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疫情形势严峻,民治街道民乐社区巾帼志愿者主动请缨,自发组建了一支“娘子军”,负责流动核酸采样点工作,大大缓解了社区人手紧缺的问题,成为一道坚强而温暖的“巾帼”防疫风景线。
谁说女子不如男!在搭建场地时,她们是“搬运工”“组装工”,身姿虽然娇小,但一样拉铁马、搬物资、抬桌子、搭帐篷,几乎无所不能。仅仅1小时,“2条采样通道+1个后勤保障中心”迅速搭建完成,采样工作顺利开展。
“您好!请出示健康码和核酸码,谢谢!”“请佩戴好口罩,保持一米距离。”在核酸采样点正式启用时,她们立马转变角色,充当“守门员”“绑码员”,维持秩序、指引填报信息、测温、查码、绑码,几乎无处不在。同一个扫码动作反复操作上千次,同一句话至少说上上千回;连续作战4天,人均工作10个小时/天。遇到个别不理解、不配合的,她们一如既往保持饱满的热情,耐心劝说。采样点日均核酸采样量达5000份。
为了提醒社区居民及时到核酸点采样,她们再一次迅速转变角色,充当“广播员”“扫楼员”。一手拿着喇叭,一手拿着楼栋图,挨家挨户“扫楼”宣传防疫知识、动员群众下楼做核酸,一天最高扫楼记录572户。
负责核酸采样点后勤保障工作的杨婷婷,是一位宝妈,自防疫工作开展以来,她和宝宝面对面交流的次数屈指可数。小孩还没起床,她已经出门为采样点工作人员准备早餐,而晚上收拾完采样点的物资回家后,小孩早已进入梦乡,周末也难有陪伴时间,母子亲昵的方式,是妈妈趁中午吃盒饭时的视频聊天。“我是母亲,我不仅仅要守护自己孩子的健康,也要守护所有宝宝健康成长,绝不给病毒任何可乘之机。”杨婷婷说。
“我明天继续跟公司申请调休,我这个岗位就不用换班了,可以晚点走。”90后姑娘小谢在换班的时候,主动要求留下来。
“小朋友,我们不用怕,不疼的,张大嘴巴“啊”一下就好了。”年近60的志愿者刘奶奶,像关心自己小孙女一样,温柔地安慰排队采样的小朋友。
伟大出自平凡。这支抗疫“娘子军”队伍中,有60后、70后、80后、90后,她们用身为女儿的体贴、身为母亲的刚强、身为妻子的担当,化身百变战“疫”勇士。舍小家,为大家,用实际行动筑牢疫情防线,为社区居民撑起了平安健康的“半边天”。
(原标题《民治核酸采样点有一支战疫“娘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