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银行APP数量“减负”
2022-03-01 16:53

近年来,“数字化转型”成为银行业关注的重点。通过手机银行、电话银行、小程序等平台,银行进一步完善线上渠道的搭建,不断提高业务办理效率,改善客户服务体验。其中,手机银行App成为各家银行标配,也成为银行服务的主阵地之一。经过不断迭代升级,如今手机银行APP不再单纯地提供转账、汇款等金融服务,而是通过服务场景的丰富和延伸,功能更生活化,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页面使用卡顿、不够智能化等问题。

多家银行手机APP“减负”

作为银行线下渠道向线上延伸的载体,大众对手机银行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此前,银保监会发布的《中国银行业保险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与经验》报告显示,疫情爆发之初,银行业保险业首先做好自身运营和安全保障,确保金融服务顺畅。引导企业和居民通过互联网、手机APP等线上方式办理金融业务,银行业线上金融服务替代率平均达到96%以上。

在手机银行APP越来越高频的情况下,APP数量的超负荷也给消费者的使用带来困扰。业内人士表示,多数APP场景的碎片化和重叠现象明细,眼花缭乱的APP不但没有节约用户的时间,反而需要耗费其更多精力去掌握各个APP的使用功能。

为此,多家银行开始宣布“减负”。去年12月,建设银行龙支付APP发布一则《关于龙支付APP(个人版)迁移的公告》称,龙支付APP将于2021年12月27日从各大应用商店下线,龙支付APP将无法下载,相关功能不再更新。用户所有的龙支付相关功能、权益、场景可通过建设银行App以及建行生活App中的龙支付模块继续使用。

此前,邮储银行发布公告称,自2021年11月17日起,将停止邮储生活App注册及支付服务;自12月22日起,将停止邮储生活App服务,并关闭邮储生活App下载入口。兴业银行也于去年10月11日终止“兴业企业银行”App服务,将相关功能迁移至“兴业管家”App。而早在2020年,光大银行已将直销银行App“阳光银行”与手机银行App合并。

博通分析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表示,每家银行旗下不同类型的APP用户在一定范围内是重合的,过于泛滥的APP在给用户使用造成困扰的同时,也给银行带来资源浪费。随着数字化转型进程加快,整合旗下APP有利于银行打通内部渠道,进而为客户精准画像。

适老化改造飞速

众所周知,与用户日常消费、娱乐等非金融需求相比,金融需求相对低频。为此,商业银行通过APP积极将金融场景与非金融服务相结合,探索布局高频服务场景。比如工商银行手机APP,延伸打造了美食、出行、商城、积分、权益等周边的场景服务生态,出行、消费、本地特色服务。建设银行APP在场景生态布局方面,深度介入智慧生活、智慧医疗、智慧出行、智慧政务和智慧旅游等服务场景。

除此之外,各家银行对适老化的改造也愈加重视。2020年11月,为破解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要求推进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鼓励企业提供相关应用的“关怀模式”“长辈模式”,优化界面交互、内容朗读、操作提示、语音辅助等功能。

过去的一年,多家商业银行相继推出“适老版”手机银行APP,在适老化版本主题下,手机银行功能相对精简,主页面一般设有账户查询、转账汇款等栏目基础功能项,字体通常比标准版要大一号。例如,工商银行“幸福生活版”在模式介绍中提到,“超大字体,设计极简,语音助手,交互升级,专属理财乐享收益,亲情账户,传递关爱”;交通银行“关爱版”包含精简功能展示,并为老年用户提供网点预约速查。

闪退、卡顿等问题待改进

虽然银行手机APP的功能越来越全面,但手机银行受限于技术支持等因素,其用户体验感差点意思”。不少消费者表示,打开手机APP相关页面时经常遇到闪退和卡顿等问题。

此外,有消费者遇到了机器人客服比较机械化的问题。市民小陈向记者反应,虽说很多银行App如今都设有人工客服功能,但给出的回答依然很机械。她表示,之前在手机银行APP咨询一款理财产品,客服只给了一些固定化的回答,到最后还是让她打网点电话详询。

对于以上问题,业内人士表示,多家银行将金融科技写入发展规划的同时,也在切实加大资金投入。未来,手机银行依然会作为最重要的电子银行渠道,成为各商业银行发展的重点。

来源 新闻晨报

编辑 谢欣如

审核 玄伟东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