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或者无味的爱情故事

段亚兵
2020-07-06 17:42
摘要

无忧宫的艺术风格更接近法式,建造宫殿的主人特别热爱法国文化,模仿的就是法国的凡尔赛宫

“花岛”美瑙岛上的浪漫爱情

2016年有机会去了一次美瑙岛,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那一次是参加完汉诺威展后,我们从德国北部的下萨克森州南下,穿过黑森州,进入巴登-符腾堡州。这里是德国最南方的一个州。在该州的最南端有一个水面阔大的博登湖。博登湖位于德国、瑞士和奥地利三国的国境线上。美瑙岛就在博登湖的西北部。

博登湖地处阿尔卑斯山脉,海拔比较高,加上浩瀚的湖水水蒸气丰沛,因此,天气多变。但是老天爷真照顾,我们到的那一天,晴空万里,阳光灿烂,天气特别好。导游说,在他记忆中,来博登湖从没有遇到过这么好的天气。

进岛可以乘船,也有大桥。我们选择从桥上走进去。导游告诉我们,美瑙岛地处德国,但属于瑞典人所有。过桥时在他的提醒下,我们看到桥上有瑞典风格的十字架,旗杆上飘扬着瑞典的国旗。

德国的岛屿怎么变成了瑞典人的财产呢?早在19世纪中叶德国南部巴登公国的弗里德里希一世购买下该岛,大兴土木建成自己的夏宫。20世纪巴登公国的维多利亚公主嫁给瑞典王室,美瑙岛成为豪华的嫁妆。20世纪30年代瑞典王子为追求爱情放弃王位,来到美瑙岛成为岛主。

美瑙岛也被游客们称作“花岛”。从进入岛里的那一刻起,就感觉到“花岛”名不虚传。这真是一个植物的天地、百花的世界。蓝天为天幕,大海为剧场,绿地为舞台,鲜花在怒放。岛上的植物形成层次,构成一个和谐的园地。高处修长挺拔的乔木郁郁葱葱,地面茂密的青草如绿毯铺地,中层是各种各样的花树,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五颜六色,百花争艳。众多的花束斗艳比美,摆成各种图案向观众争宠。红一道,黄一拢,白一条,图案众多,光影在上面闪动。似中国的刺绣,丝线涂绘,针脚细密,闪亮泛彩;又像水彩画,笔墨点绘,色彩丰富,五彩斑斓。然而,花岛的真实新鲜的花海更迷人。因为,刺绣难比鲜花香气扑鼻,水彩画不如真花娇艳欲滴。

导游说,岛上的花类是分季节生长的,不同季节会看到各种时令的鲜花。例如,水仙、玫瑰、兰花、大丽花、樱草花等,随着不同的季节开花,各有各的花期,轮流登场,各自绽放,从而让游客们自早春、盛夏,直到晚秋的不同时节里都能够享受到花海美景。

我们4月进岛,是郁金香盛开的季节。单是郁金香,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也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百花园。各种各样的花种争宠献媚,各种各样的花色争奇斗艳。花树迎风,用最美好的形象迎客;鲜花铺地,在大地上拼出美丽的图景。这还不算,各种花又被摆成各种各样的动物。尾巴五彩斑斓的是孔雀,肥胖可爱的是鸭子,展翅欲飞的是天鹅,悠然游水的是金鱼。花的雕塑让花的世界多了可爱的形象,充满了灵活的动感。

花树的世界,自然又是鸟类的天堂、昆虫的乐园。嗡嗡的蜜蜂忙于给花授粉,美丽的蝴蝶翩翩飞舞与花比美,小鸟停满了树枝啾啾欢叫,高贵的孔雀竟然会飞落到饭桌上观看我们吃饭。我们进入了蝴蝶房,只见群蝶聚会。蝴蝶翻飞像彩花,落在树枝上像树叶。各种形状,大小不一,色彩斑斓,体态轻盈,优雅飘飞在空中。

在一处大树树荫下、花丛之中,我们看到了一男一女两个铜雕像。导游说,这两人就是花岛的拥有者、开拓建设者。整个花岛就是一个爱情故事的结晶。瑞典王子古斯塔夫·勃纳多特先生爱上了一位平民女子索尼娅。这样的恋情难以为王室所允许。瑞典王子就演出了一场不爱江山爱美女的爱情剧。他买下美瑙岛,带着心上人,告别了北欧阴冷的天空,来到了温暖宜人的湖心花岛。不再期盼王位,没有公事缠身,他把所有的心血和热情,献给了种植事业,与自己心爱的姑娘一起,在岛上种下了大量的异花奇草。2004年圣诞节前夕,年迈的王子辞世,留下了年轻的妻子(妻子比丈夫小35岁)。索尼娅·勃纳多特把悲伤隐藏在心里,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花岛的美丽事业。因为在她的眼中,每天竞相盛开的花朵就是疼爱自己的丈夫迎接她的问候和笑脸。

我徜徉在花的世界、爱的海洋,自然会产生出一些有关爱情的联想。从眼前繁花似锦的景象中,可以体会到一个男人对女人深藏多么深情的热恋,愿意付出多么细心的呵护。人们都说权力是男人的春药。但是,花岛上发生的爱情故事,却可以得出另外一种结论:一个男人为自己心爱的女人可以放弃王室的继承权,天下再大的权力还有超过王权的吗?不仅如此,他还将对女人的情爱,化作了精心种植、管理一个美丽大花园的行动,用多层次的绿色和五彩缤纷的花朵装扮出了自己爱情的伊甸园。也许男人是复杂的,在某些情况下他可以成为权力的追逐者,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他又可以成为追求爱情的多情种,像瑞典的这位王子。

新天鹅堡国王的孤独人生

来到德国的人,一定会到慕尼黑看看,不到慕尼黑就不能了解到完整的德国;到了慕尼黑一般都要去天鹅堡玩玩,不去天鹅堡就错过了德国一个最精美的风景点。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峻峭的山岭怀抱中,在墨绿色的森林深处,突兀出现了一栋白色的古堡,挺拔屹立,好像是一只洁白的天鹅,将展翅飞向蓝天。也许这就是天鹅堡名称的来历吧。在远处另一座山峰的山腰里有一栋橘黄色的建筑,在绿树的映衬下十分醒目。那里是老国王的的宫邸,被称为老天鹅堡。

我们顺着山路爬山上去。路边浓密的树林枝叶掩盖住了天空,在树枝的空缺处时不时会看到古堡高大的身影。转过一道大弯后,宫殿的全貌出现在了眼前。远观时有点像搭积木似的秀丽屋舍,变成了一个气势恢宏的宫殿。进了院墙的大门,是一个宽阔的广场,游人们在这里小歇一会,可以从各个角度拍摄这座美丽宫殿的雄姿。

拍照时,我将宫殿仔细地观察了一番。灰白直立的墙体,蓝色尖峭的屋脊,呈现哥特式建筑风格。主楼的屋顶上面有高低两座尖塔,副楼的边侧另有一座下方上圆的高塔,顶端钝尖像是一个瞭望塔。整个建筑结构匀称,比例和谐。优美的建筑借巍峨的山势,构成极美的图画,真是人间少有的奇景。

我休息一会儿,等呼吸平静,开始进入宫殿攀登。顺着旋转的楼梯,我们依次走过卫兵、仆人的工作间和居住区;主人的敞亮办公区、安静的书房、温馨的卧室、精致的餐厅、众多的客房。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宽大的舞厅,三面墙体的窗户外是茂密的森林和缭绕的云雾。站在阳台上瞭望,可以看到远处阡陌纵横的乡间景色和镜子般的湖泊。整个楼房里有各种各样的豪华吊灯、台灯,数不清的雕塑、壁画、艺术装饰等,显得富丽堂皇。看着眼前的场景,我想象着主人的奢华生活:他在办公室里处理繁忙的公务,在会议室里与幕僚们商量大事,在餐厅里与宾客们品尝名酒、享用美食,在舞厅里欣赏歌手演唱、听乐手弹琴、相拥舞伴在舞池里翩翩起舞……然而这一切只是幻想。现实中的新天鹅堡并没有如期完工,而建造这座宫殿的主人是一个爱情悲剧角色。

建造新天鹅城堡的主人是德国巴伐利亚王国的国王,名叫路德维希二世(Ludwig II)。他于1864年18岁时继承王位,年轻英俊的外貌深受臣民们的爱戴。但是由于过早继承王位,令他缺乏治国经验,不懂政治手腕;但他颇有艺术之才,亲自挂帅带领着设计师们设计了新天鹅堡。如果说中国的皇帝有谁可以跟他相比,我想应该是那位写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南唐皇帝李煜吧。

路德维希二世终生未婚,感情生活方面乏善可陈。奥地利皇后、漂亮的茜茜公主是他的表姑,两人很谈得来,终生保持着友谊。他曾与茜茜公主的妹妹、巴伐利亚公主索菲·夏洛特订婚(算辈分,她好像也是他的表姑)。但他反复推迟婚期,最后干脆取消了婚约。万般无奈的索菲只好另嫁他人。路德维希二世英俊帅气,从他迷恋艺术推测,情感应该丰富细腻。但对婚恋如此冷淡,人们推测可能有两个原因:一种说法是他暗恋着美丽的茜茜公主。曾经沧海难为水。心中有了倾慕的女神,很难对别的女人产生恋情。

另一种说法是,他是同性恋者,对象之一可能就是大音乐家瓦格纳。路德维希二世15岁时看了瓦格纳的歌剧《罗恩格林》被深深震撼了;他登基后把瓦格纳请到了慕尼黑,把自己的一处别墅让给他住;他替剧作家还清了所有债务并支付他所有的开销;他决定将豪华的拜罗伊特剧院专门用来演出瓦格纳的作品……对于瓦格纳,他不是有求必应,而是尽其所有讨他的欢心,也因此引起了认为他们两人之间有不伦恋情的流言蜚语。

这个传言也许是真的。但是笔者宁愿相信另外一种可能的原因:对瓦格纳异乎寻常的宠爱,也可以解释成国王对艺术近乎痴狂的追求。对新天鹅堡的建造就是一种证明。你可以猜测路德维希二世与瓦格纳之间可能有恋情,但是总不能认为国王与城堡宫殿有恋情吧。而实际上他对天鹅堡的热爱也许超过了对瓦格纳的宠爱。

路德维希二世一定是把新天鹅堡看成了自己心目中的伊甸园,为建造这座艺术珍品他不惜工本。该城堡1869年动工,经17年才基本建成;而城堡设计的360个房间中真正完工的只有14间房。巨大的工程不仅耗尽了家族的私人储蓄,而且吞噬了大量国家财富,引起一片反对声。为此他的大臣和亲友联手判他是精神病,剥夺了他管理国家的权力。

路德维希二世建造了这座宫殿,但他并没有享受到豪华的生活。1886年,就是宫殿基本完工的那年6月13日晚上,国王去湖边散步时落水而死。在路德维希二世死后的第七周城堡开始向公众开放。从那以后,新天鹅堡成为欧洲最受游客欢迎的城堡之一。直到今天,新天鹅堡仍然是最吸引游客的项目,为德国带来了滚滚财源。

当年的臣民们给国王起了一个“疯王路德维希”的绰号,谴责他为建新天鹅堡花钱如流水的疯狂。可能没有人能理解新天鹅堡在建筑美学上取得的极大成功、它是世界建筑的典范。它成为后来许多城堡的模仿样板,也成为迪士尼乐园有关睡美人等童话故事创作灵感的来源。

新天鹅堡是人类文化宝库中当之无愧的稀世珍宝。

波茨坦无忧宫里的失败婚姻

如果到了柏林,一定要到波茨坦玩玩,两地的距离大概只是一小时的汽车路程。

波茨坦之所以有名是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于二战结束前夕,在这里召开了有名的波茨坦会议。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杜鲁门和丘吉尔,连日举行会谈,商量如何占领已经投降的德国,并发表了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如果是对政治和军事感兴趣的人,到这里游览一定会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可以看看当年的几位世界政治巨头是怎样运用计谋、钩心斗角、争夺利益的。

然而我对德国的文化艺术历史更感兴趣,所以把时间都花在了参观无忧宫。无忧宫(Sanssouci Palace),导游说意思是“无忧无虑”。我们参观无忧宫的一天,晴空万里,微风吹拂。在灿烂阳光照耀下,宫殿沐浴在金光里,充满了生气。宫殿前方是宽阔的广场,中间的喷泉喷出的白色水柱冲向蓝天。喷泉四周是花园,树木葱郁,鲜花盛开,高大精致的雕塑散落其间。德国许多皇家贵族的花园大概都是这种布局,整齐而秀美,精致又豪华。但我很快发现,这个花园有不同的特点。从广场平地到宫殿经过一段坡地。山坡上凿出了许多个洞口,里面种着葡萄藤一类的植物。现在是早春时分,葡萄藤还没有长大,但是一抹绿色,生机盎然。

登上坡地,来到了无忧宫前。我们按照订票预约的时间进入宫殿参观,顺着确定的路线一个一个房间看下来。这是艺术的展示、美的享受。用一个字来形容,炫;用两个字来形容,奢华。房间里镀金包银,金光闪闪;色彩变化,五颜六色;墙上挂的是名家的油画,精美的雕塑随处可见。雕塑艺术品众多是无忧宫里的一大特色。公园里的雕塑形体高大,引人注目;房间内的雕塑精致逼真,感觉亲近。墙体柱头上有各种浮雕,样子像是神话中的神人;房顶上屋檐下也排满了圆雕,像是守卫宫殿的卫兵。据说,整个无忧宫里外有上千座雕塑。无忧宫的艺术风格更接近法式,建造宫殿的主人特别热爱法国文化,模仿的就是法国的凡尔赛宫。

无忧宫的建造者是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也被翻译为腓特烈二世,Friedrich II,1712—1786),算得上德国历史上的伟大君主。在前面《普鲁士帝国的崛起》一文中讲述了他父亲腓特烈·威廉一世对他粗暴、蔑视,让他的童年极不快乐的情形;而他的婚姻也不幸福。在父亲的压力下,他不情愿地与哈布斯堡家族的伊丽莎白·布伦瑞克-贝弗恩公主成婚。可能是顾忌父亲的感受,结婚最初四年两人还居住在一起,后来就分居了,没有孩子。国王也没有再婚。有人说他是性冷淡,也有人说他是同性恋者。据说当年那位陪他逃跑、被冤杀的朋友就是他的恋人之一。

对恋爱和婚姻不感兴趣的国王,将自己的澎湃热情和旺盛精力放在了执政上和音乐艺术上。他继承王位后,成为士兵、君王的杰出典范,有人将他与拿破仑相比。他带领普鲁士短时间里成为欧洲强国。由于他文治武功显赫,被后世尊称为腓特烈大帝(Frederick the Great)。

国王酷爱文化艺术,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是唯美主义者。他热爱法国文化,饱读法国书籍,他与助手们说法语,甚至与法国哲学家伏尔泰探讨哲学问题。他的音乐造诣也很深,与老巴赫讨论音乐理论,自己创作诗歌、作曲、吹横笛,真是一名才华横溢的国王。

无忧宫是他留给后世的一个建筑艺术精品。为建无忧宫他献上了最大的热情,倾注了无数的心血。为宫殿选址,画出设计草图,确定建筑风格,还亲自当监工。无忧宫是一座洛可可式风格的奢华精致建筑,工期长达50年之久。晚年他常年住在无忧宫,亲手操弄花草,一副地道园丁的模样。一次,一个外地的贵族来拜访国王,他先跟花园里的“老园丁”聊了一会儿天。当后来知道“园丁”就是腓特烈大帝本人,吃惊不小。

这里讲的三个人物,一个是王子,两个是国王。他们都是艺术家。其中,一位是园艺师,将一个岛屿建成为锦绣艺术园。一位是音乐鉴赏专家、建筑师。还有一位也是音乐家、建筑师。有一种说法: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国王也能创造出人类建筑史上的精品。新天鹅堡是古堡精品、建筑奇迹。无忧宫是优雅天地、建筑珍品。虽然不掌握具体的统计数据,但在我印象中德国皇族中的艺术人才要比许多国家的比例高。这也许说明德国人的艺术素质普遍比较高,这是一个富有艺术气质的民族。

我们研究德国工匠精神。那么艺术素质与工匠精神有关系吗?太有关系了。艺术属于审美领域,艺术人才也就是美学专家。爱美的人眼光独到,品位很高,标准严格,做工考究,他们的欣赏水平高人一筹;更重要的是,爱美的人,总是追求新、奇、美、好,而且这种追求没有止境。爱美,既是工匠精神的肥沃土壤,也可以转化成工匠手艺的高标准。爱艺术的人天生讲究,难以容忍粗制滥造。艺术人才不仅审美水平高,一般动手能力也很强,手艺精湛,身有绝技。音乐家精确地掌握音准和节奏,能够演奏出优美的旋律;画家善于运用五颜六色的颜料,笔尖准确勾画出动人的形象;雕塑家用铁锤和钢凿,把冰冷的石块变成活泼传神的人物。正因为他们的独到眼光和精湛技艺,才留下了无数传世珍品。

编辑 李林夕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