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河共建 圳在帮扶 | 乡村振兴好帮手,不负春光好采茶

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海峰 通讯员 李红淼 罗诚 桑晓/文图频
2022-04-21 22:49
摘要

深圳驻龙川县麻布岗镇帮扶工作队与驻佗城镇帮扶工作队,把党建活动搬到的茶山上,体验劳动的艰辛,也验收帮扶的成果。

“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明代茶人许次纾在《茶疏》一书中说,谷雨时节正好采茶。连日来,深圳驻龙川县麻布岗镇帮扶工作队与驻佗城镇帮扶工作队,把党建活动搬到茶山上,队员们与当地茶农一起上山采茶,体验劳动的艰辛,也验收帮扶的成果。据介绍,多年来,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按照“政府引导、企业组织、市场运作、村民参与、技术支撑、法治保障” 的原则,通过制定茶产业标准,培植茶产品品牌,推动一大批龙头企业做强做大等方式,力促茶产业成为推动河源乡村振兴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基地+深加工+销售”模式种茶

老古塘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地处因产茶而闻名的龙川县麻布岗镇上溪村,茶园海拔在1000米以上,与龙川县第二高山野猪嶂(海拔1396米)相接,自然生态条件优越,气候温和,空气清新,雨量充沛。2012年,该村成立了龙川县老古塘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商标“老古塘”,主要生产绿茶、红茶、白茶。

2018年,在上溪村原对口帮扶单位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的积极推动下,合作社主动对接国家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政策,与麻布岗镇政府签订精准扶贫合作协议,按照“基地+深加工+销售”模式,按有机生态茶园标准建设种植基地,积极带动周边4个行政村、110户、共计411名贫困村民脱贫,当年即实现为村民增收约18万元。

记者到访时,正值谷雨前后,老古塘上千亩茶园里景色怡人 茶叶飘香,处处生机盎然,麻布岗和佗城驻镇帮扶工作队队员穿梭于一簇簇茶树之间采撷嫩芽,与茶园工人一起组成了一幅繁忙热闹的“采茶春景图”。 茶园负责人介绍称,除帮扶队员外,在这里采茶的都是附近的村民,每人每天可以采摘约2斤茶叶,每天可以收获工资100多元,一个采茶季,可实现家庭增收3000多元。今年整个茶园预计可出产优质春茶3000斤以上,茶叶品种包括有绿茶、白茶和红茶。

另据介绍,为促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步伐,麻布岗镇拟将茶叶产业作为主打产业之一,计划对全镇茶叶种植项目进行整合,统一制定出品标准及包装,制定相对合理的指导价格,以提升项目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驻麻布岗镇帮扶工作队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与镇政府、当地茶企以及兄弟工作队的沟通联系,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全力支持配合麻布岗镇打造茶叶品牌,助力当地乡村特色产业发展。

紫鹃茶带动茶农年均增收万元以上

在东源县涧头镇,记者发现,有一款紫色的茶叶与众不同,不仅茶树芽叶呈紫色,且芽、叶、茎都是紫色,泡出的茶汤也呈微微的紫色,口味甘醇。河源市石坪顶茶业公司董事长童广清称,此茶名紫鹃茶,原系武夷山物种,曾为皇家贡品,童氏祖先发现这一茶种,将其引进河源涧头种植,如今,紫鹃茶因为其特有的花青素含量倍受养生市场追捧,50克一包的紫娟茶能卖到180元,真正成为河源乡村振兴路上的好帮手。

据介绍,在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的支持下,成立于2003年的河源市石坪顶茶业公司,如今已是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广东省扶贫农业龙头企业,形成以公司+基地+农户+脱贫户+科技的发展模式,带动和帮助农民发展茶叶产业,并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格局。

到目前为止,该公司建设的石坪顶茶叶生产基地以及带动农户建成茶园8000多亩,主要分布在东源的石下、新中、大往等地(其中公司茶园800多亩),茶叶年产量达360多吨,产值达 1.8 亿元左右,解决下岗人员就业500多人,每年带动茶农人均增收10000元以上。同时辐射带动连平县300多户农民种植茶叶6000多亩。与此同时,该公司还大力发展茶业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公司建设了茶叶加工厂,建有绿茶、红茶和茶片加工生产线各一条,茶叶加工厂厂房2栋,占地2000多平方米;生活区2栋,占地面积600平方米。

截至记者发稿时止,石坪顶童广清茶园今年制成新茶近4000斤,其中紫色茶叶约1500斤。

“紫金蝉茶”亦是对口帮扶的重要成果

与东源的紫鹃茶相媲美的,还有紫金蝉茶。紫金蝉茶,是指采摘被小绿叶蝉叮咬过的茶青,根据虫咬程度,制成乌龙茶、红茶和绿茶。其制成的乌龙茶汤色橙红透亮,红茶明澈艳丽,绿茶清澈明黄,均带有特殊的浓郁蜜香。如今,紫金蝉茶已位列广东三大名茶,紫金县也成为中国茶业百强县。紫金蝉茶的成功,同样是深圳帮扶的成果、更是乡村振兴结出的硕果。

近年来,深圳主要从推动河源茶产业的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着手,进行帮扶。深圳市龙华区对口帮扶紫金指挥部协同紫金县委县政府出台了《紫金县加快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制定了茶产业技术标准和质量安全标准,推广“统一种植品种、统一种植规划、统一回收茶叶、统一加工包装、统一商标品牌、统一产品销售”模式。

类似于东源的石坪顶茶业,深河指挥部在紫金也推动紫金斗记、龙王绿、金丰号茶业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双轮驱动”的模式得到市场的充分认可。

据介绍,近三年来,全县累计投入茶叶专项扶持资金1.25亿元(其中龙华区帮扶资金5000万元),用于奖补良种推广(种植5亩以上每亩奖补1000元)、标准茶园建设、生产设备升级改造等;随着深圳对口帮扶紫金力度的加强,紫金县茶叶种植面积也越来越大,仅去年一年就新增茶叶种植面积1万亩,综合产值12亿元。目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共有6万亩。茶业经营主体由2017年182家,增加到2075家,其中,茶叶龙头企业27家(省级5家)、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269家(国家级4家、省级7家)。

迄今,紫金蝉茶品牌价值达34.8亿元。在2020中国(深圳)秋季国际茶业博览会上,“紫金蝉茶”荣获大湾区最受消费者喜爱的茶叶区域公共品牌。紫金蝉茶作为“品牌帮扶”成功案例,是脱贫攻坚的富民产业,更是当前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紫金蝉茶”也成为广东省脱贫攻坚战中以品牌扶贫的方式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实现全面脱贫的标杆项目。

(原标题《深河共建 圳在帮扶 | 乡村振兴好帮手,不负春光好采茶》)

编辑 特区报-连博审读 刘春生审核 党毅浩,编辑-关越(客户端)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海峰 通讯员 李红淼 罗诚 桑晓/文图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