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华永道:大湾区金融服务仍面临人才挑战

深圳特区报记者 范京蓉
2022-02-17 15:03
摘要

​普华永道17日发布《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服务业调研报告:雏形初现》,该报告指出,尽管发生新冠疫情,大湾区商业活动仍然活跃,各种创新举措突显出大湾区的潜力;但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包括应对人才竞争,以及在大湾区消费领域建立品牌知名度。

普华永道17日发布《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服务业调研报告:雏形初现》,该报告指出,尽管发生新冠疫情,大湾区商业活动仍然活跃,各种创新举措突显出大湾区的潜力;但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包括应对人才竞争,以及在大湾区消费领域建立品牌知名度。

该报告基于对普华永道金融服务业客户的深入访谈,以及来自监管机构、行业组织和学术界的见解,并评估了大湾区金融服务愿景的进展情况。普华永道中国区域经济及金融业主管合伙人张立钧表示:“对于所有受访者而言,大湾区已不是愿景,而是真实的存在,如前海、横琴等地已初具规模。与此同时,从跨境理财通到专业资格互认等一系列政策举措也在不断丰富它的内涵。大湾区正在为市场参与者带来一系列新机遇和挑战。”

去年年底推出的跨境理财通已经成为金融服务业如何在大湾区发展的最具体指标之一。与现有的沪港通计划不同,跨境理财通是银行对银行,而不是交易所对交易所;同时它也是针对大湾区的,并定义了“合格大湾区投资者”及其范围。 受访的市场参与者认为,这为大湾区金融市场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虽然受疫情导致的旅行限制等因素影响,跨境理财通的交易量仍然很低,产品品种也不够丰富,但市场潜力巨大,受访者希望在跨境理财通第二阶段中看到更大的额度和更复杂的产品,这将吸引机构投资者并创造更完善的投资环境,从而推动金融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例如潜在的保险通。

此外,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商业数据通 (CDI) 项目,被认为将显著促进大湾区的商业活动发展,而新冠疫情期间,在线服务使用率大幅提升,突显了数字平台等重要性。报告指出,对于参与市场的港澳机构而言,打造成熟的数字化平台已经成为一笔“不可避免的投资”。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业合伙人杨尚圆表示,金融机构除了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及应对疫情影响外,还需要找到合适的人才以开发和升级其数字化服务。目前,大湾区金融服务业中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仍然与市场需求存在很大差距,例如,专业资格互认仍处于试点阶段,需要跨司法管辖区的合作和协调,这可能需要比预期更长的时间推进实施;双重许可/互认需要在专业标准、资格类型、法律和监管框架方面有所发展。

他表示,鉴于对传统技能和新技能人才的需求迫切,建议不同城市根据各自的行业发展规划吸引和留住人才大措施。由于在不同司法管辖区进行人员派遣将面临税收、文化和语言多方面的挑战,政府和企业都应该在减少文化差异中发挥作用。

(原标题《普华永道:大湾区金融服务仍面临人才挑战》)

编辑 编辑-张克(客户端)审读 刘春生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特区报-张雪松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范京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