时代的奋斗中,他们历经岁月,自身亦是丰碑,他们传承文化,灵魂铸成琥珀,在每一段风起云涌的历史里,都凝聚着强大的力量。

穿越世纪风云,踏上百年征程。即日起,共青团深圳市委员会联合深圳特区报开设“青春深圳·芳华记忆”口述青春深圳专栏,立体式展现深圳共青团和青年工作历史风貌和时代特点,邀请一代又一代的深圳青年以青春之名,赴百年之约,用亲历者的视角,讲述与共青团的芳华记忆。

敬请垂注。





讲述人:覃炳庚


工作岗位:深圳市团校原校长 深圳青年学院原院长

讲述地点:覃炳庚家中    

采访撰稿:深圳特区报记者 黄子芸

人物档案:

覃炳庚,1954年11月出生,广西来宾市人,曾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1990年调深圳筹建深圳市团校任校长,后兼深圳青年学院院长;第八届全国青联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曾担任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青年研究》杂志副主编、深圳市政协第三、四届委员、深圳市民族团结促进会第三任会长。


(点击收听口述音频)

在共青团组织42年中,我亲身参与了深圳市团校的创立,见证了深圳青年学院的发展,见证了深圳青年工作30年发展之路,深圳从来都是先行先试的典型代表,敢于创新便是深圳人的代名词,这也是当年吸引着我义无反顾投奔深圳的动因。

1990年的夏天,我接到时任深圳团市委书记张宜均的电话,邀请我到深圳筹办深圳市团校,当时我正担任广西团校校长,36岁的我已经积累了7年省级团校校长工作经验,事业已小有成就。但是,“开拓、创新、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激励我义无返顾地投奔深圳这块改革开放的热土,并立马投入学校的筹建工作。靠着一辆自行车,开始跑建制、跑立项、跑团校用地......我住在布心,办公室设在下步庙,我每天斜跨这座城市的东西角,上下班一个单程就要踩一个小时的自行车,常常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但是倒也不觉得苦,可能这就是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吧。

(1990年12月,深圳市团校建制问题得到批复。)

万事开头难!团校基建立项申请报告不到一周就被计划部门否决了。按常规,在短期内很难复议。怎么办?我整理思路,再想办法。于是,以团市委名义向市委递交了关于市团校筹建工作的情况汇报,这个汇报,引起时任市委书记李灏同志的高度重视,他在汇报上作了多处的眉批。

有志者事竟成。我紧盯着报告的审批过程,我记得是大年三十那天下午,计划局表态同意将团校基建项目列入1991年的基建计划,这让我和团市委的书记们喜出望外。张宜均书记请我到他家过了一个温馨的除夕夜。次日是大年初一,我踏上了回乡的火车,在车上看到深圳特区报发表了我的书法作品,这是近段工作际遇的表达。而此时我的心情是“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1991年2月15日,深圳特区报发表了覃炳庚的书法作品,他一直保存至今。)

90年代初深圳每年都有几十万青年人口流入,为了让全市数百万青年找到学习深造的机会。1993年,“深圳青年学院”在全市青年的期待中诞生了,这是我国第一所以“青年”命名的学院。此后,团校负责团干部培训,青年学院负责把广大青年组织起来学习职业技能,提高学历水平,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各有侧重。它开创了团校教育的一种崭新模式,令全国团校系统刮目相看。

学校没有学历教育资质,我们选择通过整合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为深圳所用。当年的秋天,我带上公章飞赴上海交大商谈并签订了与上海交大联合培养MBA的协议。1994年,经教育部批准上海交大与我们合作的教学点与全国同步招收了首届MBA硕士生;尔后又先后招收EMBA硕士生;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生。我们还与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高校联合招收多个专业的研究生。二十年间仅硕士、博士生的培养就达到2000多人,为深圳建设输送了大批高端专门人才,他们中大多数人在深圳各行各业中发挥了中坚骨干作用。

团校全新的办学模式,受到团中央的高度重视,团中央在深圳市团校基础上建立“全国团干部深圳培训基地”,面向全国培养各级团的干部。2004年团中央第一书记周强到学校指导工作时作了:“立足深圳,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题字。并委托深圳青年学院先后举办了四期“越南青年干部高级研修班”,越南地市以上团委书记大多接受过我们的培训,他们中有多人现在担任了越南省部级领导干部。

(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周强题字)

我感念共青团的组织为我提供了最能为青年成才服务的职业,让我先后担任两所团校的校长长达28年,让我最为直接的为广大青年成长服务。退休了,我祝愿团的组织永远是青年人的精神家园,团的教育阵地永远为青年成才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快问快答

1、你认为深圳对于年轻人最大的吸引力?

深圳充满活力,人口结构五湖四海,多元文化相互融合。

2、请为深圳的城市属性贴一个标签?

开拓创新团结奉献。

3、深圳青年多元多样,用一个关键词形容自己?

创新为体,书法怡情。

4、重新可以尝试一项职业,你会选择做些什么,为什么?

作为一名书法家,继续到世界各地讲学,传播中国文化。

5、在拼搏的同时,现代年轻人普遍存在焦虑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缓解焦虑?

培养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6、请为深圳青年工作发展提一点建议?

组织有益于年轻人成长的活动,以大家乐为例,让远离家乡的年轻人有交流的空间。呼吁政府多盖一些廉租房,让年轻人安居乐业。

策划 郭芷言

记者 黄子芸

编辑 梁晶晶

审核 盛佳婉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黄子芸)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