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外派执行全市新冠核酸阳性患者负压转运任务的3名院前急救人员圆满完成31天的转运任务后,2人已按规定完成隔离平安“归队”,1人将在1月14日完成隔离后归来。
责任、使命:24小时待命
作为口岸城市,深圳入境人员较多,时有发现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病例,这些病例需要从隔离酒店被负压救护车转运至深圳市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为此,深圳市卫健委抽调全市6家医院的急诊科院前急救人员参与转运任务,北大深圳医院便是其中之一。
作为北大深圳医院首批队员,院前急救医生曾艺、护士王彬、救护车司机毛祥元三人,参与全市2021年12月1日-31日的转运任务。期间,他们集中住在驻地酒店,24小时待命,不得外出,不互相接触。一旦接到转运任务,立即出发。
2021年12月1日一早,离开北大深圳医院外出执行转运任务前,医院领导和急诊科同事为转运组3人送行。
2021年12月1日一大早,从医院出发前,医院领导和急诊科同事将三盆盆栽鲜花送给3名队员,“希望这三盆小花,陪伴你们度过参与转运任务的时光。”这背后,是医院同仁对他们的殷殷关怀。
“大白”暖男:我们的工作有价值!
由于转运的都是入境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按照规定,在登上救护车前,患者会在隔离酒店工作人员协助下,先在酒店房间穿好防护服再出门。在转运过程中,患者应始终待在负压救护车后部的负压舱内。
每一次执行转运任务,医生、护士、司机从驻地酒店出发前就要穿好全套防护服,启程前往隔离酒店接病人。将病人安全送达市三医院后,要把负压救护车送去指定地点洗消,之后转运组队员才能去指定地点脱下防护服。有一次,队员们穿着防护服长达7小时,期间不能吃喝,不能上厕所。有时候,一天可以接到2次转运任务,穿着防护服的时间累计长达11、12个小时。
有时候,半夜接到转运任务,队员们也是立刻出发。“完成任务回到驻地酒店,饭菜已经凉了,只能另外弄点泡面充饥。”护士王彬回忆,“辛苦但是值得。看到病人能及时转到市三医院治疗,尽早康复,我们很高兴,我们的工作有价值!”这位“80”后,有着17年院前急救经验的山东汉子自豪地说。
年逾50岁的救护车司机毛祥元,有着22年的120急救出车经历,急救医生和护士都夸“毛师傅开救护车特别稳当,坐他的车出任务特别安心”。“圆满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我们就很开心。”毛祥元说。
2021年12月,出发执行新冠核酸阳性病人转运途中,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转运团队竖起大拇指,为自己加油打气。图中从左至右依次是:王彬护士、曾艺医生、毛祥元司机。
执行任务的一个月时间里,他们无法见到家人,只能在休息时间用电话和视频与家人联系。北大深圳医院特别安排工作人员到队员们的家中慰问探望,这让他们很安心。“医院还帮我们点了外卖送过来,改善伙食。同事们送的盆栽,一直在酒店陪伴着我们,” 毛祥元笑着说,“我们和家人都得到了很好的照顾,这让我们能更加集中精力完成转运任务。”
1月8日,护士王彬和司机毛祥元按规定完成隔离后回院,并带回了一直陪伴他们的鲜花盆栽。北大深圳医院院长陈芸和科室同事到急诊科迎接并送上鲜花:“欢迎你们平安归来,你们都是好样的!”
据陈芸介绍,此次医院派出的转运小组,都是挑选的精兵强将。无论是2020年支援武汉和荆州新冠肺炎患者救治,还是援京、援港核酸检测,还是支援新冠疫苗接种,每次抗击新冠疫情的外派任务,医院都能派出“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医疗团队。据了解,后续北大深圳医院还将继续派出转运组,参与全市新冠核酸阳性病人的转运工作。
(来源:晶报APP)
编辑 刘思凡 实习编辑 江茜 审核 汪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