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线故事|90后深圳“土著”坚守“疫”线,服务在深“打工”人
龙华区投资推广和企业服务中心
2022-03-29 19:39

和所有人一样,陈嘉伟在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的三年里,慢慢适应防控下的生活。在他此前的世界里,陈嘉伟没想过有一天还会被冠以“逆行者”“社区守护者”这样的身份。因为疫情,陈嘉伟成为这座城市众多志愿者的一名,无数次化身“志愿红”、“防护蓝”。作为龙华区投资推广和企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综合部的一员,今年3月3日,他再次以一名疫情防控志愿者的身份,与另外两名同事结伴支援樟溪社区。从初期在核酸检测点协助现场维持秩序,到疫情严峻时上楼访户登记信息、巡查卡口严守社区,他接手防控各项工作,成为深圳“打工”人的守护者。

“他们比我更值得被感谢”

陈嘉伟在单位时,参与是综合性的工作,进入到社区支援疫情防控后,他并没有觉得不适应。起初,他只是协助社区核酸检测点的现场工作,维持秩序、人员引导、扫码登记,一切都是疫情下的常规工作。有时候站久了,人也会感疲惫。他会趁着中午休息时间刷刷手机转移注意力。每次刷到小视频中各地医护人员、志愿者以及市民群众抗“疫”的短视频,他总想“再坚持坚持,很快就会等到深圳清零的那一天!”然而疫情形势还是越来越严峻了。陈嘉伟介绍,从各地方的防控升级后,他就被分配去协助社区网格员,配合街道工作人员对网格信息进行整理统计汇总,有时候也到社区各卡口巡查。

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一天12小时的时间,他的工作区域从居民楼各户到社区卡口点。相比前期,这样走街串巷、上门敲户的工作需要“多费口舌,多些解释”,身心的压力比以往好似更容易察觉。“但活儿在手里,忙起来了就不会想太多”在他看来,只要做好了防护措施这都不算事,“干就完了!”陈嘉伟说到。接受采访时,陈嘉伟一再表示,“我只是疫情防控志愿者中普通的一员,做了和众多志愿者一样的工作。”他提到,有时候听到社区居民说“谢谢”,内心会很温暖。但有了这段社区工作的经历,想起常年坚守的社区工作者以及身着全副武装的“大白”,他总觉得这一句“谢谢”,他们比他更应得。

“为‘打工’人服务”

志愿者陈嘉伟不仅在深务工,更是一枚妥妥的“深圳土著”。除去外出上学,他没再离开过这座城市。1994年出生的他,见证了深圳这座城市蓬勃发展的“高光”时刻,也见证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源源不断涌进的势头。“开放”、“包容”、“打工人拼搏的地方”是他同众多在深者一样,为这座城市贴下的标签。因为疫情,陈嘉伟接触到了更多来自不同地区的人。

随着疫情防控升级与防控措施细化,在分配到网格信息协助登记的任务后,他分到一栋近100户的居民楼,每天除了人员信息的核对登记、临时通行证的发放、每日核酸检测的汇总,也见证了“五湖四海”的“打工人”暂离工作岗位。“让城市恢复常态、让‘打工’人返工返岗是我们的心愿,也是所有志愿者参与服务的意义与价值!”这样的想法在陈嘉伟访户期间尤为强烈,务工者询问何时返岗的讯息,他听进耳里、也急在心里,更决心以“主人翁”身份尽心做好服务。

“想带女儿春天踏青”

疫情发生后,网上流传的段子“这几年出生的孩子会不会以为这个世界本来就是要戴口罩的”,让作为一岁幼儿父亲的陈嘉伟心里很不是滋味。在执行防控任务的过程中,他看着核酸检测队伍中戴着口罩的小孩,听到因疫情困在家中的孩子或玩耍或哭闹的声音,总觉得这个春天缺少了什么。疫情让所有人承担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陈嘉伟时常会有“如果没有疫情,自己会做什么”的念头。在这之前,他无数次摁住了去东南亚旅游、寻美食的想法。然而如今走在绿意盎然,花开满城的街道,他常常想,如果没有疫情,也该带女儿踏踏青了。

“众志成城,同心抗疫。慢下来的深圳,静待春暖花开。”这是陈嘉伟在朋友圈写下的话语。他解释,这既是他对自我的暗示,也是对奋斗在这座城市的所有人的祝福。和所有人一样,他也在等待疫情彻底结束的那一天。

编辑 洪鹏辉 审核 刘杰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