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13日深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关于做好全市三轮全员核酸检测的通告》以来,全市公交地铁停运、社区小区进行封闭式管理。这座以效率著称的城市,“慢”了下来。
虽然疫情来势凶险人们争相躲避,但有那么一群人,他们闻令而动、向险“逆行”,身披红色“战衣”奔赴防疫一线,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深圳退役军人志愿者。昼夜坚守的卡点执勤、物资保障、信息录入、秩序维护、“扫楼”行动等,在疫情防控的各条战线上都有他们的身影。据统计,“0106”疫情发生以来,深圳市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工作人员累计参与一线疫情防控17433人次,服务时长210922小时;动员全市退役军人累计参与一线疫情防控13395人次,服务时长共81548小时。退役军人志愿者身体力行,与医务人员、基层工作者等一线防疫人员,共同构筑深圳防疫安全网。
福田区是本轮疫情防疫中任务较为艰巨的地区,全区退役军人事务系统近300名工作人员投身到一线开展抗疫工作。2月24日进驻以来,人员每天身穿防护服,在上沙、新洲、梅林等各个疫情最复杂的区域,逐门逐户核查信息、协助采样、配送物资,每天往往要反复爬楼上百层、入户走访数百家。天气炎热,密闭的防护服里更是闷热难耐,脱水、中暑情况频发。虽然极度疲劳,甚至出现伤病,但他们始终无怨无悔、咬牙坚持。“我们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就要有退役军人的作风,疫情不退我不退!”这是他们常挂在嘴边的话。
3月16日清晨,龙岗退役军人红星志愿者周雷在“勇当先锋”志愿者车队群里看到,附近有一位深圳疾控医护人员急着赶往目的地开展当日的防疫任务,但因拦不到车在求助。看到这里,周雷立刻启动自己的车辆前往定位所在地,顺利地将医护人员送到罗湖区莲塘街道工作点。“在这种关键时刻,我就要像战士一样冲。别人需要我,我就马上做到!”周雷说。新一轮疫情期间,全市公交地铁停运、私家车凭证出行,龙岗区30余名退役军人红星志愿者用自己的私家车辆组建志愿者车队,为抗疫人员提供免费接送服务,赢得了社会一致好评。
退役军人蔡国龄是宝安区松岗街道沙浦社区党委书记。3月5日凌晨蔡国龄接到关于“防疫”的紧急命令后,第一时间集结“两委”、调配人员、调拨物资、安排车辆,马不停蹄赶到需要封控的密接人员楼栋,用闪电般的速度对人员和楼栋进行稳控处置。从那天起,抗疫的脚步就没有停下,熬夜、通宵、开会、布置工作、落实措施变成了他和团队的常态。穿上军装保家卫国,脱下军装为民服务。蔡国龄在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彰显了军人的本色。为了解决坐月子的产妇不方便去集中点做核酸问题,他积极与医护人员沟通为其进行上门核酸采样。为了让居民缩短排队做核酸的时间,他换装上阵协助医生扫码,加速采样队伍的进程。为了管控、防范区域的居民能按时用餐、及时拿到物资,他又去到每一个区域查看区域布置情况,寻求更合理的办法解决居民的生活需求。时至今日,蔡国龄依然在防疫一线奋战着。
“虽然我老了,只能做些小事,但是作为老兵,关键时刻更要挺身而出,给群众做好榜样。”麦太森是光明区合水口社区的一名有54年党龄的老兵。面对新冠疫情的严峻形势,已经74岁的麦太森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当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号召退役军人积极参与抗疫时,他第一时间向红星志愿服务队递交“请战”申请,主动要求加入志愿服务队伍。红星志愿队工作人员说:“一开始,我们对麦叔报名参加抗疫都不太赞成,毕竟他的年龄这么大了,疫情的工作又很忙碌,我们都怕麦老的身体吃不消。”但麦太森坚定地告诉工作人员说:“我的身体好得很,作为老兵,这样的关键时刻,我必须上!”最终在麦太森的再三坚持申请下,说服了工作人员报名参加,和其他红星战友一同奋战在抗疫一线,用自身行动赢得了马田街道合水口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罗卓斌作为盐田街道退役军人红星志愿服务队队长、盐田社区巡逻队队长、盐港小学家长义工队队长。在新一轮疫情爆发后,主动联系社区参与了在社区疫情监测点值守的志愿活动,肩负着14个卡口的日常巡逻、管理任务并坚持至今。罗卓斌的妻子罗海芳不仅大力支持,并且和他一起加入了志愿者服务队伍,当社区安排夫妻两人休息时,这对夫妻却主动打电话联系工作人员说:“我们在社区待了近二十年,认识的人比较多。疫情还没结束,在防疫卡口我们更能发挥作用。”面对疫情,这对退役军人夫妻选择了以不平凡的方式一起坚守。元宵节假日期间,夫妻二人在家自己动手制作了汤圆送去社区卡口及核酸检测点,为值守的志愿者和保安员送上一份特别的节日问候。夫妻二人在抗疫路上书写着普通人“最美的爱情”。
昔日子弟兵,今日守护者。他们只是深圳退役军人中的一个个缩影。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深圳退役军人志愿者以满腔热血奋战在深圳抗疫一线的各个“战场”,用实际行动和无私担当,践行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全力以赴、众志成城,助力深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原标题《助圳抗疫,深圳退役军人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