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深圳的“冰雪运动”情结,这个美国人在深圳教冰球
深圳特区报记者 宁若鸿
2022-01-31 11:50
收录于专题:北京冬奥圳精彩

飞速滑行的孩子们,控制着小小的冰球灵巧地穿梭、射门,在万象天地冰纷万象滑冰场,常常能看到一群“风一样”的孩子在温暖的深圳享受冰雪的速度与激情。而每当哨声响起,他们都会迅速将目光聚焦于一位金发碧眼的外籍教练本·斯塔迪,并在他进行示范和解说后投入下一段训练。

本·斯塔迪来自美国,曾是U16美国国家队队员,作为教练培训出14名入选NHL(北美职业冰球联赛)的冰球学员。来到深圳近6年,如今身为深圳威龙冰球俱乐部教学总监的他不但是这些冰球少年的“主心骨”,也是整个冰场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他会跟在洗冰车后检查场地每一寸冰面的质量,会将手伸出场边的围网和场外的小孩子互动,不论是练冰球还是花样滑冰,或是日常滑冰的人都能和他聊起来。

40余年的冰球生涯让他已经和冰场融为一体,30年的教练生涯也让教学成为他最珍视的事业,而如今,深圳成为承载他对冰球和教育事业热爱的土地。

跨越太平洋的冰球缘

本·斯塔迪的父亲曾生活在冰球发源地加拿大,是一个狂热的冰球迷,正因如此他从5岁起就开始学习冰球。

然而即便在冰球运动非常兴盛的美国,这依然是一项昂贵的运动,学习冰球的费用对于他十分贫困的家庭而言是巨大的负担,本·斯塔迪不断央求父母让他继续学冰球,“我知道父母挣钱有多难,因此我从未问父母要过生日礼物和圣诞礼物,甚至很长一段时间我的冰鞋都是二手的。”

本·斯塔迪的坚持得到了回报,随着十几岁时身体的发育和持之以恒的努力,他逐渐成为非常优秀的冰球手,16岁进入国家青少年冰球队,也成功申请到了美国普维敦斯学院的全额奖学金。

大学毕业后,他在一个特殊教育学校当老师,也同时在学校附近的冰场做教练。随着冰球教学工作越做越好,本·斯塔迪从1999年开始成为全职冰球教练,10年后又兼任起冰场的总经理,将冰场运营成北美最繁忙的冰场之一。

几年前,当一个可以来深圳作教练的机会与他偶然相遇,渴望生活有些改变的他抓住了这个机会。“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深圳这个地方,就在网上搜索,发现深圳人口超过1000万,而我所在的城市波特兰只有100万人口左右。”

相较于北美和欧洲,当时冰球在中国的普及度还不算高,而深圳四季温暖的气候更让人很难联想到冰雪运动,但本·斯塔迪对此并不担心,“像加利福尼亚、佛罗里达、德克萨斯这些美国南部的州都是非传统的冰球市场,但他们的冰球运动都非常成功。”

只身一人来到深圳,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如何支付、如何聊天、如何乘坐公交车,如何打车……本·斯塔迪从零学起,“脱掉冰鞋的我就像个‘婴儿’。似乎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怎么教孩子们打冰球。”

在冰场上,语言不通不是问题。他和学员们达成了一套互相理解的词汇系统,“当你做很多示范,搭配一些简单的词汇,孩子们很聪明,他们都能理解。孩子们一起上课时,能听懂英语的孩子会将他的意思解释给听不懂的学员。”

更让他欣慰的是,这些年深圳的冰球运动也在飞速发展。2018年,NHL来到深圳,卡尔加里火焰队和波士顿棕熊队在深圳上演了精彩的冰球大战。“孩子们终于见到了NHL球星,这让我感觉深圳已经被放在了世界冰球的地图上。”本·斯塔迪说。

跨越30年的教练梦

当本·斯塔迪谈起自己所爱,最频繁的并不是冰球,而是教学。“它填满了我的心。我爱教学,我爱训练,我爱任何和教学有关的事,我爱和孩子们在一起。”本·斯塔迪说。

从16岁尝试做初级教练算起,30年的执教时间并没有磨平他对教育的热爱,这样的激情似乎在他来到深圳后愈发浓烈。“我想在这里度过余生,我的梦想就是帮助这项运动的发展,成为教练团队中的一员,把我所知道的传授给年轻的教练,同时也向他们学习,因为在我年轻时也有导师帮我成为一名教练,现在轮到我了。”

本·斯塔迪有一套自己的冰球教学理念,其中最重要的是“公平”。“不论你是最好的球员还是初学者,你都会受到同等的对待,每个人都要相互尊重,这种文化对冰球而言非常重要。”当他带队参加冰球比赛时,他会尽力让每个球员都有足够的出场时间,“我们要将眼光放长远,不能为眼前的几块奖牌而忽略未来的发展。”

“冰球是世界上最困难的团队运动之一,因为它的速度非常快,需要非常出色的合作。”本·斯塔迪说,他希望通过冰球让孩子们变得更好,会教孩子们怎样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团队的协作,公正地赢得一些事情。他高兴地看到,这些通过自身努力赢得比赛的孩子们正在变得更加自信,这份自信也从冰场延伸到生活中。

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他从最初的一个学员开始,6年间已经在深圳教过近400名学员。而最令他自豪的是,他真的在深圳建立起一个冰球俱乐部,有着6-14岁每一年龄段的冰球队伍。他也带领冰球俱乐部赢得包括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冰球国际邀请赛U8年龄组冠军,2019年“贺岁杯”全国青少年冰球邀请赛U12组别小组第三等一系列好成绩。

跨越疫情阻隔的深圳情

2020年1月12日,这对本·斯塔迪而言是难以忘怀的一天。“那天早晨的训练令人难以置信,孩子们都非常棒,父母也很棒,我感到非常自豪,我永远不会忘记那天的感觉。”以这样顺利的清晨为开端,他在当天晚上乘轮渡到香港,坐飞机回家,计划在中国年期间回家两周。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所有计划。本·斯塔迪不断和冰场沟通自己什么时候可以回到中国,但由于疫情形势的不断变化他的返程之路比预想更为复杂。“这是一次疯狂的经历,我买了5张不同的机票,差不多每隔一个月一张,希望可以早一些回到中国,这其中的很多票甚至都没能拿回退款。”终于在9月他可以回中国了,“非常幸运,我在10月买到了票,那张票7000美元,但天呐,每一分钱都值得,终于可以见到孩子们了。”

时隔大半年终于回到深圳,他注意到窗外全是穿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不免有些担心。但这些顾虑在他下机后很快烟消云散,“不管是在机场还是随后的隔离酒店,工作人员非常耐心细致,他们告诉我怎么走,还和我说欢迎来到中国,欢迎回家,不要担心你是安全的,我们会照顾好你的。我真的太感谢他们了,这样的善意让人难以置信!”本·斯塔迪说。

冰球教学外,本·斯塔迪最喜欢做的事就是骑车游览深圳,“我一直告诉我的朋友,住在深圳就像住在电影里,像是生活在一座未来的城市中,每当我骑车时总能感受到深圳速度,接连不断的高楼映入眼帘。”

对于即将开幕的北京冬奥会,本·斯塔迪充满期待:“在新冠疫情依然肆虐全球的当下,中国能够举办冬奥会是非常了不起的,正是因为中国所做的一切让整个地区都安全,才让冬奥会的举办成为可能。”

本届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中有17名运动员来自深圳,而其中16人将参加女子冰球比赛。毫无疑问冰球也是本·斯塔迪最关注的冬奥项目,他说,冬奥冰球项目充满竞争,相信中国冰球的男队和女队都有机会取得好成绩。

(原标题《温暖深圳的“冰雪运动”情结,这个美国人在深圳教冰球》)

编辑 编辑-黄小菊(客户端)审读 韩绍俊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宁若鸿)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