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最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我国小学科学课程开设的起始年级由三年级调整为一年级,且被列入“基础课程”。即,从今秋新学年开始,深圳市小学一年级将开设科学课。
那么,新版小一《科学》教材是什么样子?我市小学是否已经准备好了呢?读特君在开学前夕走访了我市部分校园。
小学一年级《科学》课本
基础课程:科学和语文数学同等重要
30日,读特君在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文华学校看到,每周一节科学课已写入小一课表。崭新的一年级《科学》教材上册封面上,绿色背景下,一支蒲公英正振翅欲飞,预示着科学的种子将要播向孩子们的心田。翻开教材,涵盖“植物”和“比较与测量”两大模块内容,每一模块后设有“科学阅读”。
“该教材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目前全国60%以上的地区均使用该本教材,其中就包括我市小学一年级。”深圳市小学科学教研员童海云老师是该本教材的主要编写者之一。他表示,科学在孩子的终身学习和整个学习生涯中起着奠基作用。将“科学”列为基础课程,意味着国家对科学教育的重视程度,已经上升到语文、数学的同等重要地位。
童海云介绍,该教材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强调科学知识、探究能力的“双螺旋上升”,在科学学习的社会性角度上实现突破。教材阐述了科学与社会、与技术之间的关系,让孩子们在学习与探究中认识自然,了解科学家研究的基本方式和方法,传递出“测量标准的建立是社会化的过程”这一概念。另外一个特征,是教会学生科学研究的基本范式,从发现问题、寻找资源并探究解决问题、参与群体的社会化讨论并将个体知识上升为科学知识的论证,到将知识转化为应用与实践——通过长时间学习后,让孩子意识到要成为科学家,要首先了解他,掌握科学家所应用的研究方法。
南山区科学教研员、教科版科学教材培训专家组成员安之林老师介绍,按照新课标,小学科学课内容有四大领域: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并按照学生认知水平划分到不同学段。一二年级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探究身边的植物、动物、天气、磁铁玩具等,通过体验,让孩子自然而然地满足好奇心,回答“是什么?”“会变成什么样子?”等问题,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如“哪些是植物?塑料花是植物吗?”等问题也会形成科学概念。从而,指引学生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在活动探究中潜移默化地对自然世界的抽象概念形成丰富的感性经验。
据悉,继上学期我市各区的新课标培训后,开学后,针对全市科学教师,围绕一年级《科学》教材的系统培训将全面启动。
麒麟小学科创社团活动
低龄课堂:老师迎来教学和数量新挑战
南外少年创新院负责人、科学教师熊诗莹主动请缨担任一年级科学老师,他笑称,自己在二十多年前教过一年级自然,这次是回归、更是挑战。熊老师坦言,低龄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重在认知方法和认知手段,从教材开始就出现了科学家考察大猩猩的案例,传递的是科学素养的教育生态。因此,科学老师对低龄儿童的心理认知和学习行为特征了解不足,新教材、新学生需要花更多时间与精力介入学习活动,都是未来一年中的巨大挑战。
正如童海云给全市科学教师的建议,首先,要接受孩子,给低龄儿童更大的空间,体现个性化探究思路;其次,遵循科学方法,理解、分析和实践的研究模式也应该变成老师的自觉行为,科学老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定位不是权威也不是知识,而是“科学”的代表,要将基础知识、基础方法、基本态度、基本思想和观念,形成孩子身上的基本科学素养。
读特君在龙华区上芬小学看到,该校小一科学课为每周两节连上。科学老师邓嘉莉介绍,三至六年级科学课仍保持原有一周两节课的频率,为了保证一年级科学课正常开展,解决科学教师紧张问题,龙华区教育局统一分配老师走校送课。“科学是通识教育,譬如‘初七八的月亮是哪边亮?’很多人不懂,但是上过科学课的孩子们就会知道,‘上半月,亮面在右;下半月,亮面在左’的规律。孩子们学习科学、增强动手能力,有助于发现身边事物的科学性,增加探知欲和想象力,更能掌握生活常识,激发出更大的创造力。”
在中科先进院实验学校,医工所神经工程研究中心的王充博士给一年级的孩子讲《神奇的声音》。
深圳经验:全市科学教育抢跑新课标
“为孩子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奠基,符合我市的双创精神。”龙岗区平安里学校科研与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何跃华介绍,此前,一二年级虽没有科学课,但却可以通过科学选修课的方式,参与该校机器人、创客等10门课程的学习。
作为“创客”一词的诞生地,深圳的科学教育始终处于重要位置,从未让一二年级留白。深圳2014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指导意见》也有提出,推进课堂教学模式多样化,提倡基于动手探究的教学模式,并建议“小学阶段完成10个探究性课题……”此外,深圳中考今年首推实验操作考核,成绩计入学生综合素养评定,3年之后或增加生物实验操作考核,逐步加大实验操作考核在中考中的比重。
深圳实验学校小学部是深圳市首批中小学生创客实践室,该校小学部在数年前就已经在小学一二年级开设每周两节科学课;从建校伊始,中科先进院实验学校一二年级孩子的科学课堂,甚至请来了教授、博导轮流上阵;麒麟小学的亲子科学教育,激活家长能动力,游戏科学活动更成为每年科技节备受孩子们欢迎的项目……
而在深圳市区两级教育层面,科学教育一直被列为重点。全市各校的科技节、四点半课程、选修课上,小学低年级学生始终拥有自由的科学教育权力。例如,安之林老师介绍,2001年课改之初,南山区围绕教育部“做中学”教育实验区,就同步启动一二年级的科学实践活动;近年来,南山少年创新院更是成为中小学生全员参与的少年科学园地。
编辑 陈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