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防为“动态清零”提供坚实基础

赵丹 赖伟军
2022-04-19 11:50
摘要

在长期探索实践的基础上,我国基层社会治理已逐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本治理格局,给“动态清零”中的基层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 提要

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是中国以最小代价取得疫情防控最大成效的制胜“法宝”,更是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生动诠释。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犹豫不动摇,是对“科学精准”的大考,更是对完整诠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大考,考验着方方面面的执行力、协同力、向心力,更考验着使命和担当。

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坚持就是胜利。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要深刻认识当前国内外疫情防控的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进一步动员起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坚持不懈,抓细抓实各项防疫工作。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

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是中国以最小代价取得疫情防控最大成效的制胜“法宝”,更是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生动诠释。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犹豫不动摇,是对“科学精准”的大考,更是对完整诠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大考,考验着方方面面的执行力、协同力、向心力,更考验着使命和担当。

基层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是确保各项防疫措施落到实处的关键所在。图为志愿者服务辖区居民核酸检测。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摄

一、党的基层组织在疫情防控中发挥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

牢记初心使命,“动态清零”有力量、有速度。党的基层组织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一批批党员干部,响应号召,听从指挥,第一时间下沉疫情防控一线。他们是跑得足够快的“快递小哥”、是扫码测温执行得足够严的“保安”、是路线足够熟悉的“代买跑腿”、是上五楼一口气不费劲儿的“扫楼专业户”……防护服之下承担多重角色的他们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党员。一份份初心凝聚抗击疫情的力量与速度。

坚持“全国一盘棋”,“动态清零”有能量、有温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抗击疫情,始终秉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各兄弟城市守望相助。一批批援助医疗队赶往抗疫一线,一座座方舱医院加快建设,一间间异地隔离点迅速投入使用,一支支快递小哥队伍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一车车蔬菜送进千家万户,汇聚抗击疫情的能量与温度。

二、分区分级做好差异化精准防控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科学机制以及不断完善的预防、筛查、发现、隔离、管控、救治全链条、全环节防控运行体系,促使各项防控措施精准落实到每一个环节,精准防为实现“动态清零”提供了坚实基础。

疫苗接种意愿和接种率不断提升,筑牢免疫屏障更加有力。重视预防,持续发挥媒体宣传作用,提高居民疫苗接种的意愿,营造“应接尽接”的社会氛围。在遵循“知情、同意、自愿”的基本原则下,实现“尽打早打”;及时追踪疫苗接种信息,定期进行短信、电话提醒通知,从而提高疫苗接种率。

大规模核酸检测与流调能力不断提升,筛查、识别更加高效。经过两年多的实践,稳定而足量的检测工作队伍能够保证大规模核酸检测及时有序开展,真正做到“应检尽检”,通宵达旦、分秒必争已经是这项工作开展的常态。已经可以实现超千万人口的超大规模城市在24小时内完成全员核酸检测。当前,总体检测能力已经超过4000万份/天。健康码、行程码不断实现区域间互认、场所码落实成效显著,为流调、溯源、排查提速提供条件和基础,为抢抓防控“黄金期”,精准识别密切接触者,及时切断社会面传播途径。

疫区、疫点、管控范围划定能力不断提升,实施防控措施更加精准。在实现“应隔尽隔”的同时,管控措施的温度不断提高,住宿、餐饮等配套服务日益精细。充分平衡疫情防控和正常的生产生活的关系,分区分级做好差异化精准防控。

方舱医院储备加快,落实“应收尽收”更加到位。方舱医院在此轮收治、隔离轻型、无症状感染者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推动实现“早隔离、早治疗”。

三、协同治理体系为落实“动态清零”提供有力支撑

基层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是确保各项防疫措施落到实处的关键所在。在长期探索实践的基础上,我国基层社会治理已逐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本治理格局,给“动态清零”中的基层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社区网格化治理为基层抗疫工作提供了框架基础。通过网格化管理体系,街道及社区居委会等基层治理责任主体能够有效联动小区业主委员会、社区物业、楼栋组长、退休党员等多元社区力量积极投入到一线防疫支持行动中,能够在居民居住信息核查、核酸检测覆盖扫楼及社区抗疫物资转运等各项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真正构建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基层疫情治理应对体系。

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为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提供重要力量支持。包括慈善团队、行业协会、社区社会组织、社工服务机构等在内的大量社会组织长期在各自领域探索耕耘,有的擅长募集社会资源,有的长期扎根社区一线,有的则一直从事相关专业社会服务。凭借各自工作优势和专业能力,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抗疫能够相对灵活地对疫情防控中的各种社会需求给予回应,形成拾遗补缺作用。

志愿者的广泛动员和积极投入为基层疫情防控的各个环节提供有效人力资源补充。涉及核酸检测引导、封控防控扫楼、防疫物资转运等志愿服务,为防疫工作作出突出贡献。

四、民众配合支持为实现“动态清零”奠定群众基础

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来自国家的紧急号召和动员也愿意配合支持,形成全社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疫精神力量。

除了响应政府号召、积极完成疫苗接种,民众对于国家总体防疫策略的支持还体现在多个层面。比如,当小区出现确诊病例时,能够积极配合官方流调溯源和统一管控安排,安心居家不给社区防疫抗疫工作添乱;当政府启动全员核酸筛查时,能够按时按量完成核酸检测,确保社会整体防疫体系不因个人疏忽而出现漏洞;当社区邻里由于疫情封控遇到生活困难时,能够主动伸出援手帮助解决,共克时艰。

当前全力保障14亿多中国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是比天还要大的事。只要全国上下始终统一思想,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动态清零”的总方针不动摇,我们就一定能够取得疫情防控工作的持续胜利。

(赵丹: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政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赖伟军: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原标题《精准防为“动态清零”提供坚实基础》)

编辑 编辑-许家宜(客户端)审读 刘春生审核 特区报-张雪松,编辑-范锦桦(客户端)
(作者:赵丹 赖伟军)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