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相关关键技术已得到全面突破

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 李萍
2022-04-17 16:19
摘要

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主要目标是全面突破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关键技术,目前看,通过六次任务实施,相关关键技术已经得到全面突破,通过这六次任务,也取得了很多成果。

4月17日下午,国新办就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展情况举行的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表示,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主要目标是全面突破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关键技术,目前看,通过六次任务实施,相关关键技术已经得到全面突破,通过这六次任务,也取得了很多成果。

他介绍说,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全面突破了空间站建造的关键技术。具体举个例子,包括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的生活和工作保障技术,以前最长一个月,现在增加到三个月、六个月,这有很大差别,这个技术得到全面验证和突破,还包括再生式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技术、大型柔性电池翼可驱动机构技术,还有机械臂辅助舱段转位技术、航天员遥操作交会对接等一系列技术都得到了突破,为后续空间站的建设攻克了技术难关。

第二,完善了任务的组织指挥体系。进入空间站阶段以来,任务实施也进入高密度阶段。去年5次飞行任务在6个月的时间内连续实施,这对任务组织实施带来了新挑战。为了保证任务顺利组织实施,进一步完善了任务组织指挥体系,建立了载人飞船应急发射机制和航天员应急返回搜救机制,通过完善体制机制,能保障各次发射任务高效顺畅实施,保证航天员在轨安全和空间站稳定运行。

第三,初步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载人航天运营管理体系。和以往间断发射和短时间在轨运行有很大的不同,进入空间站阶段后,飞行器长期连续运行,航天员长期在轨工作和生活,这就要求地面对全过程、全状态进行充分监视并处理应急情况。为适应新要求,研究制定了集中式与分布式相结合的飞行控制新模式,研制了分布式的地面控制系统,在空间站核心舱发射入轨以后就投入使用,经受了实战的考验,也为后续空间站长期在轨运营管理打牢了基础。

第四,取得了高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成果和显著的综合效益。利用核心舱上的空间科学实验设施,开展了以无容器和高微重力实验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实验,取得了一大批具有世界水平的成果。另外,工程的发展也始终坚持服务国计民生、带动科技发展、提升综合效益的宗旨。利用神舟载人飞船飞行机会,搭载了一大批各种各样的航天种子,包括各种特色植物种子,还有微生物和电子元器件等实验样品,还有大批瞄准未来航天技术发展的实验设施和设备。此外,还组织开展了“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活动、“时代精神耀香江”之仰望星空话天宫、“元旦京港澳天宫对话”“青春与星空对话”天宫画展等一系列科普和教育活动,可以说在空间科学研究和综合效益方面取得了“双丰收”。

郝淳说:“总的来说,通过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我们全面突破并掌握了空间站建造的关键技术,全面验证了工程各个系统执行后续任务的功能性能,以及系统之间的协调性、匹配性,另外,还检验了工程常态化、高密度实施任务的能力,也积累了丰富的运营管理经验,为空间站建造奠定了坚实基础。”

(原标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相关关键技术已得到全面突破》)

编辑 编辑-黄力雯(客户端)审读 刘春生审核 编辑-关越(客户端)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 李萍)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