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省两会看今年广东五大走向
​南方+
2022-01-23 14:46

一年一度的省两会落下帷幕。总结过去、分析当前、谋划未来,作为外界观察广东的一扇重要窗口,通过两会这个重要的议政平台载体,广东敲定全年施工图,透露出全省的发展走向与重要趋势,因而具有很大的信息量。

今年的省两会尤显不同。一方面党的二十大、省十三次党代会将于今年召开,谋划好全年工作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在外部环境不确定、风险挑战有所增加的情况下,作为经济第一大省,广东如何稳住经济基本盘,外界同样很关注。

那么,这次省两会释放了哪些信号?从中可以看出今年广东的发展会有哪些特点和趋势?穿梭在两会现场,结合多份报告披露的干货,以及代表委员的发言,我们发现有这五大发展走向。

走向一:三大利好支撑经济向上向好

作为全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的GDP预期增长目标一直备受关注。

省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揭晓:2022年预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高于过去两年GDP平均增速(5.1%)。

如何看待这样的增速目标?

先看大环境: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影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广东地处“两个前沿”,感知最早也最先受到冲击。国内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市场经济相对活跃的广东承受这种压力传导也更大。

再看广东发展所处的阶段。成为首个迈入12万亿GDP的大省,是一个较大经济体的体量,拥有2个超2万亿元的一线城市,2个超万亿元的地级市,十足是一条大船,增长1个点所带来的增量,也是千亿级,不可小觑。

在此背景下,广东确定5.5%的GDP预期增速,一则“知难而进”,二则“高位快进”,底气和信心在哪里?

对此,报告分析得很清楚,广东处在内外循环交汇点上,拥有三大利好:

——拥有完备的产业体系、较强的创新实力和良好的营商环境;

——拥有1500多万市场主体、7000万劳动者、1.27亿常住人口共同形成的市场红利;

——拥有“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叠加利好。

这也可以说是敲定5.5%预期经济增长目标的优势所在、信心所在、底气所在。

“5.5%是基于对相关基础指标进行科学测算后的预期值”,省政协委员、省统计局局长杨新洪认为,这既要求经济复苏步伐不能停步,同时也向社会公众传达出积极的讯号。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将是今年广东经济工作的总基调。5.5%的预期增速目标,也正显示出广东有信心、有能力办好自己的事,肩负起经济第一大省的责任和担当。

走向二:创新对经济支撑引领作用更趋明显

对于广东而言,稳经济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保持大体量的基础上仍推动实现中高速增长?

这次省两会在一定意义上给出了答案。

比如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个新提法:“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这个层次上的“创新”内涵更为丰富,由“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构成,实质上覆盖了创新的各类要素以及创新链的各个环节。

广东在创新发展上是有积淀有优势的,比如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5年居全国首位,拥有超过6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下来的关键是从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发力,打通创新各要素的流动,由局部点位的强势,带动全链条的跃升。

省人大代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执行院长、教授陈忻认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的各个主体是环环相扣、互相依存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主体是企业,深度的产学研合作则是企业创新的推进器。

今后,可以预见,这项根植于深圳的创新发展实践,将加快向全省推开。

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2022年工作安排部分,将科技创新强省和制造强省分别单列,并依次排列在今年十个方面重点工作的第二、第三点,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创新与产业的发展,都需要以要素的高度集聚、合理配置为依托。在省财政预算中,今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将有超千亿元投入到科学技术,助力广东经济动力的持续升级。

这些部署安排,都是着眼于推动“大”而“强”,这是广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也是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

走向三:抵御外部风险挑战底气更足

世纪疫情叠加百年变局,这是广东当前面临外部环境的基本特征,客观上来看给广东带来了一定的下行压力。

迎难而上的方法只有危中寻机、转危为机。这次省两会,对于健全完善广东风险应对挑战作出了不少机制性的安排。

“越是企业困难的时候,各级政府越要积极主动服务,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共克时艰、应对挑战、抢抓机遇,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

在这次省两会上,省政府工作报告上的这句话让代表委员们感到很温暖,也潜藏着广东援企撑企的几套打法。

比如提到“加强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精准帮扶,落实国家新的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这是为企业减负。

“完善注销退出制度、提升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便利化水平、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这是为企业经营护航。

“全面推进广东‘数字政府2.0’建设,加快土地、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这是为企业挖潜增效。

“抓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实施机遇,不断提升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功能、推动建设跨境电商示范省、启动建设大湾区全球贸易数字化领航区”,这是为企业拓展空间。

在会场上,省政协委员、广东璐卡思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卢伟星就带来了当地服装业实现新突破的振奋消息:去年潮州婚纱礼服出口订单实现同比增长一倍,而这里有得益于省里出台的一系列支持外贸企业拓市场、增订单、渡难关的惠企政策。

与此同时,借助港澳优势,一系列“硬核”金融举措被提上工作日程:筹备设立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积极创建广深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探索建设大湾区跨境理财和资管中心。

在这背后,是更大力度吸引全国全球要素资源,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持续发力。

再看这次审议通过的修订后的省人大议事规则,这是省人大依法行使职权的重要制度保障,此次为应对疫情等特殊情况进行修改,对提前或推迟召开会议作出规定,并明确采用网络视频、电子化报到等方式为代表履职提供便利。这些对于人大履职行权机制上的完善,可以更有效地应对突发情况,有利于发挥人大制度优势,更快更好地动员全省统一意志、统一行动。

走向四:共同富裕路上将迈出一大步

广东面临的一个基本省情是:珠三角发展快,粤东粤西粤北相发展相对滞后。解决好“穷广东、富广东”这个不协调的问题,这是广东共同富裕路上必须攻克的课题。

当然,广东区域协调发展问题体现在多个层面,要解决就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这次省两会对于提升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作出多项部署,预计将在解决这一问题上迈出一大步。

比如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核”“带”“区”主体功能、深化珠江口东西两岸协同发展、深化新一轮省内对口帮扶;预算报告也强调要突出均衡化政策导向,建立健全区域利益共享机制。

不少布局在粤东粤西粤北的大项目,将成为推动优质要素流入当地的入口。这次广清永高铁写入报告,就引起了省人大代表、清远市阳山县七拱镇隔坑村党总支部书记陈燕红的关注,“建成后到广州时间将大大缩短。现在镇上、村里很多人充满期待,希望高铁建成能推动乡村特色旅游产业的发展。”

促进东岸创新要素和产业资源向西岸延伸布局,支持汕头打造临港大型工业园,支持湛江深度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这些报告里披露的优势产业、重点项目不仅契合当地特点,还将引导要素资源实现更加均衡的流动,成为广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突破口。

走向五:民生“大礼包”更加丰厚

每年省两会,各项报告都会向全省人民派出民生大礼包,今年也不例外。

省两会开幕当天,广东省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广东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993元,同比名义增长9.7%,两年平均增长7.4%,高于GDP增速。

今年,促进城乡居民增收,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行动计划,推动更多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进城农民工、基层一线人员等迈入中等收入群体,通过土地入股、资产盘活等增加农民财产性收益。

增收的方式各有不同,但主要都是通过提升人力资本、鼓励勤劳致富,形成居民收入可持续增长的态势,而非简单的财政补贴。也只有把蛋糕做得更大,才能有分好蛋糕的空间。

与之相关的,是教育、医疗与社会保障的继续发力,这些举措都是针对民生痛点,降低群众生活成本、提升生活质量,最终指向的是增强老百姓的幸福感:

比如在十大民生实事中提出,“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实现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服务时间达到‘5+2’”,切中的正是广大家长的现实需求。

还有“为全省90%以上县区中具有广东学籍新进入初一、14周岁以下的女生免费接种HPV疫苗”,在全国走在前列,体现了广东在民生保障的前瞻性。

省两会闭幕了,但围绕广东高质量发展的讨论仍在继续,更多举措正在加速酝酿:继2021年发布各层次、多领域的“十四五”规划等重磅文件之后,从五大都市圈到支持湛江、茂名创建自贸试验区粤西片区等等一系列重磅政策有望陆续出台落地……

今年的广东,更值得期待。

编辑 特区报-秦天审读 刘春生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