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将在北京召开。参会前夕,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工会女工办副主任李先兰向《中国经营报》记者介绍了她此次赴会准备的5个建议。记者注意到,在过去4年履职全国人大代表期间,李先兰共提交11份建议,聚焦女性权益、教育公平、外来务工人员保障等领域。2022年参会,李先兰将围绕设立“全国环卫工人节”、放宽外来务工人员入户限制、个税起征点提升至8000元、建立鼓励生育的长效机制、退休人员享受旅游景点、公园门票减免优惠等方面建言献策。
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李先兰
从自身工作经验出发,李先兰持续关注女性职工的劳动权益保障。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先兰曾提出依法维护女性职工权益的《关于更年期女性关爱的建议》。
2022年全国两会,李先兰计划提交《关于建立鼓励生育的长效机制的建议》,从“怎么生、怎么养、怎么教、怎么化解职场压力”等角度,提出相应的建议。
从社会层面来看,近年来,我国人口发展面临转折性变化,总人口增长势头明显减弱,出生人口持续走低。据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副司长杨金瑞介绍,出生人口下降是多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其中,因素之一为育龄妇女特别是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规模下降。“十三五”时期,20岁~34岁生育旺盛期妇女年均减少340万人,2021年相比2020年减少了473万人。这是带动出生人口数量下降的重要因素。
其次,年轻人婚育观念显著变化亦是影响因素之一。当前,“90后”“00后”作为新的婚育主体,绝大部分成长和工作在城镇,受教育年限更长,面临的就业竞争压力更大,婚育推迟现象十分突出。婚姻推迟增加了女性终身不婚的可能性,进一步抑制了生育水平。同时,生育意愿持续走低,育龄妇女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2017年调查为1.76个,2019年调查为1.73个,2021年调查降到1.64个。
再者,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偏高也加重了生育顾虑。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住房、教育、就业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的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居高不下,加大了年轻人生育顾虑。相关配套支持政策不太衔接,托育等公共服务不太健全,让许多年轻人在生育问题上犹豫不决、望而却步。此外,新冠肺炎疫情也对部分群众婚育安排产生一定影响。
从宏观层面到微观个体,李先兰也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关注到女性职工在生育方面的烦恼和担忧,在她所在的企业,90%以上的女性职工属于育龄女性。李先兰告诉记者,在国家放开三孩政策后,她的工友们非常关心孩子的生、养、教话题,以及女性生育后在工作上、在职场中所面对的职业压力。“我认为要鼓励生育,就要尽可能地减少育龄女性的后顾之忧。”
基于此,李先兰提出她的建议:除了家庭和企业来承担生育成本外,也更希望国家给予更多的支持,共同承担生育成本。比如,女性孕期的一些常规检查可以免费,并出台购房补贴、税收补贴等方面的政策。此外,李先兰也希望政府部门在推进0岁~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加服务供给,加强监管与督导评估,满足不同收入水平的婴幼儿父母的实际需求。
(原标题《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李先兰:建立鼓励生育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