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16所民校官宣转公!佛山民校大变局,释放了什么信号?
佛山日报 邹婷婷 吕润致 高慧超 符诗贺
2022-04-21 09:09


视频/佛山日报记者吕润致、高慧超制作

让教育回归教育本身,不应过度资本化。

4月6日,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局发布公告,南海实验中学(含南实本部、映月校区、灯湖校区和桂外校区)将作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而就在两个月前,佛山市教育局正式官宣,今年9月1日起,佛山市华英学校作为市直属公办初中学校办学,执行公办义务教育收费管理制度,所有在校学生不再收取学费。两大佛山第一梯队民校相继转公,在佛山教育界、家长圈引起不小波澜,也注定成为佛山义务教育领域标志性的事件。

佛山市华英学校。/网络图片

这源起于2021年7月教育部等八部委联合发布的一份文件:《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矛头直指现有的“公参民”义务教育学校,如不符合“六独立”要求,且难以整改到位的“公参民”学校,可视情况转为公办学校或终止办学。

可以预见的是,在缩减民办义务教育规模、“公参民”脱钩的政策要求下,两年过渡期后,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参民”学校都将退出历史舞台。

而在佛山,“民转公”转制大幕已拉开:包括华英、南实在内,截至目前,佛山已至少有16所民校官宣转公,10多所民校宣布更名。面对即将到来的升学季,佛山“民转公”到底怎么转?未来民校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佛山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生态是否会重新洗牌?今天,知政君与你一起关注佛山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民转公”话题。

南海实验中学第六届中国诗词大会。/学校网站


佛山“民转公”进展如何?

——近30所民校宣布转公或更名


顺德区是佛山此轮“民转公”动作最早的区域之一。早在今年1月,顺德容桂实验学校便率先官宣将于今年9月正式转公,从2月起,该校已由容桂街道教育办公室直接管理。而今年以来,顺德京师励耘实验学校以及在建的三龙湾潭村学校(暂定名)、华东师范大学附属顺德美的学校(暂定名)、杏坛实验学校等多所顺德“国有民办”学校,已纷纷明确拟转公。

顺德区京师励耘实验学校。/学校网站

作为佛山民校的第一梯队,华英、南实的转公引起更多关注。根据公告,从2022年秋季学期起,佛山市华英学校、南海实验中学执行公办义务教育收费管理制度,所有在校学生不再收取学费。学校办学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其中,华英学校作为市直属公办学校,其招生服务片区范围按照“面向禅城、兼顾全市”的原则分比例划定。而南海实验中学的招生基调则是“面向桂城,兼顾全区”,利好桂城户籍生和南海户籍生。

而针对家长普遍关心的“民转公”后教学质量问题,市教育局答复称,为确保华英学校教师队伍稳定,市教育局已向编制部门申请按照学校的办学规模核定教师编制,并保障教师待遇,充分发挥市直属学校示范引领和品牌辐射作用。

桂城街道相关负责人也对南海实验中学未来的持续优质发展作出承诺,称将会加强对南海实验中学的支持,确保学校在转型中实现五个稳定,即师资稳定,学生稳定,社会(家长)稳定,品牌稳定,质量稳定,继续擦亮南实品牌,贡献桂城经验和范本。

4月18日,顺德勒流街道教育办公室对育贤实验学校转公后的教师管理做了如下回应:将对“民转公”期间的老师进行政审、资审、考核后,通过的教师人员予以固化并安排工作岗位,其工资待遇与在编教师工资同工同酬标准执行。同时,“民转公”后的教师队伍管理,将严格参照在编教师的常规和考评管理制度执行。

据知政君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佛山已至少有16所民校官宣转公。分别有:佛山市华英学校、南实四大校区(含南实本部、映月校区、灯湖校区和桂外校区)、佛山市实验学校、罗村实验小学、大沥实验小学、顺德京师励耘实验学校、杏坛实验学校、三龙湾潭村学校(暂定名)、华东师范大学附属顺德美的学校(暂定名)、顺德容桂实验学校、顺德勒流育贤实验学校、高明沧江中学、高明沧江小学等。

另一方面,保持民办性质的学校也开始密集改名,不再使用公办学校的名字,如广东实验中学顺德学校、广东实验中学南海学校、石门实验中学、石门实验小学、石门实验中学附属小学、石门实验中英文学校、中大附属外国语学校、中大附中三水实验学校、顺德一中实验学校、华英新城实验学校、顺德美的学校、顺德一中附属小学新德业学校等。“脱公”后,虽然原挂牌学校的公办资源将全面撤出,但部分已更名的民校也回应,更名后的学校将与以前的挂牌学校就教师培训、资源共享等方面探索新的合作模式。

三龙湾潭村学校(暂定名)设计图。/网络图片


重磅政策为何频频指向“公参民”?

——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这并不只是佛山一个城市的动作。2021年7月,教育部等八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通知》要求,公办学校单独举办、公办学校与地方政府及相关机构合作举办的义务教育学校,应办为公办学校;公办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个人合作举办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符合“六独立”要求(即独立法人资格、校园校舍及设备、专任教师队伍、财会核算、招生、毕业证发放)的,可继续举办民办学校,但应在履行财务清算等程序,并对民办学校及相关单位、企业等使用公办学校校名或校名简称进行清理后,公办学校逐步退出;经协商一致且条件成熟的,也可转为公办学校。

该政策规定的过渡期为两年。也就是说,这两年内,“公参民”学校,要么转为公办学校或终止办学,若继续为民校,须切割与公立学校在名字、教师、财务、招生、行政、办学等方面的关系。

实际上,早在去年5月,国务院发布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便对公办学校参与办学的行为进行了规范,明确实施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不得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学校,也不得转为民办学校。可以看出,不让教育成为资本运作的工具,这一改革的政策导向很明确。

公办学校以品牌输出方式参与举办民办学校,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当时国家鼓励社会力量按国家法律和政策多渠道、多形式办学的背景下,“公参民”学校由于高度依赖学费收入,缓解了政府财政教育经费的压力,为家长提供了多元选择,同时又发挥了“鲶鱼效应”,给公办学校和纯民办学校带来了竞争压力,因此获得了长期的发展。

但随着“公参民”学校的“蓬勃发展”,这一模式在实践中也暴露了很多问题。在介绍《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时,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它稀释了公办学校本身的品牌资源,加剧教育焦虑,由此衍生出社会问题;另一方面,公办学校参与举办的民办学校,利用公办学校的优质品牌,采用民办学校的收费机制,对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都造成了不公平竞争,扰乱了教育秩序。

所谓衍生出的“社会问题”,多年来佛山公众已经感同身受。尤其是民办学校提前招生、面谈测试招生、跨区域招生“掐尖”优质生源等办学行为,让民校一度有很大的“竞争优势”,一度出现“民强公弱”的局势,并带动整个地区的择校热,加重家长的教育焦虑,不利于推进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必须坚守公益性和公平性,这是教育界人士公认的原则。“义务教育本来就是基础性教育,是由国家财政所负担的,但目前公参民的热度,使得很多家庭出现了经济负担。”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民办学校在很长时间内确实解决了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此次公参民的全部退出,意味着未来国家对公办学校会有较大的投入,以解决教育资源的需求,是促进学校教育形成良性秩序、营造良好教育生态的一个强烈信号。

南海区大沥实验小学科技节。/学校网站


民办学校还“香”吗?

——提升质量打造特色是关键


家长和公众关心的问题很实际:今后还应选择民办学校就读吗?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看清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未来发展趋势。

自教育部等八部委的《通知》发布以来,江苏、湖南、四川等省纷纷公布了“规范民办”文件细则,大致透露三个信息:不再审批新民校(含新校区);不得同意已有民校扩大办学规模;压减民校在校生占比,省域范围控制在5%以下,县域范围控制在15%以下。此外,深圳更明确提出,到2025年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数量将从目前占比33.6%下降至15%左右。

佛山义务教育民校学生占比几何?2020年,佛山义务教育在校生884,115 人,其中公办义务教育在校生占比近76%,民办占比约24%。根据日前获批的《佛山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主要指标》,接下来,佛山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在校生占比(含购买民办学校学位)要达到95%,若以此为参考,佛山还有很大压减空间。

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有些“公参民”或者“名校办民校”,存在不同程度的“挂牌收费”或者其他变相取得办学收益的操作。不过随着“公参民”竞争对手的减少,有实力的纯民办学校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毕竟,公办义务教育无法满足多元化需求,而办学特色鲜明或办学实力雄厚的一批民办学校将有机会脱颖而出。

未来民校或会有三大发展趋势。一是数量上,民校总体规模和数量会缩小;二是质量上,在此次政策的优胜劣汰之下,部分民校质量会有一定程度提升;三是定位上,民校将从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变成教育发展的有益补充。传统优质民办学校面临加强内功、打造特色的挑战,未来须靠质量和特色吸引一些家庭放弃免费公办教育前来就读。这也意味着,未来能生存的民校有两种,一种是高质量的普通教育,另一种是个性突出、特色鲜明的特色教育。

有已更名的佛山民校负责人表示,虽然不再挂公办招牌,但学校多年来积淀下来的学校文化和培养出来的教学团队,仍然是学校未来发展的引擎驱动力,这对于已经发展了一段时间的民校影响不大。但部分民校面临的问题是,公校派驻的校长和师资要撤出,但自己还没培养好替补队员和接班人,还没形成自主管理力量,相对而言就会受到较大影响。

大浪淘沙,沉者为金。对于民校来说,在国家大力规范、减少民办学校规模的背景下,必须抓紧“窗口期”,合规办学,承接教育细分需求,奋发图强打造教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教育市场的有力补充。

而公办学校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资源、教育实践等方面的体制优势下,也将随着这波民校变局迎来新机遇。如能抓住生源均衡的机遇,明确办学思想和办学特色,提高教育培养能力,未来,一批曾经的“普通公办学校”将有望实现跃升。今后,民校要独立发展,重点在于打造区别于公办学校的教学特色。

面对公办学校与民校的变局,家长们要更加清楚,想给孩子怎样的教育,从而选择公校还是民校。

南海外国语学校开放日活动。/佛山日报记者符诗贺摄


教育发展方向在哪?

——核心在于教育资源的优质化、均衡化


实际上,自2018年针对民办义务教育的监管就已趋于严格。2019年“公民同招”政策出台,终结了部分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提前“掐尖”招生的传统做法。民校生源结构改变,不再是整齐、优秀的“一把葱”。这意味着,在“公民同招”时代,有存在价值的民办学校的优势,不再是生源优势,而是办学质量优势,这是民校应该形成的教育观念,也就是说,要从选好生源,到向教好所有学生转变。

而今年以来,一大批“公参民”学校转公,核心还是推动优质教育的均衡发展,从而推动教育公平,减轻家长负担,减少教育焦虑。

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更优质、更广泛的教育公平成为方向。全面化解教育焦虑,本质还在于推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化、优质化,这才是核心。孩子能够就读“家门口的好学校”,才能让家长省心、孩子不折腾。为此,在《佛山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中,佛山提出,“十四五”期间将着重推动教育“双减”改革、民办教育规范发展改革和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和群体教育发展差距;构建佛山“五好”教育新形态(每个家门口都有好学校、每所学校都有好校长、每位学生都有好教师、全市教育拥有好生态、每个孩子都有好未来)。

高明区沧江中学课堂。/佛山日报记者吕润致摄

《规划》还明确,为提升各级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协调水平,佛山将坚持扶弱扶小扶新,建立顺德结对高明、南海结对三水的教育帮扶机制,市教育局与高明区、三水区人民政府共同推动区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协作机制。

师资是撬动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分布最重要的要素。佛山提出,将推动市域优秀校长教师交流,建立全市中小学优秀校长、教师与相对薄弱中小学的校长、教师间的双向交流机制。建设跨区域教育共同体,推动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向农村、新开发区以及相对薄弱学校倾斜、延伸。

当然,佛山在“下猛药”规范“公参民”的同时,也要重视合理安置“公参民”学校教师,做好教师编制、教师福利保障的衔接和管理。公平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这需要政府部门改革创新,也需要社会各方的协同努力。毋庸置疑的是,民转公是大势所趋,也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但与教育改革的目标相比较,却是长痛不如短痛。我们也相信,政府大刀阔斧的变革,正在为我们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的教育环境。

知政主笔/邹婷婷

知政编辑/吕润致

编辑 特区报-王子烨审读 刘春生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新闻网-曹亮
(作者:邹婷婷 吕润致 高慧超 符诗贺)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