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损失118万只差一步!警方赶到时,她正准备将钱转入“安全账户”

深圳特区报记者 戚金城 通讯员 向佳佳 文/图
2022-04-26 15:04
摘要

近日,光明警方成功拦截一起冒充公检法诈骗,及时避免了群众财产损失。

劝在被骗的路上、阻在成案之前。为从源头预防电信网络诈骗,光明警方以“ 打防并举、防范为先”为工作原则,建立快速高效的预警工作机制。近日,光明警方成功拦截一起冒充公检法诈骗,及时避免了群众财产损失。

惊险!卡内118万,差点落入骗子手中

4月20日对市民黎女士来说是一个充满惊险的日子。黎女士接到一个自称是通信管理局的工作人员打来电话,说她名下的一张手机卡涉嫌犯罪,要配合调查。

“怎么可能,我每天踏踏实实生活、工作,怎么可能干违法的事情。”一开始黎女士并不相信对方的话,并坚定地反驳了对方。可是,当对方准确地报出黎女士的身份证号码时,黎女士心里咯噔了一下,开始动摇。黎女士想,或许自己应该了解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万一中间是有什么误会呢。

之后,对方将电话转接到“公安局”。视频中,“民警”向黎女士出示了一份具有黎女士身份信息的“通缉令”和一份“犯罪证明”。黎女士仔仔细细地看了好几遍,没错,是自己的身份信息!从天而降的“犯罪”让黎女士只觉得眼前一黑,迫不及待地想要洗清“嫌疑”,证明自己的清白。

由于黎女士的手机不能成功下载“民警”所说的屏幕共享软件,“民警”说这样会影响调查结果,几番套路下来,李女士已经对对方深信不疑,于是立即前往附近的商店买了一台新手机。随后,黎女士按照“民警”的指示下载了一款名叫“zoom”的视频软件,并开启屏幕共享。期间,黎女士按“民警”的要求设置呼叫转移,并开车不停地在周边兜圈子。民警赶到时,李女士正准备将银行卡内的118万存款转入对方提供的“安全账户”。

赢了!紧要关头,真警察按下诈骗“暂停键”

光明公安分局反诈中心接到关于黎女士的预警劝阻指令后立即联系黎女士,但她电话一直占线。

拦截诈骗,必须要分秒必争!反诈中心迅速反应,依托市局、分局、派出所三级预警机制,高效联动,合成作战,经过多方共同努力,接到预警信息十分钟后,光明派出所警力终于在光明街道光侨路附近找到黎女士,但此时黎女士显得非常抗拒,坚信电话那头才是“真警察”,反诈中心民警董文涛闻讯立即赶赴现场。

“对方是不是说你涉嫌违法,让你配合调查?”

“对方是不是让你严格保密,且不断变换位置?”

“对方是不是让你将钱暂存入‘安全账户’?”

董文涛直截了当地询问让还沉浸在“配合调查”中的黎女士有些不知所措。董文涛继续向黎女士解释道:“对方说你涉嫌违法,让你配合调查是利用了你的恐慌心理,诱骗你入局;让你严格保密,不断变换位置,是为了切断你与亲友的联系,让你的亲友和警方都找不到你,一旦你相信了诈骗分子的话,将钱存入所谓的‘安全账户’,你卡上的存款将全部落入骗子手中。”

通过警方的耐心劝阻,黎女士终于恍然大悟。

董文涛。

牢记!公安机关不会通过社交媒体办案

董文涛表示,在冒充公检法诈骗中,诈骗分子以被害人名下的银行卡、电话、社保卡、医保卡等具有消费功能的工具被冒用,或被害人身份信息泄露,涉嫌洗钱、贩毒等犯罪为由,冒充公检法等司法机关执法人员,要求被害人将资金转入国家账户配合调查。部分案件中,诈骗分子还会向被害人展示假公检法网上发布的假通缉令等法律手续,来骗取被害人信任。

针对冒充公检法类诈骗一定牢记以下几点:

1.公安机关从来不会通过QQ、微信等社交媒体办案;

2.公安机关办案绝对不会引诱当事人避开身边亲朋好友,断绝与外界一切联系,单独至宾馆、酒店等私密空间;

3.公安机关办案从不设所谓的“安全账户”,也不会让群众将款直接打入指定账户“自证清白”。

董文涛提醒:如果您不能有效辨别,请立即拨打反诈咨询电话96110。请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并开启预警提示功能,可有效阻止诈骗电话!

(原标题《离损失118万只差一步!警方赶到时,她正准备将钱转入“安全账户”》)

编辑 编辑-黄小菊(客户端)审读 吴剑林审核 特区报-张雪松,党毅浩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戚金城 通讯员 向佳佳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