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沙,这里有一个个感人的抗疫故事

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元春 通讯员 潘小敏 吴东明 蓝廖春
2022-03-11 22:36
摘要

来自不同的单位的他们,都奔着同一个目标:坚决打赢疫情歼灭战。

在下沙社区喜提“解封”后,来自深圳市司法局强戒二所的张朋也松了一口气。

“今天,我的工作比较轻松——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在下沙一坊博物馆核酸检测点,帮忙进行扫码和维持秩序。”张朋说。

轻松,相对的是前些天的工作,以及心情。

3月2日,在市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下,市委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市司法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中级人民法院等市直单位的45名干部迅速下沉到福田区沙头街道下沙社区“战疫”一线。张朋就是其中一员。

来自不同的单位的他们,都奔着同一个目标:坚决打赢疫情歼灭战。

抵达下沙社区当日,市直一组立即向福田区委组织部申请成立临时党支部。3月4日,福田区直属机关工委批复同意。临时党支部书记迅速开展组织建设,支部委员同时兼任小组组长,先后建立了意见建议收集反馈机制、信息报送机制、“防疫先锋榜”机制、“暖心关怀”机制等,组织架构进一步健全。3月8日,临时党支部全体党员在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进一步激发党组织在“战疫”一线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我们希望通过临时党组织,进一步凝心聚力,让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在一线。哪里有困难有需要,党员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临时党支部书记吴毅兴说。

时间拨回3月3日,下沙社区开展新一轮全员核酸检测,也是首次实行上门入户大规模检测。市直一组干部经过培训后,即带领40支核酸采样“3人小组”,身着防护服,化身“大白”,首当其冲,穿梭在城中村的街头巷道开展上门采核酸、登记、核对住户信息等工作。截至3月9日,全体干部亲历了5轮全员大规模核酸检测,共完成20万余人次检测,3.5万余人口信息采集。工作期间,他们身着“大白”从清晨到挑灯夜战至11点,楼梯房里爬上爬下,在下沙村的小巷洒下辛勤的汗水

经过连续几天的实战实践,他们从初来乍到的“小白”,化身成为身手敏捷的“大白”,力争为其他涉疫区提供可复制的“战疫”经验。

而这其中,还涌现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她,脱下婚纱换上防护服

市政协办公厅潘小敏是一名90后,春节前她主动报名参加社区防疫,3月1日晚,她接到市委组织部通知,第二天要下沉沙头街道下沙社区执行防疫任务。潘小敏背起行囊,立即赶赴战疫第一线。

而就在前一天,潘小敏披上婚纱刚刚拍完婚纱照,她早已准备好要在今年3月登记结婚。接到通知,家人和男朋友既支持又不舍。妈妈默默做了一大桌菜为她践行,男朋友紧紧地拥抱她重复着一句话:“等你回来,我就娶你!”

在下沙社区,潘小敏一开始负责下沙村六坊31至36栋、42至43栋的核酸采样工作,包括挨家挨户上门登记核对信息,辅助医护人员做好核酸采样,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由于文字功底过硬,后来,她又被抽调至指挥部开展宣传信息工作等。

这里没有周末,每天都是工作日,工作到深夜是常态。这里没有身份,穿上防护服,每个人都是战士。

“我经历了很多难忘的第一次:第一次穿上防护服,第一次腰缠‘万管’,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可亲可爱的下沙村居民朋友,也第一次感受到平常生活的难能可贵……我相信疫情终将过去,曙光即将到来。”潘小敏说。

他,是被小女孩的画感动的“大白”

“我将全力以赴,完成好此次抗疫的支援任务”“只要组织需要,人民群众需要,我都会迎难而上。”在深圳市司法局强戒二所,请战到一线抗疫的张朋的声音铿锵有力。到最困难、最有需要的地方去,这是张朋内心的呼唤。2022年,他站到了深圳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线。

3月2日,张朋被分派到福田区沙头街道下沙社区参加抗疫工作。第二天,张朋变身大白,和组员一起,对下沙社区的三栋高层住宅楼宇共142层的811名居民上门逐一进行了核酸采集、住户信息及数量核查工作。

“工作很多,但感动更多。”张朋深有感触。有一次在社区封闭卡口搬运防疫物资时,遇到一名群众请求为封闭在家的亲属送去急用药品,张朋第一时间妥善安排,将药品加急送到。二十分钟后,张朋的手机里收到了感谢短信:“我已经拿到我的药品,感谢您急我们之所急,辛苦您们了。”这种感谢让张朋心里暖暖的。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在一次上门核酸检测时,一位小女孩在母亲背后探出头说:“谢谢哥哥姐姐们,你们辛苦了!”并举起手中画,要送给这些可爱可敬的“大白”。

“这些温暖的瞬间,让我忘记了穿防护服的闷热,走家串户的辛苦,也让我干劲倍增。”张朋说,希望疫情可以早日退去,人们可以尽情感受春天的美好。

他,是为了抗疫把孩子放在老家的父亲

早在春节前,来自深圳市司法局的吴东明就请战参加深圳一线抗疫工作,而妻子游娟在坂田街道办党建服务中心工作,每天起早贪黑到社区进行疫情防控和核酸检测工作。幼儿园放假后年幼的儿女无人照看,不得已,只能请吴东明的父亲从湖南新化乘坐高铁到深圳将儿女接走。66岁、身体不太好的老父亲一来一回16小时没停歇。带着对父亲的愧疚和对女儿的思念,吴东明坚守在抗疫一线。

2月13号后,深圳疫情开始多点散发,吴东明再次报名,3月2日下午,吴东明被派至福田区下沙社区。

在下沙社区,被分到了第二抗疫小组的吴东明穿上防护服,变身守护者“大白”。负责任务区域的上门核酸检测扫码工作,并逐户核对人员信息,严格按照指挥部要求做到核酸检测不漏一人,每户人员信息不错一人,尽力协调解决居民朋友反映的困难和问题。

一次上门核查时,一位做保姆的阿姨,强烈要求自己要出封控区。原来,这位阿姨被雇主解雇了,无处安身。他们耐心跟她解释疫情防控政策,并将她的情况反映给指挥部,经过精心安排,妥善解决了阿姨在封控区里的住宿和吃饭问题。

要当“大白”可不容易。只要穿上包裹严实的防护服,即使里面只穿着短袖,几个回合下来也会汗流浃背。吴东明为了不浪费防护服,穿上防护服后即使再口渴也不再喝水,以顽强的意志克服生理考验。每天,完成当天的核酸采集工作后,吴东明还要回到办公室协助组长汇总当天的数据,逐户校对居民信息,工作到晚上11点后。而支撑他的坚守抗疫一线的是一张写着“感恩感谢 您的付出”的纸,一句“您们辛苦了!”

“想念我的女儿,希望我的女儿可以早日回到我身边,这意味着,我们取得了战疫的胜利!”吴东明说。

大白的身影在下沙穿行,感人的故事在不断涌现。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3月8日晚,下沙社区防疫终于取得了阶段性胜利,顺利解除了封控。下沙按下了“重启”键,居民工作生活逐渐步入正轨。

但是,市直一组的成员们集体请求再战,奔赴下一个封控区。而在奔赴下一个封控区之前,他们从“大白”变“小蓝”,继续为解封社区居民核酸检测做好服务。

就在11日这天,从早八到晚十,中间不休息地协助居民做核酸检测,中餐晚餐都是坐在马路边吃的,“小蓝”张朋无怨无悔。

(原标题《在下沙,这里有一个个感人的抗疫故事》)

编辑 (冻结)吴徐美审读 刘春生审核 冻结-党毅浩,编辑-范锦桦(客户端)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元春 通讯员 潘小敏 吴东明 蓝廖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