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万五千次移动,三万次点击背后的故事

​深圳特区报记者 许舜钿 通讯员 刘佳铃
2022-01-18 20:07
收录于专题:深圳抗疫进行时
摘要

罗湖区笋岗街道田心村受到突发疫情影响后,罗湖区委组织部从区住建、国资局连夜抽调三名同志组成的“应急队”在分派数据,他们的任务是将由市里层层下拨的数据精准的划分到笋岗街道的各个社区,再由各社区开展流调工作,这一天,他们移动鼠标四万五千多次,点击了三万次鼠标。

在罗湖区笋岗街道五楼一间不大的办公室里,声音嘈杂,固话、手机铃声、交流声和敲打的键盘声此起彼伏。这是罗湖区笋岗街道田心村受到突发疫情影响后,罗湖区委组织部从区住建、国资局连夜抽调三名同志组成的“应急队”在分派数据,他们的任务是将由市里层层下拨的数据精准的划分到笋岗街道的各个社区,再由各社区开展流调工作,这一天,他们移动鼠标四万五千多次,点击了三万次鼠标。

“数据越早到达社区,就可以早一点开展流调,也就能更早的防范风险。”一名住建局下沉干部如是说。第一天早上需要划分的数据有8000多条,由于填写地址没有固定格式,大多数据都只知道是笋岗街道,而地址是由马路号码、文字和数字组成,无法匹配到社区,他们经常要在这些数据上耗费些时间。“第一天到笋岗,我们不熟悉街道的马路和小区,经常要对着地图找社区,对于‘路痴’的我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面对各式各样不规范的地址,由于没有经验,光找地图都可能花费数分钟,这对分秒必争的数据员来说,是个很苦恼的问题。“有时候看到地址上表明了某某社区,感激之情油然而生!”国资局的工作人员感慨地说到。在第一天,三人组完成8000多条数据分拨,总共费了十个小时。

做完一天的数据,除了身体上的劳累,精神也在连续数小时的集中后异常疲惫。有了第一天的经验,三人连夜将笋岗各社区每条道路、上百个小区名制作成表并烂熟于心。到了第二天,面对四万多条数据,他们仅用9个小时完成了下发。

“做数据不仅是脑力活,更是体力活。”一名国资局下沉干部说。每分拨一条数据需要移动三次鼠标,再点击两次,平均一名数据员一天需要处理一万五千条数据信息。这意味着,一天下来,每名工作人员平均一天需要移动鼠标四万五千次、点击鼠标三万下,食指点累了就换中指,中指点累了就换无名指,切换着来,这样劳动量巨大的操作,是在不间断工作九小时的基础上完成的。

寂静的深夜,罗湖区笋岗街道办公楼依然灯火通明,办公楼里同事们仍在伏案工作,所有人双眼紧盯电脑,不放过一个数据、一张图表、一份报告,生怕遗漏任何疫情信息。

数据处理就是与病毒赛跑,必须争分夺秒。他们希望借此机会呼吁广大市民朋友们,规范准确填写所属街道、社区地址,会给防疫工作人员减轻负担,节省时间,提高防疫工作效率。

编辑 刘春雨 审核 谭凤希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许舜钿 通讯员 刘佳铃)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