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志愿服务助力疫情防控
许 英
2022-03-15 09:31

提要

本轮疫情中,深圳广大一线防疫志愿者全身心投入服务,体现了深圳作为志愿者之城的城市精神特质,相关志愿服务实践为深圳今后工作提供了参考样本。下一步,要及时总结经验,弥补不足,进一步优化志愿服务,为深圳取得疫情防控最终胜利打好基础。

及时总结防疫志愿服务工作的经验,寻找提升志愿服务效能的可行措施。深圳志愿者热心引导社区群众进行核酸采样。 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红声 摄

深圳被誉为“志愿者之城”,志愿服务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奥密克戎来势汹汹,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深圳市志愿服务工作响应迅速。2月以来,仅深圳市志愿者联合会通过“志愿深圳”平台就发布了900余个防疫志愿项目,几乎覆盖全市各区,报名参加防疫的志愿者累计超6万人次。此外,许多线上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发布了大量以社区或街道为单位的招募疫情防控志愿者信息,不少市民通过扫二维码或小程序,报名加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线。不论是在卡点值守、查验健康码行程码、测温登记、核酸检测流程引导、维持秩序,还是输送防疫物资、提供消杀服务,展开流调工作等方面,均能看到深圳志愿者的身影,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展现了志愿者的担当。

目前,深圳疫情总体可控。但是,作为海、陆、空、铁俱全的口岸城市,深圳在香港疫情依然严峻、全球疫情防控形势依旧复杂的情况下,疫情防控工作在一定时期内仍面临压力和挑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为了进一步提升疫情防控效果、从容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有必要及时总结深圳防疫志愿服务工作的经验,寻找进一步提升防疫志愿服务效能的可行措施。

1

“点”“面”结合,扩大防疫志愿者招募范围

目前,许多企事业单位主动联系有关部门,动员单位员工加入到防疫志愿者队伍中,快速扩充了原有的志愿者队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志愿服务供给压力,然而由于各区对防疫志愿者的需求还在增加,一些服务站点出现了志愿者人手不足的情况。对此,我们可以采取“点”“面”结合的思路,扩大防疫志愿者招募范围。

首先,可以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在自愿和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定点、定向招募医学护理、社会工作、心理学等专业的大学生成为防疫志愿者。实际上,高校学生群体一直是各种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对于年满18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志愿参与防疫服务的大学生,如果能适当放宽限制,让其有机会学以致用、服务社会,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防疫志愿者人数不足的压力,亦有益于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品德修养。

其次,借助不同的传播媒介,加大宣传力度,扩大防疫志愿者招募信息的受众面和传播范围。目前,各义工机构多通过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发布招募志愿者的信息,但机构微信公众号的受众相对有限,且趋于同质化,所以仍有不少市民不了解相关义工招募信息。如果能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传媒在地铁、公交站、公园等公共场所发布公益广告,或通过小区物业、业主群等渠道,面向更多人群发布防疫志愿者的招募信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防疫志愿者的参与率。

2

规范培训要求,注重培训效果

基因测序显示,深圳本轮疫情由奥密克戎BA.2变异毒株引起。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传播更快、 传染性更强。因此,各志愿服务站点非常重视有关疫情防护知识和服务事项的培训工作。例如,“志愿深圳”网站提供了有关疫情的知识和服务安全事项的视频培训,有的社区发放了“联防联控志愿服务明白卡”,还有机构采取现场培训口头提醒的方式强调志愿者要保护好自己,做好防护措施。

不同的服务站点或机构各自培训,可以更灵活、更有针对性地介绍志愿服务的注意事项和服务守则,但也不可避免地导致培训质量和效果出现差异。此外,目前几乎所有培训都是过程式的,缺乏考核。一般来说,不同志愿者的知识积累、学习能力和记忆力都有所不同,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所有看过视频或听过培训的志愿者都掌握了足够的防护知识。为了提高防疫志愿者的个人防护意识,切实保护志愿者的健康和安全,应进一步规范对一线防疫志愿者的培训要求,并设置适当的考核环节。

3

构建“双工”联动机制,提升防疫志愿者专业化水平

由社工引领义工,志愿者带动各方,协同开展“双工”联动式的志愿服务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志愿服务形式。例如,由“双工联动”介入的精神卫生社区管理协助工作项目,实行由1名社工带动20名骨干志愿者的联动服务模式,社工和义工共同整合多种资源,为精神康复者服务。常态化的防疫服务,也可以采取类似的形式,即由社工带动义工,定期参加防疫知识、危机处理等专题培训,并将所学运用于服务中。

事实上,2021年,深圳市社会工作者协会(简称市社协)已经选拔组织了社会工作行业危机干预志愿服务队,并定期面向社工开展培训。今年1月17日,市社协又在民政局指导下,成立了深圳社会工作服务协同中心(简称“协同中心”)。该中心基于社工行业多年来所积累的应急服务介入经验,以行业信息系统为基础,整合了灾害社工服务队、社会心理服务队、危机干预服务队三支社工队伍,联动行业机构与社工督导,当广大市民尤其是困境儿童、高龄独居老人、残障人士、流浪人员等困弱群体遭遇危机事件时,协同中心将进行紧急干预,通过系统的网络和专业的支持,努力协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走出困境。在笔者看来,如果“协同中心”能够与义工机构对接,构建社工带动义工“双工联动”的常态化工作机制,那么,疫情期间“双工”合作不仅能服务更多市民,而且可以让市民享受更加专业的服务,提升疫情期间的生活质量。

4

推广远程志愿服务,以科技赋能疫情防控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云课堂远程支教、远程心理支援服务、在线求助信息整理等一些远程志愿服务项目已经发展起来。疫情期间,远程志愿服务不仅能避免志愿者线下聚集带来的染疫风险,而且能够跨越空间阻隔和限制,吸纳更多市民参与志愿服务。因此,义工机构应该以需求为导向,开发更多远程服务项目、丰富和拓展远程志愿服务内容,并提供适当培训,让更多志愿者有机会根据自己的专长在线远程参与志愿服务,为防疫抗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深圳是志愿者之城,同时也是科创之城。目前已有多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抗疫一线。例如,借助无人机进入小区进行防疫宣传,运用AI机器人测温扫码、运送物资、进行紫外线或雾化消杀等。这些技术大大减轻了一线人员的工作压力,有关站点可以适当增加智能设备的投入。同时,虽然目前这些智能化设备的使用方法已经越来越便捷,但仍然需要专人操控。有关机构对志愿者进行适当的AI设备操作培训,将有助于降低防疫志愿者的感染风险,提高服务效率。

本轮疫情中,深圳广大一线防疫志愿者全身心投入服务,体现了深圳作为志愿者之城的城市精神特质,相关志愿服务实践为深圳今后工作提供了参考样本。下一步,要及时总结经验,弥补不足,从上述四个方面,进一步优化志愿服务,为深圳取得疫情防控最终胜利打好基础。

(作者系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

编辑 编辑-高原(客户端)审读 韩绍俊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特区报-张雪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