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土而出,“不确定环境的创新与增长”网络论坛在深举办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
2022-04-23 11:42

4月20日,正是谷雨生百谷,春光无限好的时节,一场主题为“不确定环境的创新与增长”网络论坛在深圳应时举办。2000多人参加了线上论坛,网络浏览量近2万次。

论坛邀请了胡梅林、刘美松、Michael周、苏昕、林咏慈、吴大星、杨扬等七位新经济的思考者与践行者,与创业者在线对话。七位嘉宾用自己亲身的实践与体会,提出了后疫情时期企业创新与发展的方法与路径,为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意义的思考。

华侨城文化集团总经理胡梅林,以小凉帽、甘坑文化古镇、二十四史书院,这三个IP项目打造的成功经验,详细阐释了IP经济的理念,他认为应该立足于传统文化,才能真正讲好中国故事,以IP经济为纽带,把中国文化与世界连接;苏昕是新能源车生态探索者,他提出了自胜型组织的概念;作为深圳的文创名片,字在文化的创始人刘美松强调用文化赋能企业创新,论述了企业家的道德与企业的责任;意大利米兰理工设计驱动创新专家Michael周,是华润集团的创新顾问,讲述了如何用社会化创新,突破中小企业边界的方法;小米创新项目开发顾问林咏慈从理论上重新诠释了创新的概念,她认为将生产要素重组,产生新的价值,这是创新的一个务实的路径;百年老字号诸老大粽子CEO吴大星阐释了品牌建设的意义。

论坛的主办方,深圳市科技文化创新产业促进会执行会长杨扬与网友们分享了共益型企业的价值观,对创新企业的相互连接、共益共生共荣、打造产业融合的生态平台做了阐释,指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企业,一定是以长期价值主义为出发点,不仅为股东利益服务,同时还能兼顾员工、相关合作方、社会与环境的共益型企业。当她谈到如何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时,引起了强烈的共鸣。科技创新离不开文化赋能,创新在本质上依然是文化创新,是人的思维方式的创新,而这一切都建立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上。创新不是一句空话,不是脑子一灵光,一个点子冒出来的就能叫创新,创新其实是厚积薄发的结果。

线上线下同声共气、精神振奋。创新是深圳的城市名片,也是深圳走向世界的品牌。无论疫情多么严峻,市场环境如何不确定,深圳的企业家,血管里依然流动着拓荒牛的顽强,为了脚下这片热土,在艰难中依然深情努力,用行动描画深圳的故事。总有一条路可以通向成功,总有一片天空可以容纳我们奋飞,只要方向对了,剩下的事情就是力行到底。七位嘉宾行业不同、演讲所选取的案例不同,但他们传达出了一个共同的价值观,讲述了企业创新与发展的根本道理,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修正自己,顺应潮流,与时偕行。

创新无疆,经过多年的努力发展,深圳已然成为新时代创新精神的重要基地。本次论坛,敲响了后疫情时期企业发展的鼓声,这个春天播种的理想,已经破土而出,必然成就秋天的大丰收。愿创新的火种,继续闪耀在深圳,点燃大湾区,红遍中国。

论坛由深圳市科技文化创新产业促进会、中传华夏国际文旅发展集团、文旅中国广东融媒体中心、华侨城文化集团二十四史书院、璇子IP创业营等单位联合主办,论坛由资深IP赋能专家、商业创新顾问璇子和跨领域创业、财富管理专家赛美共同主持,直播从中午十一点到晚上十一点,连续十二个小时,七位嘉宾,作为行业精英,与两位同样是专家的主持人,开展了一场思想的碰撞,令广大网友耳目一新,成就了这个春天的第一场新经济的盛宴,为后疫情时期,企业重整旗鼓,描绘了一条可以突破困境的创新之路,堪称是不确定环境的一场促进企业发展的及时雨。

(原标题《文化赋能创新 破土而出,“不确定环境的创新与增长”网络论坛在深举办》)

编辑 编辑-黄小菊(客户端)审读 刘春生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