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写完了,感觉十分喜悦。德国确实是一个好地方,值得去游、去看,值得去写。读者朋友如果有机会去德国,可以实地感受他们独特的民族文化,可以了解这个国家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经历过的艰难历程,能够观察学习代表世界最先进水平的制造业。我去过欧洲许多城市,要讲耐看、待着舒服,德国数一数二。如果没有机会亲自去走走,通过阅读这本作者亲身经历的书,相信也会有一些鲜活的感受。希望读者喜欢。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能够写出这本书,是因为我去德国次数比较多,对这个国家比较熟悉,而有比较多的机会去德国,是因为近几年多次跟着深圳市促进会去德国参加展会,如汉诺威工业展、慕尼黑太阳能展等。人们容易产生这样的看法:德国人很会办展会,打造出了许多世界级的优秀展会。对德国的展会,促进会有组展的积极性,因为企业参展积极;企业喜欢参展,因为能够接到订单;我也喜欢跟团任特邀记者和摄影师,因为有机会了解深圳企业家在国外参展的实际情况。
所以,能够写出这本书应该感谢以下很多人:
首先要感谢深圳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邀请我多次去德国,才有与世界最前沿科技和高端制造业接触的机会,让我大开眼界;才有与深圳企业家接触的机会,听他们的故事,分享他们的快乐。
其次要特别感谢一下我的太太——促进会执行会长孙利,她一直鼓励我写这本书。她说:“20多年里,我带着深圳企业家‘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走了国外一百多个城市。我深知企业家们的辛苦。应该把他们在国外开拓市场的经历记录下来,把他们将‘深圳制造’产品推销到全球做出的成绩宣传出去……你来承担这个任务吧”。对如何写这本书,她出了很多好点子,还帮助修改、校对,尽了力。
三是要感谢许多参展的企业家和公司的经理及员工们,在陪着他们“走出去”过程中成为朋友。他们热情地接受访谈,让我熟悉了他们的故事。书中这方面的内容虽然还不算多,但十分珍贵,记录下了深圳企业家走向世界的脚印。
最后还要感谢海天出版社的聂雄前社长及陈丹、胡小跃主任,他们对该书的出版给予了支持。感谢编辑蒋鸿雁、王民,他们花费了很多的心血。特别是他们提出了一个想法:由这本书开始,写出欧洲另外一些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定名为“西方现代化脚印”丛书。
一开始我感觉到这是一个很妙的主意,但仔细构思时又感觉到有几分压力。孙利笑着说:“你既然已经夸下海口,那就想办法完成写作吧。我感觉你能够写好,这本书就写得好看,一读起来放不下,我两晚上一口气读完了。对你后面几本书,我有信心……”她的话给我很大鼓励。就我的体会而言,写一本书不算难,写出一本有价值的书比较难,写出读者喜欢的、有价值的书更难。但我还是愿意迎接这个挑战,写好这一套丛书。
段亚兵
2020年3月17日
编辑 李林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