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由万科公益基金会资助,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工作学院负责统筹实施的“绿见社区•益创未来——深圳社区环境可持续发展支持计划”(简称“绿益计划”)举行了项目签约仪式暨公益微Talk活动。活动现场还正式发布了《深圳社区环境可持续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据悉,“绿益计划”于2021年10月正式启动,将持续至2023年4月。该计划将通过现状调研、项目资助、能力建设、智库打造等四个模块的工作,探索深圳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环境可持续建设的实践方法和路径,搭建“五社联动”的绿色行动体系,为全国贡献深圳先行示范区经验。
为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环境可持续发展,“绿益计划”于2022年1月5日发布公益项目征集活动,希望通过资助和赋能,培育一批有能力为社区提供环境可持续建设服务的专业组织和精品项目,引领社区生活绿色转型。经过项目初审团队评审、项目路演、专家团队终审,最终有15个公益项目获得资助。现场邀请了彩虹社工服务中心、沙头角社区基金会、龙岭社区等3位项目方代表到场进行了签约。
在活动现场,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工作学院执行院长余令代表“绿益计划”项目组正式发布了《深圳社区环境可持续建设现状调研报告》,报告称46%的深圳家庭每天都会对垃圾进行分类,72%的居民参加过社区环保活动;社会组织在“双碳”环保领域应该有所作为,但目前获得资源支持较少且专业能力需要继续加强。本次调研,通过对深圳社区现有相关政策措施、社区居民的态度和需求、社会组织参与意愿和能力等问题的摸底,勾勒出当前社区环境的基本现状,并为“绿益计划”后续的项目开展、经验研究、政策倡导等行动模块提供参考依据。
万科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兼项目总监刘源表示,得益于深圳对于社会组织、慈善事业和社会工作者的支持,让万科公益基金会有机会在深圳来践行绿色环保领域的“五社联动”,去探索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及公益慈善等协同力量参与社区环境可持续建设的深圳路径。
深圳市政协委员、市慈善会执行副会长房涛作为“绿益计划”协作单位代表,她提出,在疫情防控中,深圳的慈善力量乃至整个社会力量都吹响了集结号,深圳市慈善会作为深圳捐赠主渠道一直关注城市和社区可持续发展,未来在该领域慈善力量也可以有更多的探索和创新。
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副主任梁治宇对社会组织在社区共建花园建设、垃圾分类、社区环保教育倡导、自然教育等方面的参与表示肯定和支持,也希望通过多元主体的参与,让环保理念、低碳理念传递出去,让我们的城市越来越美。
深圳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副局长白凌对于如何开展“五社联动”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广泛的“联”,通过社会组织间联动、项目联动、文化及关爱联动,实现全社会的联动;二是要深刻的“动”,从党建引领、社会发展、公益慈善、基础治理现代化以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等角度来开展;三是要报以最大的“爱”,从社会组织的责任和使命出发,营造和推动社会的温暖、健康、美丽、绿色、文明。
现场还举行了以“五社联动助力‘双碳’目标与无废城市建设”为主题的公益微TALIK活动,邀请来自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市委党校、市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社会组织研究院、慈善事业联合会、市政工程咨询中心的多位专家顾问,围绕当前的相关政策、实践经验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等各抒己见,共同探讨如何推动形成社区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助力无废城市建设的思路与方法。
(原标题《搭建“五社联动”绿色行动体系 “绿益计划”开展项目签约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