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深圳 向未来
深圳特区报首席评论员 姚龙华
2022-03-26 08:46
收录于专题:聚焦深圳惠企30条

深圳再出大招实招,真金白银助企纾困!

3月24日,《深圳市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若干措施》正式印发实施。《若干措施》共八部分30条(简称惠企“30条”),条条都是干货,拿出真金白银为市场主体减负,以超常规举措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根据初步测算,预计减负金额超750亿元,其中仅直接减免、补贴、返还的资金就高达100多亿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深圳是一座与广大市场主体相互成就、共同成长的城市,“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高度默契是这座城市的成功秘诀。目前,深圳拥有市场主体超过380万户,总量和创业密度稳居全国第一。这是深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盘,也是深圳乘风破浪向未来的源动力。

今年外部形势复杂严峻,加之本轮疫情牵扯影响,深圳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面临不少困难,短期内面临经营成本上升和营业收入下降双重压力,存在市场预期不稳、发展信心不足问题。

深圳深知,保住市场主体,就是“留得青山在”。越是形势困难,越要与市场主体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千方百计帮助它们稳预期、提信心。因为,解决好因疫而困的市场主体的“急难愁盼”,就是解决好疫情影响下城市经济运行、社会发展的问题,也是做好“双统筹”、夺取“双胜利”的题中应有之义。只有380多万市场主体稳住了,这座城市才能真正稳如泰山。

非常时期,必须拿出超常规思路,采取超常规举措,说到底管用是硬道理。惠企“30条”,招招实、招招硬,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诚意满满、雪中送炭,凸显了利企援企稳企安企的快和准。

施肥要施到根上,施政要施到点上。

当前,企业短期内遇到的最大困难在于营收下降,同时房租、水电、人员等成本增加,导致现金流承压。惠企“30条”以现实问题与企业诉求为导向,把“降成本”作为重要发力点,围绕房屋租金减免、减轻水电气费用负担、缓交社会保险费等方面,拿出真金白银助企纾困,可谓精准直击市场主体“最痛点”与“最难点”。

同时,惠企“30条”强化政策普惠性与行业特殊性相结合,各类市场主体可以对号入座、各取所需。一方面,惠企“30条”涵盖财政补助、税费减免、金融信贷等多方面,导向明确、针对性强、支持力度大,尽可能让广大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普遍受益,主要目的就是要“放水养鱼”,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全面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潜力、创造力。另一方面,一些接触型服务业受疫情冲击影响相对更大,深圳有针对性地出台餐饮业、批发零售业、文体旅游业、交通运输及物流业等纾困扶持措施,强化政策的精准性与有效性,全力支持相关行业企业稳定预期、渡过难关。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惠企“30条”不仅仅只是立足当下救急救难,也非常注重强化阶段性措施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注重政策的上下贯通、连续稳定,做到握指成拳、系统集成,切实把政策“含金量”变成发展“生产力”。保市场主体总量规模,提市场主体内生实力,优市场主体发展环境,都是深圳此次一揽子政策的着力点,目的就是要让量大面广的市场主体缓过来、转起来,信心真正树起来、强起来。

好东西要落袋为安,好政策其实也一样。

政策效应的大与小,取决于落地的程度。惠企“30条”如何直达基层,直接惠及市场主体?为了方便广大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能够及时了解和享受惠企“30条”,让惠企政策像快递一样精准直达,让政策申报像网购一样方便快捷,深圳配套在“深i企”平台快速开发上线“纾困解难专区”。其目的有三个:一是实现政策集中汇聚,让企业“找得到”;二是实现政策轻松解读,让企业“看得懂”;三是实现政策一键申请,让企业“在线办”。这是深圳利企援企稳企安企的满满诚意,也是政策红利充分释放的重要前提。

一手做好减轻企业负担的“减法”,一手做好落实惠企政策与优化企业服务的“加法”。一减一加,双管齐下,深圳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想方设法搭起稳企安企的“诺亚方舟”。

风物长宜放眼量,信心比黄金重要。

深圳,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潮头浪尖上诞生和成长起来的,大风大浪见得多了,眼下遇到的困难并不比以前大。深圳从来不汲汲于似是而非、逡巡犹疑,习惯于遇到新问题拼力解决、有了困难实力攻克,从来都是“关关难过关关过”,并且发展得越来越好。这样的深圳,值得我们相信。

深圳,还是那个最具发展机遇的城市,还是那个最能创造奇迹的城市。当前,深圳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新基建热度力度持续攀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弹药充足”,经济回旋余地仍然巨大,增长动力依然强劲。更重要的是,“双区”叠加、“双区”驱动、“双改”示范,让深圳迎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这样的深圳,值得我们相信。

只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现在就会充满力量。满怀信心,行动起来,坚持不懈,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这是2000多万深圳人,也是380多万市场主体,共同拥有的笃定信念。

信深圳,向未来!

编辑 (冻结)吴徐美审读 刘春生,吴剑林审核 特区报-张雪松
(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评论员 姚龙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