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讨论·深调研 | 建设“四力”卓著先行示范法院,南山法院怎么做?

深圳特区报记者 田语壮 通讯员 王诗溢
2022-04-20 15:00
摘要

落实法官助理权责清单和绩效考核,强化法官助理辅助审判、辅助法官的职责

南山法院“先行示范 行在南山”大讨论活动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各部门围绕“建设‘四力’卓著先行示范法院,我要干点啥?”这一主题,结合市中级人民法院下达的35项集中攻坚目标,聚焦南山法院打造“受人尊敬的幸福法院”愿景展开了热烈讨论。干警们立足工作实际,积极建言献策。

本期,记者带领大家走进南山法院各人民法庭和执行局,一起感受审执一线干警们的所感所悟、聆听他们的所思所想。

西丽法庭:打造一流家事审判专业法庭

多措并举提高审判质效。强化审判流程管理,建立集约化排期送达模式,强化对延扣审限的监督,缩短审判周期。进一步强化长期未结案件管理,落实预警制度,定期梳理研讨。开好专业法官会议,总结类案裁判要旨,统一裁判标准。贯彻全流程调解理念,建立调解全流程覆盖新模式。加强对调解员的培训,“菜单式”设置个性化培训内容,由资深法官讲授法律和调解技巧。

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畅通法官联系渠道,建立法官工作站,完善常态化巡回联络机制。定期开展巡回审判,组织开展普法宣传,提高社区群众的法治意识。加强与区妇联的沟通联动,共建家事多元解纷机制。推进诉调对接西丽分中心建设,为基层解纷工作提供专业法律指导,引导社区群众通过非诉讼方式解决矛盾纠纷。

加强法官助理队伍建设。建立“传帮带”制度,由经验丰富的法官助理担任助理组长。编写《法官助理工作指引》,便于新入职法官助理尽快适应工作。落实法官助理权责清单和绩效考核,强化法官助理辅助审判、辅助法官的职责。搭建法官助理学习交流平台,打造理论研讨和案件交流中心,提升法官助理专业化水平。

培育精品案例和典型案例。开展审判调研,总结审判经验,加强案件研判,参与案件质量评查,选树精品案例。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积极主动做好家事审判宣传。建立家事审判专家库,树立家事审判标杆型人才,打造家事审判“金字招牌”。

沙河法庭:专业化审判推动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

抓好党建队建,建设过硬审判队伍。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多形式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设置党员活动室,打造“党员讲堂”,定期开展“周五学习日”等活动,设置“党员先锋岗”“党员标兵榜”。抓好新入职人员培训,以老带新开展“一对一导师制”。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如期完成司法作风突出问题集中整治,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认同感。

抓好审判管理,全面提升审判质效。积极参与、协助推进无纸化办案、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改革工作,促进办案流程再提速。进一步强化审限意识,实行案件精细化管理。做好庭前准备工作,提高当庭宣判率,缩短案件裁判周期。充分发挥专业法官会议的作用,归纳裁判要旨,统一类案裁判标准。加强调解力量,提高调解技能,提高案件的调撤率和服判息诉率。加强与兄弟庭室的交流,主动请求上级法院对口业务指导。

擦亮道交纠纷案件专业化审理品牌。抓好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件集中专业化审理工作,探索成立道交纠纷一体化处理中心(道交纠纷调解室),配齐配强特邀调解员和专职调解员,积极解决道交纠纷案件调撤率偏低,上诉率、发改率偏高等难点痛点。积极培育道交纠纷精品、典型案例,通过“两微一网”等平台做好普法和宣传工作。

持续提升诉源治理实效。依托诉调对接沙河法庭分中心,在沙河街道、南头街道设置“诉源治理非诉解纷工作中心”和“法官调解工作室”,分步骤实现非诉解纷站点覆盖到每一个街道、每一个社区。持续开展“社区微法庭”。探索建立“社区微法庭”常态化工作机制。加强多发类型化纠纷源头治理,针对高发、频发纠纷,组织法官到相关行业协会做普法宣讲,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

粤海法庭:打造高效、集约、专业化的民商事速裁中心

强谋划、创品牌。实施“速裁审判”和“粤海全域民商事优审”同步发展路径,建立“小额速裁+诉源治理+粤海民商事优审”为内容的司法服务模式。

强沟通、促支持。积极向上级部门请示汇报,争取在人财物上向人民法庭适度倾斜,推动构建区别于院部庭室的人民法庭管理机制,为人民法庭强化与街道、社区等单位沟通联动、凝聚诉源治理合力创造条件。坚持因地制宜,制定完善相关规定,抓好法庭管理工作。

强管理、提质效。向专业化审判要效率,对类型化案件实施专审,开展部门小集约送达工作,强化调研学习,全力做好送达工作。向正向激励要动能,评优评先向专业化审判团队、承担审判任务重的审判团队倾斜,进一步向诉讼案件较多的市场主体发送约定送达地址、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建议书。

强党建、创模范。推进粤海法庭党支部“标准+质量+示范”建设和司法作风“为民+务实+高效”建设,在政治建设过硬、支部坚强有力、业务工作一流、作风形象良好等方面狠下功夫,争创“五星级”党支部,争当南山法院党建品牌。

蛇口法庭:推动审判质效再上新台阶

全流程压缩审理周期。缩短案件流转时间,提高庭前工作速率,强化庭前准备工作,提高当庭宣判率。建立案件裁判预警制度,对庭审结束后超出一个月仍未裁判的案件进行定期提醒,并利用专业法官会议等制度,帮助法官及时作出裁判。

全方位降低上诉率、发改率。理清调解思路,强化对当事人的引导,提高调解成功率。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案件评析总结,避免出现类似改判情况。加强庭室内部及与二审法院间的业务交流,开拓审判思维,拓宽办案思路。牢固树立“互联网+审判”意识,充分运用大数据管理分析研判,切实降低案件发改率。

全链条提高工作效率。及时了解当事人意愿,尽力促成调解或尽快安排开庭。提高送达成功率,及时处理当事人各类申请,及时跟进审理各环节各程序处理情况,严格把握审限。

执行局:信息化、智能化打造执行“快车道”

执行事务集约高效办理。充分发挥执行集约在执行办案中的支持、保障作用,构建完善执行事务一站式工作新模式,深入推动执行诉讼服务便民化、同质化程序事务集约化、速结案件程序办理快速化。

加强部门内部交流。常态化举行办案经验交流会,加强质效突出的个人、不同团队间的交流,分享类案、难案执行经验,提升队伍综合素质。

开发信息化智能化“虚拟助理”。应用于简单文书制作、文书常规送达、系统常规操作、文书盖章等协助执行办案的同质化简单程序工作,把法官和助理从程序性工作“解放”出来,释放执结新动能。

优化办案方式方法。紧紧围绕七项执行指标深入研讨,在注重质量的同时优化方式方法。探索采用云平台承载执行办案系统,通过“云执行”,减轻异地出差对执行工作的影响,提高办案效率。

探索建立执行立案前督促履行机制与和解机制。联合审管办、立案庭、各审判业务部门建立执前督促履行、执前和解机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执前督促履行、和解的工作方法。按照能调尽调的原则,利用生效法律文书和先期财产保全的威慑作用,强化拒不履行的惩罚规定,引导当事人理性化解纠纷。

(原标题《大讨论·深调研 | 建设“四力”卓著先行示范法院,南山法院怎么做?》)

编辑 编辑-黄小菊(客户端)审读 刘春生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特区报-张雪松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田语壮 通讯员 王诗溢)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