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抗击奥密克戎的“巷战”已在深圳打响。
从1月31日除夕开始,深圳持续报告发现新增病例,特别是2月15日至2月28日,全市累计报告165例阳性病例。2月20日之前以龙岗新增为主,20日之后以福田、南山新增为主。
深圳水陆空铁口岸俱全,是中国拥有口岸数量最多、出入境人员最多、车流量最大的城市,防疫压力可想而知。与此同时,香港第五波疫情形势严峻,深港两地人员交往密切、货物流通频繁,深港联防联控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目前,深圳确诊病例主要为奥密克戎感染病例。与其它变异株相比,奥密克戎具有传染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感染症状不典型、传播过程更隐匿等特点。而此次在深圳传播的,是奥密克戎BA.2亚型变异株,根据疫情数据测算,奥密克戎亚变体BA.2毒株比奥密克戎原始毒株BA.1的传染性又增加了30%。病毒的高传染性,是引发深圳本轮疫情的重要原因之一。
2月2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坦言,“广东深圳疫情点多面广,传播链条复杂,社区传播和外溢的风险较高”。一座实际管辖人口超两千万的超大城市与奥密克戎“短兵相接”,这在我国内地还是第一次。
狭路相逢勇者胜。
在并无太多经验可循的情况下,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深圳采取了迅速、果断、有力的防控措施:一是通过快速精准的流调溯源,找出密接者、次密接者和重点人群;二是迅速科学划定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按照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管控措施,对部分病例集中、传播风险高的区域严格管理,严防疫情外溢;三是通过核酸检测排查潜在的感染者,其中罗湖、福田、南山等重点区开展了多轮大规模核酸检测;四是对社会面也加强了管理,要求进入全市社区小区、公共场所进行测温、扫场所码、提供核酸阴性证明等,进一步筑牢防疫屏障。
眼下深圳与奥密克戎激战正酣,艰苦的“巷战”正在进行中。面对高传染性的病毒,深圳寸土不让、分秒必争。“以空间抢时间”,亦是深圳迎战本轮疫情的重要战术。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近段时间,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等成为频繁闯入深圳人视线的关键词。一旦有社区发现新疫情,科学精准的封控、管控、防范措施便火速出台。这样的做法,指向的正是奥密克戎的超强传染性,以及社区传播的危险性和此次传播链条的复杂性。深圳是中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本轮疫情又主要是在福田、南山等中心城区传播,如果不采取“巷战”的方式,如果不能以最快的速度遏制病毒扩散,疫情形势殊难预料。而深圳的打法,正是“以空间抢时间”。
这里的“空间”,是科学划定的空间,是严密排查的空间,也是有生活保障、医疗服务和人情味的空间。划定这样的防疫空间,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压缩奥密克戎扩散传播的空间。在这样的空间里生活和工作或有不便,但这一切都是暂时的,我们越是勠力同心,病毒越是没有容身之地。
道路越是泥泞,脚印越是清晰。
目前,深圳的疫情防控形势取得了积极的变化,近日新增病例绝大多数是在集中隔离观察的密接者或重点人群中发现,扩散的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与此同时,深圳约六成奥密克戎感染者症状为轻型,无重型和危重型病例。
接下来这段时间,是深圳抗击疫情最为吃紧的时期。一方面,深圳将继续高效开展重点区域核酸检测工作,并加大对核酸检测采样点的督导检查,确保科学有序。另一方面,对于为了“抢时间”而封控、管控的区域,将加大保障和服务力度。此外,在稳步推进“巷战式”防疫的同时,深圳将全力支持香港抗击疫情。“当乌云与阳光接吻,便化出满地繁花”——让我们携手并肩,争取早日走出疫情的阴霾,共同迎接更美好灿烂的未来。
(原标题《晶报说丨深圳“巷战式”防疫到了最吃紧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