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验码、测核酸……疫情当下,不少深圳人对这套动作已然轻车熟路。然而,我在莲花街道梅富社区参与志愿抗疫服务的过程中却发现,要保证核酸检测点的正常秩序,实际面临的问题也不少。核酸检测点现场秩序井然的背后,也有“大”学问。
梅富社区有3.2万人口,此前两处核酸检测点每天人流量达1万,人多时可达1.5万。如何既保证全社区居民“一户不落”,应检尽检,又要保证核酸检测点顺畅运营,是摆在社区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不过,社区工作者也已逐渐摸索出了一套经验。
“怎么打开核酸码”“选常规采样还是大规模采样”“为什么我的粤核酸是灰色的”……尽管做了多轮核酸检测,还是有不少排队的市民向我询问。我遇到的这些问题还算少的。志愿者朱小利告诉我,在核酸检测初期,许多老人不识字,用的是老人机,不知道自己的身份证号,有的甚至连手机密码都忘记了,根本不知道怎么做核酸检测。现场志愿者只能拿着老人的身份证,用自己的手机,在队伍旁边一个一个帮忙输入信息。“在我的微信上生成的粤核酸码就有几十个。”朱小利告诉我。
在核酸检测点快要结束采样时,出现的问题则更多。一天晚上,富景路核酸点队伍排到了巷口,临近10点排队的市民仍有不少。“我都排了这么久了,不做核酸明天上不了班啊!”“现在才10点01分,能不能通融下让我进去”……核酸点一般10点结束采样,志愿者开始截停排队队伍,然而人群中逐渐出现焦急、不耐烦的情绪。10点过后,还有市民陆陆续续赶来,抱有侥幸心理,希望赶上核酸检测末班车。
然而另一方面,医护人员已经连续工作了多个小时,身体疲惫,志愿者也需要休息。就在这时,我在队伍后方看到了梅富社区党委书记杜福智的身影。他得知现场情况后,和志愿者一起耐心地安抚市民。“请大家理解下医护人员,他们明天还要继续工作,我们应该保证他们的休息时间”“您家在哪,如果不方便,我们可以明天一早给您安排上门核酸检测,希望您能体谅一下”……杜书记对其中一位情绪激动的市民说。之后,社区决定每晚安排安保人员,提前10到20分钟,在核酸检测队伍末尾截停队伍,确保排队秩序。
还记得有一次,我和一位志愿者到队伍前端帮忙准备核酸采样管:将连片的采样管单独撕下,以便医护人员核酸采样时使用。以1天6000份检测量来计算,一袋采样管有100支,那么每天至少要准备60袋的采样管。提前准备好当天的采样管,那么核酸检测的效率也能提高不少。一位从广州过来支援的医护人员感慨道:“多亏了大家的帮忙,走上正轨后我们的工作轻松多了。”
要保持核酸检测点的正常运转,志愿者队伍的确是不可缺少的一环。不少志愿者向我反映,社区对志愿者的关怀、对志愿工作的认可和肯定,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参与志愿工作的积极性。“尽量不给志愿者安排太长的工作时间,不能把他们累得够呛,不然人家下次不愿意来了。”杜书记告诉我,对于志愿者,不能单纯讲奉献,除了肯定志愿者的价值,也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
不过杜书记也表示,除了兼顾医务人员、志愿者等各方人员的统筹工作,在现实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无法做到“完美”。“比如大家都知道做核酸要保持1米距离,但是排队的人很多,场地又不够,该怎么平衡?”“遇到吵架、不文明的情况,应该怎么处理?”“到了核酸检测结束时间,后面排队的人是放还是不放?”……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这些问题可能很小、很琐碎,但要考虑周全并非易事。核酸检测也和其它防疫工作一样,要落到实处,必须要靠基层社区来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