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国家遥感中心GEO优先事项“韧性城市”主题协同创新交流会以视频连线形式召开。
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主任王琦安、深圳市应急管理局局长马鸿雁、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副主任钟海等主管部门领导出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岳清瑞、陈军等30多位专家,高校、企业、行业协会共200余位学者集聚一堂,共同探讨地球观测技术服务支撑韧性城市和人居环境的应用与探索。
本次会议由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主办,国家城市安全发展科技研究院、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承办,会议主题为“地球观测技术服务韧性城市与人居环境”,旨在深入探讨对地观测技术支撑韧性城市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聚焦全球可持续发展新形势、空间技术发展新机遇,为破解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提出新思路新见解。
GEO是什么?
地球观测组织(简称“GEO”)成立于2005年,是地球观测领域最大和最权威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主要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管理、防灾减灾、能源和矿产资源管理、粮食安全与可持续农业、基础设施和交通系统管理、公共卫生监测、城镇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管理等八个领域开展工作。中国是GEO创始国之一,自2005年GEO成立以来,深度参与GEO工作,为GEO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联合国人居署《新城市议程》政策的发布,近年来“韧性城市”主题影响力与日俱增。2021年,地球观测组织第17届全会审议通过将“韧性城市与人居环境”列为GEO第四大优先事项。
会上,中国工程院岳清瑞院士、陈军院士参会并作了主旨演讲,国内科研高校、企业、行业协会等代表作了专题报告。
岳清瑞的《韧性城市与天空地一体化感知技术探索》主题报告,详细介绍了韧性城市的系统定义和基于天空地一体化的对地观测技术在城市建筑安全诊治中扮演的重要作用。
陈军的《时空信息赋能韧性城市研究》主题报告,分享了中国科研工作者在国际项目合作中如何引领和提高国际影响力的经验,同时强调了时空信息在韧性城市研究起着基础性的重要作用。
来自中国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北京大学等研究人员,分别以无人机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大数据与地理空间技术、时空大数据驱动的城市人居环境监测评估、全球城市遥感等主题介绍了前沿研究成果。8家在地球观测空天技术行业领先企业围绕市场需求、产品成果应用、未来发展潜力等方面探讨了地球观测技术在“韧性城市”上的应用实践。
会议深入探讨了对地观测技术支撑韧性城市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聚焦全球可持续发展新形势、空间技术发展新机遇,为破解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提出新思路新见解。
本次创新交流会后,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将加快融入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小核心、大网络”工作体系,更深程度参与GEO工作计划项目及国际合作交流,着力构建立足深圳、扎根湾区、面向全国的城市安全领域科技创新平台。同时,积极发挥安全应急产业的资源整合优势,推进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产业示范园区,推动形成国家级应急安全产业联盟。
(原标题《破解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GEO优先事项“韧性城市”主题协同创新交流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