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龙华区各街道在露天篮球场等文体设施上加装顶棚,1.5分钟就可以展开使用,还将流动核酸检测点设在学校、商场、工业园区、居民小区、农贸市场等人流密集场所,方便居民就近完成核酸检测。
位于观澜街道大富社区的居民王女士意外地发现家门口的篮球场的“大白棚”摇身一变成为核酸检测采样点。这一顶被居民亲切称为“大白棚”的膜结构顶棚,在2021年12月底落成投入使用,推动各社区在篮球场或停车场建设平战两用文体设施。该设施在这次大规模核酸检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大白棚”棚顶最高达14米,四周开阳通风,场内分区明确、动线合理,形成管理闭环。记者看到,居民在工作人员及志愿者的引导下,保持安全距离排队等候,依次进行体温检测、扫码登记。医护人员熟练地进行咽拭子采样,迅速把标本封存好。采样完成后,居民按闭环线路线有序离场。
在观湖街道松元厦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旁的文化广场上,也有这样平战结合的设施迅速“出圈”。它是一顶占地756平方米的雨棚,采用的是全电动的敞篷设计,两端开合单次仅需1.5分钟,可同时容纳200人左右进行核酸检测。
除顶棚之外,福城街道因地制宜,在桔塘社区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设置流动核酸检测点,短短数小时,3000多名学生完成了核酸检测。此外,为提升居民核酸检测的便利性,新和社区还安排了两台大巴车,组织80余名居民乘专车前往检测点。
“设立多个流动核酸检测点,是为了方便群众做核酸,虽然累,但听到居民对我们说‘谢谢’时,觉得浑身又充满了力量。”在各个流动核酸检测点,都有党员志愿者、“红马甲”协助做好采样前的准备工作,细心为居民解答问题。
“红马甲”们也是龙华区各街道社区核酸检测点前的一抹亮色。据了解,截至1月8日,龙华团区委、龙华区义工联联合各街道团工委发出倡议书,共招募3100余名志愿者开展核酸检测志愿服务,在全区136个核酸检测点位开展志愿服务,累计服务时长超15400小时,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硬战。
原标题:《龙华区给文体设施加装顶棚 1分半钟“变身”核酸检测点》