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深圳造梦记:手握108项国家专利!从维修工到硬核“工人院士”
读特融媒实验室
2022-05-06 16:39

奋斗者,正青春!

在深圳这座造梦之城

不燃怎么YOUNG?!

这里有用创造力改变世界的科创大神

有用互联网+助力乡村振兴的政务专家

还有专利拿到手软的行业先锋……

他们的面孔够YOUNG

他们的灵魂够不一YOUNG

榜YOUNG 2022造梦季 青年节前夕高能来袭

别眨眼!

每见王建涛,必出新创造。

4月底,王建涛和团队出发前往成都,验收由他在2018年发起的“核电发电机检修与试验智能机器人”科研项目成果。据王建涛介绍,该机器人将于今年正式应用,应用成功后,又将消除核电行业中一项超高风险作业,减少上千人工日投入,其中的定子槽楔松动处理等6项功能更将填补国际空白。

这不是王建涛的第一项发明,在他坚守核电一线的26年间,技术革新超200项,其中,获得国家专利108项,申请国际专利3项,发明的设备已销售320多万元,累计创造效益上亿元。

农村小伙海外交流

发出中国硬“核”声音

王建涛出生于河南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家中三子,他排行老大,父母艰难谋生供三兄妹读书。“早毕业,早就业,减轻家里负担。”这是当时成绩优异的王建涛,仍选择就读中专的一份懂事和早熟。

1996年,大亚湾核电站到王建涛学校招人,他以全年级排名前三的专业成绩,成为整个专业唯一一位被录用者。

“全国最大的火电机组那时候是60万千瓦,大亚湾核电站的发电机竟能达到100万千瓦,简直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在了解到大亚湾核电站的基本情况时,王建涛不由得瞪大了眼睛。

就这样,抱着“想亲眼看一看100万千瓦发电机长什么样”的好奇与憧憬,刚满18岁的他,坐上了开往深圳的火车。


王建涛刚来深圳时

那时,这个农村来的小伙子也不会想到,自己将来会有一天站在国际舞台上,代表核电发电机行业发出中国声音。

大亚湾核电站是中国大陆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也是中国大陆首座使用国外技术和资金建设的核电站。刚进核电站时,因为面对的大部分是进口发电机,王建涛需要一边对照说明,一边执行检修,有时也需要去查阅英文原版资料。

看不懂专业名词,与外籍专家“鸡同鸭讲”……为避免这些尴尬情况,每天下班后王建涛都会去参加核电站开设的英语培训班,风雨无阻学了3年。

技术与外语能力“两条腿”快步走的王建涛,在入行第6年后迎来第一次职业“大考”。

2002年,凭借出众的专业技术能力,王建涛到国外参加核燃料系统设计审查工作,活动结束后,同他分到一组的外国同行对他的表现赞不绝口,“这是我第一次出国,在专业沟通上竟然毫无障碍,我觉得很自豪!”王建涛回忆。

敢想敢干

维修工变“发明王”

21世纪初,中国核电商业运行刚刚起步,与国际水平尚有差距。王建涛国际交流结束后,继续回到专业路上奋力赶追。

2006年,他转到发电机维修工岗位,最重要工作环节就是大修,核电机组在运转一个燃料循环后,将停机替换上新的燃料组件,王建涛他们则要趁着换料停机的时间,对整个发电机内部进行全面检修,以保证下一次投入使用的安全稳定。

当时,王建涛和部分同事负责吹干发电机定子线棒中的积存水,定子线棒内部结构像蜘蛛网一样错综复杂,他们要使用气管将其进行吹扫干净,即使轮休倒班,手脚不停,也至少需要十天半月,工作紧迫且复杂。


王建涛紧张工作中

干了一周后,王建涛开始琢磨,“如果有一个机器能自动运转,让大家不要这么辛苦就好了。”

在某天下班回去后,他画好大致形状,第二天上班前请管道工切割成形,这就是王建涛发明的第一代“全自动快速吹扫装置”。

经过几次完善,该机器被正式投入使用。当机器干活后,王建涛他们只需留一人在旁边“监工”,其他人就可以休息。2017年,王建涛的“全自动快速吹扫装置”迭代至第五代,为全自动化整装机器,按下启动键,就可以等待其自动吹干。

国内最大发电机制造厂东方电机老总工来大亚湾交流工作时,评价王建涛的发明称:“我只在美国和日本看过,没想到咱们国家也能发明出来,而且更安全!”经中国核能行业协会鉴定,该发明填补了国内空白。

在人生第一个发明受到同行们的肯定后,王建涛大受鼓舞,又转头啃上了“硬骨头”。

发电机每隔5年左右,要进行一次抽转子解体大修。抽转子是发电机检修中,风险最高、工期最长、投入人力最多的工作。

“有一种特殊的发电机检修小型机器人,国内还没有。美国、德国早就有成熟产品。但作为核心技术,他们只提供租赁,不对外销售,租一次要大几十万,还不保证能修好。”放眼国际,王建涛暗暗决定,要发明出中国自己的机器人,这就是“核电发电机检修与试验智能机器人”最初诞生的契机。

“大修将进入‘微创时代’,这绝对是划时代的发明!”提到刚刚验收的“核能发电机检修与试验智能机器人”,王建涛解释着其意义所在,兴奋不已。

创新成“硬通货”

深圳是最好试验场

如果说创新是王建涛从核电维修工一路逆袭的“硬通货”,那深圳一定是他最好的试验场。

“不管你是管理型人才还是专业型人才,只要你愿意创新,敢于突破,深圳一定给你机会。”王建涛说。

2017年,以王建涛命名的“深圳市王建涛核电设备维修技能大师工作室”获批成立,他作为领办人,负责培养发电机检修未来的工匠人才,也是当时深圳最年轻的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

在深圳这片创新沃土上,王建涛交出了优异成绩单:2017年以前,王建涛的专利、科研量年均一两件,有时为零,2017年以后,专利年均30件,科研年均10件。

接下来就是大家看到的,在2020年深圳人才日举办的首届“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现场,王建涛站在台上,面对着现场300余名各行各业精英和线上数万观众,这个昔日的核电维修工,用自己的经历生动讲述了“只要有想法,沉得住气,来深圳的每个人都有成才机会”的故事,收获台下掌声不断。

王建涛(右一)

细数王建涛核电生涯26年来的荣耀时刻鹏城工匠、十大深圳好青年、全国技术能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南粤技术能手、中国电力优秀青年工程师......

2021年,在第十五届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上,王建涛更是荣获我国技能人才领域最高的政府奖项——“中华技能大奖”,成为全深圳到目前为止第二位获此殊荣的高技能人才,获奖者素来也被誉为“工人院士”。

王建涛说,自己的每一个奖项,都体现着国家和深圳对创新人才的重视。

如今,王建涛依然始终奔忙,在验收完“核能发电机检修与试验智能机器人”后,他要在5月4号去福建做相关准备工作,以保证该机器能在5月下旬正式应用于核电机组。

从中专生到清华在读博士,从技术员一路逆袭成“工人院士”……王建涛的故事,就像深圳这座城市一样,创新不止,奇迹必定发生。

出品人 | 陈寅

总策划 | 丁时照

总监制 | 蓝岸

监  制 | 陈建中

策  划 | 甘霖 刘思敏 徐雅乔 赵偲容

撰  稿 | 吴徐美

视  频 | 魏丹 孙钰胜(部分视频素材由中广核集团提供)

海  报 | 林嘉嘉 林安迪

(作者:读特融媒实验室)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